急!什么是大氣污染物的時間和空間效應?環境監測中怎樣體現大氣環境污染物的時,空效應?
簡單點說,時間效應就是一個地點在不同時間段的污染狀況。空間效應就是同一個時間段不同地點的污染狀況。
環境監測中一般是在一個污染影響區域內布設幾個監測點(根據污染源及風向等因素合理布設),分幾個頻次(時間段)同時取樣,然后對比數據,分析此區域污染狀況。
大氣污染物,根據它的生成過程和化學性質的不同,可分
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并且因污染源不同而有差異。目前大氣污染物的物理、化學性質非常復雜。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可將其分為一次污染物(原發性污染物)與二次污染物(繼發性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它可分為反應性物質和非反應性物質。前者不穩定,還可與大氣中的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后者比較穩定,在大氣中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或反應速度緩慢。二次污染物是指不穩定的一次污染物與大氣中原有物質發生反應,或者污染物之間相互反應而生成的新的污染物質,這種新的污染物質與原來的物質在物理、化學性質上完全不同。但無論是一次污染物還是二次污染物都能引起大氣污染,對環境及人類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按污染物質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等形式。其中90%以氣體形式存在,10%以氣溶膠形式存在。根據化學性質不同,一般把大氣污染物分為以下八類:
1)碳氧化物,主要指 CO和 CO2。
2)氮氧化物,主要指NO和NO2,用NOx表示。
3)硫氧化物,主要指 SO2等,用 SOx表示。
4)碳氫化合物,通常包括醛、酮和H—C—O化合物。
5)鹵素化合物,主要指氟利昂。
6)氧化劑,主要指O3、PAN和過氧化物等。
7)顆粒物及氣溶膠。
8)放射性物質。
此外,有的地區還有汞蒸汽、鉛蒸汽和石棉等污染物
上述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要想減少或消除環境中的污染物,就必須了解污染物的來源和遷移轉化規律,以便制訂相應的處理措施。
常見的大氣污染源一般有?
大氣污染源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的兩大類。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而形成,人為污染源是由于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而形成。在人為污染源中,又可分為固定的(如煙囪、工業排氣筒)和移動的(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兩種。由于人為污染源普通和經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來更為人們所密切關注。大氣主要污染源有:展開全部
⑴ 工業企業 工業企業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大氣衛生防護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由于工業企業的性質、規模、工藝過程、原料和產品種類等不同,其對大氣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 生活爐灶與采暖鍋爐 在居住區里,隨著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別在冬季采暖時間,往往使受污染地區煙霧彌漫,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大氣污染源。
⑶ 交通運輸 近幾十年來,由于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城市行駛的汽車日益增多,火車、輪船、飛機等客貨運輸頻繁,這些又給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氣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汽車排出的廢氣。汽車污染大氣的特點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們的呼吸帶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車內燃機排出的廢氣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烴類(碳氫化合物)、鉛化合物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