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義的作文800字?
《仁義之我見》
仁義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仁義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良好品質,仁義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年的暑假,我就關注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明朝人。我剛聽到書名的時候,感覺不好看,但是當我看到書面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副帶有英雄豪氣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從此我就認真地讀了起來。
《水滸傳》里有許多令人敬仰的人物,如張飛、關羽、孔明等。但最令我敬佩的人,那還要數關羽了,因為他特別重情義,講仁義!
記得那次,曹操發兵二十萬攻打劉備,關羽拼死堅守,但靠孤軍奮戰也是不行的,曹操還是攻破了徐州,劉備匹馬投奔了青州袁紹,張飛也中計敗走芒殤山,劉備的家眷和關羽被曹軍重重包圍,曹操勸其投降,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我只向漢帝投降,決不屈服于曹操;二、兩個嫂嫂那里,請撥皇叔的俸祿贍養;三、只要我知道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也都要去投奔他。這三缺一,關羽就決不投降!曹操一心只為招降關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答應了。于是關羽就開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生活。這難道不叫做“仁義”嗎?你看,關羽寧可死,也不愿投降自己的敵人,當今社會上像關羽這樣的人簡直太少了,甚至沒有。我想如果我是關羽的話,在當時無奈的情景下,一定也會投降于曹操的。而關羽則不,他還記得當年在桃園發過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報國安民!這就叫做“忠義”吧。雖然關羽暫時安身于曹營,但身在曹營的關羽卻時時刻刻不忘故主劉備,我認為這也應該叫做“仁義”。當關羽打聽到劉備的去處時,就想去找劉玄德,可曹操不惜讓這么一員良將如此走掉,就越發對關羽好,先是送給了關羽許多金銀珠寶,又贈了一件戰袍,接著又送給關羽一匹好馬。關羽雖很想念劉備,但也被曹操的一番深情所打動,決定報答曹操,于是就幫助曹操斬袁紹兩位大將。我認為這更叫“仁義”。當關羽報答完曹操大恩之后,就去找劉備,但曹操設下種種阻攔,可關羽為了兄弟情義,毫不畏懼,過五關,斬六將,這也叫“仁義”。當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圍得水泄不通,但關羽又想起在曹營時曹操待他不薄,又顧念舊情,就又把曹操放了,這也叫“仁義”。當時吳國為奪回荊州,周瑜被氣死,吳蜀之間的怨恨更加深重。這時吳國魯肅居然宴請關公赴會。面對東吳擺下的鴻門宴,關云長卻是不動聲色,單刀赴會。這叫做“忠勇”。
有一次,關羽在與曹操奮力抗戰的過程中中了箭毒,關平請來華佗為他父療傷,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而關云長卻談笑著與馬良下棋,另一只手還拿著雞肉。華佗拿出一把尖刀,讓隨從在一旁接血。華佗先割開關羽手臂上的皮肉,一直割到見得到骨頭,只見骨頭已經發青,華佗用刀刮著骨頭上的毒素,發出“沙沙”的響聲,帳上帳下的人都掩面失色,關公卻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笑著下棋,臉上不見一點痛苦的神色。不一會兒,血就流了一大盆。華佗刮盡關公骨頭上的毒,就敷上藥,再用線將皮肉縫起來。手術剛做完,關羽就大笑著站起來,還伸了伸手臂,說:“手臂伸舒想過去一樣,不痛了。先生真是神醫??!”從這里可以看出關羽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是我們,早已嚇得昏了過去,而且那時候沒有麻醉人的藥,把骨頭刮出來那得有多疼??!而關羽還能談笑風生,顯得如此輕松,我真是自愧不如呀!
“ 義”這個字可真奇妙,雖然只有三筆,但里面所包含的意思卻深奧的不得了。關羽就配得上“義”這個字。因為他特別仁義、忠義,還很忠勇。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