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評價報告中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一、環境評價報告中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1、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確定風險等級;
2、按規定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
3、按規定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
4、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如實記錄培訓情況;
5、按規定儲備必要的環境應急裝備和物資
6、按規定公開突發環境事件相關信息。
二、環境風險評價服務定義?
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三、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有何區別?
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沒區別。
1.環境風險評價的含義: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2.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風險識別、源項分析、后果計算、風險計算和評價、風險管理。
四、環境風險評價與環境影響評價有哪些異同?
你好,環境風險評價屬于環境影響評價的一項專題內容,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評,通過現狀調查、工程分析、影響預測等工作對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得出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的結論,以此作為環境保護部門審批該項目時的技術和法律依據。
而風險評價則是對于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物質的項目時,分析其在發生事故或者是非正常工況時對環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措施的過程。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內容和可設置的標題是:1.風險識別 ---- 確定風險的類型、敏感點分布、生產設施、物質風險識別
2.源項分析 ----- 確定最大可信事故發生概率和估算危險化學品的泄漏量
3.后果計算 ---- 對事故進行預測確定影響的范圍和程度
4.風險計算和評價 ----- 用最大可信事故風險值Rmax與行業可接受風險值RL相比較: 當Rmax≤RL時 項目的風險可接受 當Rmax〉RL時 項目的風險不可接受
5.風險管理---- 采取的降低環境風險的措施和應急減緩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五、環境風險評價重點是什么?
風險識別范圍包括生產設施風險識別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物質風險識別。
生產設施風險識別范圍:主要生產裝置、貯運系統、公用工程系統、工程環保設施及輔助生產設施等;
物質風險識別范圍:主要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以及生產過程排放的“三廢”污染物等。風險識別內容包括:資料收集和預備(建設項目工程資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資料、建設項目安全評價資料、安全治理體制及事故應急預案資料;
環境資料:利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有關廠址周邊環境和區域環境資料,重點收集人口分布資料;
事故資料:國內外同行業事故統計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資料。)、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進行危險性識別和綜合評價,篩選環境風險評價因子)、生產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特征,結合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功能系統劃分功能單元,按附錄a.1確定潛在的危險單元及重大危險源。)
六、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幾年更新一次?
答:企業環評報告的有效期一般為五年,評價文件自批準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_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流程如下:
1.與環保局溝通。一般來說,環保局要求你們做環評,要出一個預審意見,大意就是XX公司XX項目按照國家環評法的有關規定要做環評。預審意見里面會告訴你們這個環評是做報告書還是報告表。書比較貴,表比較便宜。
2.然后拿著預審意見找一個有環評資質的單位做環評。
3.環評做完后,拿著環評報告到環保局,環保局會安排專家評審。評審會上會針對本項目的環評報告提出若干意見。會開完了,環評單位按照會議紀要修改,然后形成報批稿,你們再拿著報批稿去環保局,環保局就會給你們出具審批的文了。
而且一般三個月后,環保局會到你們那做驗收,主要是看環評報告里的環保措施有沒有做到位,驗收過了,就可以正式生產了。
七、環境風險評估報告與環評的區別?
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主要是一拍評價人為環境風險,即預測人類活動引起的危害生態環境事件的發半概率, 以及在不同概率下時間后果的嚴重性,并決定采取適宜的對策的相關報告。
環評是環境影響評價的簡稱,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通俗說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報告表的區別?
環評報告表和環評報告書的區別在于使用情況不同: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評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九、環境評價報告審查意見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所需材料:
環境影響報告書(內含)
申請審批的請示文件一份(原件);
《環境影響報告書》一本(含光盤一份)、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25份;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統計表1份(原件,加蓋建設單位公章);
市級環保局出具的初審意見、評價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原件);
評估機構的評估意見1份(原件)、復印件25份;
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出具的現狀監測資料(原件);
公眾參與情況及是否采納的意見(原件,附當地日報、晚報等主流媒體刊登的公告及是否采納的意見);
實行審批制的政府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實行備案制的企業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備案文件。
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含)
申請審批的請示文件一份(原件);
《環境影響報告表》一本(含光盤一份);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統計表1份(原件,加蓋建設單位公章);
市級環保局出具的初審意見、評價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原件);
需要開展技術評估的,附評估機構的評估意見一份(原件);
實行審批制的政府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實行備案制的企業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備案文件。
環境影響登記表
申請審批的請示文件一份(原件);
環境影響登記表》一份(原件);
.實行審批制的政府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實行備案制的企業投資項目出具項目備案文件。
環評手續辦理程序:
建設單位提出立項申請后,市環境保護局按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環保審批。
審查后項目建議書有關環保部分,確定立項初步意見:
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查后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設計任務書有關環保內容:
審查初步設計中的環保篇(章),出具初步設計審查意見:
審查建設項目施工設計圖,核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審核通知單:
對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審批建設項目試生產(運轉)申請報告,核發試生產(運轉)審核通知單:
審查竣工驗收報告,核發建設項目“三同時”竣工驗收單。
十、中試可研報告安全評價環境評價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新建項目都是先做可研報告、環境評價后做安全設立評價。
可研報告是安全設立評價的依據。環評報告出具以后才能得到政府部門的環評批復,這個批復是安全設立評價的一個附件。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