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粉塵環境中,粉塵分為哪幾種?
一、爆炸性粉塵環境中,粉塵分為哪幾種?
1、爆炸性粉塵:這種粉塵即使在空氣中氧很少的環境中也能著火,呈懸浮狀態時能產生劇烈的爆炸,如鎂、鋁、鋁青銅等粉塵。
2、可燃性導電粉塵:與空氣中的氧起發熱反應而燃燒的導電性粉塵,如石墨、炭黑、焦炭、煤、鐵、鋅、鈦等粉塵。
3、可燃性非導電粉塵:與空氣中的氧起發熱反應而燃燒的非導電性粉塵,如聚乙烯、苯酚樹脂、小麥、玉米、砂糖、染料、可可、木質、米糖、硫磺等粉塵。
4、可燃纖維:與空氣中的氧起發熱反應而燃燒的纖維,如棉花纖維、麻纖維、絲纖維、毛纖維、木質纖維、人造纖維等。
二、濕度越大粉塵爆炸性越大嗎?
不是
粉塵爆炸需要滿足一定條件,首先粉塵本身必須可燃,其次粉塵必須懸浮在空氣中并達到一定濃度,再次粉塵必須具有相當大的比表面積(單位質量所具有的總面積),另外還要有足夠的點火能量。
粉塵的濃度、顆粒尺寸、空氣濕度和含氧量等因素,都會影響粉塵爆炸的風險。顆粒越細小,其比表面積就越大,在空氣中懸浮時間越長,氧吸附也越多,爆炸危險性越大。空間越密閉,粉塵爆炸威力越大。有粉塵的環境中同時存在可燃氣體的話,會大大增加粉塵爆炸的危險性。
三、爆炸性粉塵環境22區需要什么等級的防爆措施?
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的劃分是根據設備使用的類別、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溫度組別、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型式來劃分的。
防爆電氣設備分為兩類:I類為煤礦井下用電氣設備;II為除礦井以外的場所使用的電氣設備,依照最大試驗安全間隙(MESG)或最小點燃電流(MICR)來區分,II類電器設備又分為:IIA、IIB、IIC 三個類別。
防爆區域區分:
氣體爆炸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 爆炸性氣體、可燃蒸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按其危險程度的大小分三個區域等級。
0級區域(簡稱0區):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連續地、短時間頻繁地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
1級區域(簡稱1區):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有可能出現的場所。 2級區域(簡稱2區):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氣體混合物不能出現,僅在不正常情況下偶爾短時間出現的場所。
注:正常情況是指設備的正常起動、停止、正常運行和維修。 不正常情況是指有可能發生設備故障或誤操作。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
爆炸性粉塵和可燃纖維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場所,按其危險程度的大小分二個區域等級。
10級區域: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粉塵或可燃纖維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連續地、短時間頻繁地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相當于國際標準的20區)
11級區域: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粉塵或可燃纖維與空氣的混合物不能出現,僅在不正常情況下偶爾短時間出現的場所。(相當于國際標準的21、22區)
四、爆炸性粉塵環境危險區域劃分規定有哪些?
在GB50058-2014《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中有明確規定,其中將粉塵爆炸區域劃分為以下幾個:20區,21區,22區。具體詳細劃分請查閱GB50058-2014
五、什么是粉塵爆炸?哪些粉塵具有爆炸性?又該如何預防?
粉塵爆炸,指粉塵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遇到熱源(明火或溫度),火焰瞬間傳播于整個混合粉塵空間,化學反應速度極快,同時釋放大量的熱,形成很高的溫度和很大的壓力,系統的能量轉化為機械功以及光和熱的輻射,具有很強的破壞力。 【具有爆炸性的粉塵】具有爆炸性粉塵有:金屬(如鎂粉、鋁粉);煤炭;糧食(如小麥、淀粉);飼料(如血粉、魚粉);農副產品(如棉花、煙草);林產品(如紙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通常不易引起爆炸的粉塵有土、砂、氧化鐵、研磨材料、水泥、石英粉塵以及類似于燃燒后的灰塵等。這類物質的粉塵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所以不易燃燒。但是如果這類粉塵產生在油霧以及CO、CH4、煤氣之類可燃氣體中,也容易發生爆炸。
如何預防
如采用有效的通風和生物納膜抑塵技術等綜合抑塵技術除塵措施,嚴禁吸煙及明火作業。在設備外殼設泄壓活門或其他裝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統等。對有粉塵爆炸危險的廠房,必須嚴格按照防爆技術等級進行設計,并單獨設置通風、排塵系統。要經常濕式打掃車間地面和設備,防止粉塵飛揚和聚集。保證系統要有很好的密閉性,必要時對密閉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塵充入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以減少氧氣的含量,抑制粉塵的爆炸。
六、不具有爆炸性的粉塵有哪些?
不具有爆炸性的粉塵有沙塵,土灰塵,石英粉塵等。
七、污泥干化產生的粉塵具有爆炸性嗎?
有爆炸性 因為污泥粉塵可以很細小,加上含有一定的有機物,具有可燃性 所以在早期的污泥干化設備上經常出現爆炸事故 目前的污泥干化設備通常做到半干化, 或者用100度以下低溫介質干化, 或者用氮氣等惰性氣體作為保護氣,以避免污泥粉塵爆炸
八、什么是粉塵環境?
粉塵,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習慣上對粉塵有許多名稱,如灰塵、塵埃、煙塵、礦塵、砂塵、粉末等,這些名詞沒有明顯的界限。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粒徑小于75μm的固體懸浮物定義為粉塵。
在大氣中粉塵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溫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氣中過多或過少的粉塵將對環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產性粉塵是人類健康的天敵,是誘發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
九、環境粉塵濃度國家標準?
工作場所大部分要求在0.5-4毫克每立方米。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在工作地點測定空氣中粉塵濃度超過該種生產性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每個采樣點樣的品數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標倍數的算術均值表示。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排放標準,要求也不盡相同, 有的是以單位體積的粉塵含量來控制,一般是用每立方米排放物中的塵含量,即;g/m3 有的則以時間計,一般是控制單位時間內排出的粉塵總量,即;kg/h 理解為每小時最大允許排粉塵總量不許超過該值。
法律依據:《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 第一條 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在工作地點測定空氣中粉塵濃度超過該種生產性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每個采樣點樣的品數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標倍數的算術均值表示。
十、粉塵環境工作,穿什么衣服?
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個人認為。那件衣服叫做特種粉塵防護服。衣服很厚。保護著全身頭上還有帽子,有護目鏡。嘴和鼻子上有那個。粉塵防護器。呼吸空氣使用的。
你應當穿上我上述的那種衣服。那種衣服適合在粉塵環境工作能起到保護的作用,能畢節95%以上的灰塵。預防職業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