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界噪聲和環境噪聲的區別?
一、廠界噪聲和環境噪聲的區別?
位置不一樣:一個在廠界,一個在其他區域
執行標準不一樣:廠界執行廠界標準,區域執行區域標準
預測方法都一樣:都是背景噪聲與聲源增加值的疊加一個是針對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商業性經營活動向環境排放的噪聲作出規定。
一個是針對工業企業(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向環境排放的噪聲作出規定。
噪聲限值差別不大
二、廠界噪聲檢測標準?
一、標準的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工廠及有可能造成噪聲污染的企事業單位的邊界。
1、標準值
各類廠界噪聲標準值列于下表:
等效聲級Leq[dB(A)]
類別 ? ?晝間 ? ? ?夜間
Ⅰ ? ? ? 55 ? ? ? 45
Ⅱ ? ? ? 60 ? ? ? 50
Ⅲ ? ? ? 65 ? ? ? 55
Ⅳ ? ? ?70 ? ? ? ?55
2、各類標準適用范圍規定
各類標準適用范圍規定
Ⅰ類標準適用于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Ⅱ類標準適用于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及商業中心區。
Ⅲ類標準適用于工業區。
Ⅳ類標準適用于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
各類標準適用范圍由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夜間頻繁突發的噪聲(如排氣噪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準值10dB(A),夜間偶然突發的噪聲(如短促鳴笛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準值15dB(A)。
本標準晝間、夜間的時間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當地習慣和季節變化劃定。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聽覺系統的變化,也可以對非聽覺系統產生影響。這些影響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變,長期接觸比較強烈的噪聲,可以引起病理性改變。此外,作業場所中的噪聲還可以干擾語言交流,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三、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是什么?
現行國標,未明確對低頻噪音進行界定,但對其等效聲壓級進行了規范?,F行與居民住宅相關的,主要有3個標準: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22337—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 12348—2008),根據居民住宅與發聲源的關系而劃分了相應的區域,區域范圍內又有相應標準限制。
確實擾民,又不達到限值標準的,則就需要參考其他相關關于自身權益的司法依據了。
四、環境噪聲、廠界噪聲時,一般應如何設置儀器?
應在工廠周圍有敏感建筑物的廠界布點。若廠界噪聲超標較重而敏感建筑距離又近,除在廠界外布點測量,還應在居民住宅區內測量,根據居民建筑物所在區域劃分的噪聲標準,確定噪聲影響的程度。
采用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進行測量時,儀器動態特性為“慢”響應,采樣時間間隔不大于1 s
五、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監測頻率為多長時間?
分別在晝間、夜間兩個時段測量。夜間有頻發、偶發噪聲影響時同時測量最大聲級。
被測聲源是穩態噪聲,采用1min 的等效聲級。
被測聲源是非穩態噪聲,測量被測聲源有代表性時段的等效聲級,必要時測量被測聲源整個正常工作時段的等效聲級。
六、變電站噪音檢測的廠界范圍是多少?
1、戶外距離
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2、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
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外,距墻壁或窗戶1 m 處,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3、噪聲敏感建筑物室內
距離墻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約1.5 m 處,距地面1.2 m~1.5 m 高
七、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的3類標準,夜間為多少分貝?
第一類:白天60分貝,夜晚50分貝,適用于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第二類:白天65分貝,夜晚55分貝,適用于工業區。第三類:白天70分貝,夜晚55分貝,適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注: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噪聲(指不通過列車時的噪聲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準。八、電子廠檢測監控怎么檢測?
看進程是不行,有些監控軟件客戶端電腦在任務管理中是沒有進程的,比如Ping32等產品,能夠做到員工無感知。你需要用更專業的進程查看器,去篩選那些進程可疑。
九、探界者電池檢測?
在中控界面里,有電池使用檢測選項,經常查看電量吧。
十、廠界臭氣濃度標準?
《惡臭標準》修訂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了《惡臭標準》與行業排放標準的關系。針對部分已頒布的行業標準中涉及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情況,規定固定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即行業標準)中規定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按其規定執行,未規定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執行《惡臭標準》;
二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章第五節第八十條修改了《惡臭標準》的適用范圍,從適用于“全國所有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單位及垃圾堆放場”修改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惡臭氣體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三是取消了標準分級,所有區域執行統一的濃度限值;
四是加嚴了8種惡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周界濃度限值;
五是不再根據排氣筒高度執行不同的臭氣濃度排放限值,統一執行1000的標準;
六是調整了排氣筒最高允許排放速率的計算方法,使用內插法計算排氣筒最高允許排放速率;
七是完善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和監測要求,強化了惡臭污染物排放單位的主體責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