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設施的設計要點?
一、公共服務設施的設計要點?
1.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通俗地講就是指“好用”。是一項當你明確使用功能的公共設施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原則性問題,比如垃圾桶開口的設計既要考慮防水功能,又不能因此使垃圾投擲產生困難。
2.安全性原則
作為設置與公共環境中的公共設施,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參與者與使用者可能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任何行為。
3.系統性原則
衛生設施、休閑設施、便利性設施、健身設施等公共設施系統,他們之間及其內部均存在著自然匹配的關系,這種關系在設計師可以概括為系統性原則。
4.審美性原則
公共設施產品設計時審美同樣不可忽視,畢竟功能良好與造型美觀并不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個設計合理且具美感的公共設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率,而且可以增進市民愛護公物的意識。
5.獨特性原則
設計中“人”與“環境”的因素已經擺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慮,這一點與公共設施設計的基本特點是一致的。表現在,設計者根據其所處的文化背景、地域環境、城市規劃等因素的差異,對相同的設施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使其更好的與環境“場所”相融合。
6.公平性原則
公平性原則應貫徹到所有的公共性產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設施中,設計者都應具體、深入、細致的體察不同性別、年齡、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使用者的行為差異與心理感受,而不僅僅是對行為障礙者、老年人、兒童或女性等特殊人群的關照。
7.合理性原則
公共設施設計的合理性原則可基本表現為功能適度與材料合理兩個方面。所謂功能適度主要是指:公共設施單體在滿足自身的基本功能的同時,不宜誘使使用者賦予其它功能。
8.環保性原則
綠色設計即減少、再利用、再循環。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各個領域都在呼吁綠色設計,公共設施作為城市規劃服務于民眾,環保原則必不可少。
二、公共環境視覺設計的意義?
公共環境標識設計的作用是運用科學合理的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對實用性和效力性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景觀的空間,創造出功能性強的環境視覺識別系統,滿足人們在環境中行為和心理需求。
在現代社會中,標識是一種象征符號,把傳達的內容轉換成圖形語言,用形和色來表達思想和抽象的概念,代表某種事物的性質及本質特征。
三、公共設施屬于什么設計?
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設備,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
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屬于社會的給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按經濟學的說法,公共設施是公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
從社會學來講,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設施不同于農村公共設施,具體來說,城市公共設施是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城市垃圾(包括糞便)處理系統、城市道路、城市橋梁、港口、市政設施搶險維修、城市廣場、城市路燈、路標路牌、城空防空設施、城市綠化、城市風景名勝區、城市公園等。城市公共設施按收費與否,有收費和不收費之分。從空間布局來分,有全市性公共設施、區域性公共設施、鄰里性公共設施三種。
四、公共環境視覺設計的主要作用?
顯然環境視覺要擔負起指示方向和區域的作用,這說明環境視覺的主要概念和內容中有很大的導向意義。
環境空間導向按照性質分為公共導向和商業導向兩類。公共導向是指一些公共場所的導向設施,比如郵局、公園、機場、火車站、地鐵、馬路等區域的導向標志。
商業導向則被用在一些企業和商業環境中,用來達到企業贏利的目的。具體到環境視覺的創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講究自身的形式,注重材料的使用,考慮環境的因素,強調創新的意識。
五、公共設施設計風格有哪些?
公共設施設計往往采用專項設計、小批量生產的特點,這與環境設計的特征具有相似之處,因而較多的將公共設施設計視為環境設計的延續。
事實上,隨著當代加工工藝與生產技術的進步,早期工業設計的大批量化生產正在向今天"人性化"、"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方式轉移。
設計中"人"與"環境"的因素已經擺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慮,這一點與公共設施設計的基本特點是一致的。
六、公共設施的設計意圖怎么寫?
包括目的,預算,和會帶來怎樣的方便等
七、新型公共設施設計方案?
1.1工程施工——防風阻塵
目前城市化進程伴隨的工程施工會產生粉塵,垃圾及廢水諸多污染,而且產生的噪聲污染與粉塵侵擾也嚴重損害工程地域與市容景觀的協調性,令工程圍擋設施肩負防風阻塵的首要功能。
1.2路段搶修——安全警示
在工程發生突然事故危及或路況運行安全時,戶外圍擋設施針對事發點的緊急隔離與修復工作并警示他人變顯得尤為重要。搶修現場的路況或周圍環境等作業區搶修設置地點要加以考慮。要根據設施實際情況設置安全警示燈光保證夜間功能發揮,提供對維修人員及過往人員的安全隔離與路況警示。
1.3公路隔離——吸音降噪
針對高速或公路路面的車道隔離圍擋設施所處環境具有強噪音與尾氣排放的煙氣粉塵現狀,要求圍擋設施對噪音的過濾與控制做出努力。保證路況周邊生活區域的生活品質與路面交通的臟亂改善。
1.4文物保護——循環拆裝
城市化更新進程中難免存在傳統建筑文物與全新建筑更新的矛盾存在,為保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文物的存留,對城市化建設中公共古物的保護與隔離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人為建造及自然力的破壞,更加強調了尊重保護“歷史記憶的符號”為功能主旨的文物隔離護欄設施的推廣必要。
1.5人員分流——無縫銜接
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間的人員流動性較大,圍擋設施的設立不僅是安全性能的保障,在尊重心理隱私與素質認同感方面也發揮積極作用;例如機場安檢的人員隔離,大型游樂場所的蛇形圍擋分隔,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窗口的一米線隔離等,均以其靈活自由的無縫銜接性能為實現人員分流提供安全保障。
1.6車位隔離——區域限定
城市戶外公共空間的停車位“一位難求”,人員流動大、商業往來頻繁區域內更是針對車位隔離的問題不斷,究其原因一是政策監管的有效力度較弱,二是公共空間使用分割區域界定不夠嚴明。能夠實現絕對受控且區域邊界明確強調的車位隔離圍擋設施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八、景觀設計和環境設施設計的關系如何?
環境設施設計基本上算是景觀設計內的一個分支學科。
和景觀設計比起來。
前者更趨向于運用藝術上的手段創造空間感受。
而后者更趨向于運用科學的,理性的手段去對環境進行改造。
另外環境藝術常常是集中體現在某個小的環境空間內。
而景觀設計則常常要面對整個大的環境空間。
舉一例;某公園內的某座雕塑。
某塊小片區為達到某種意境或視覺效果而進行的布置。
可以理解成環境藝術。
整個公園的各個片區的位置安排、相互功能的搭接、整體風格的把握、視覺焦點的景觀生成、園內生物群落的建立、服務設施的設置以及對游人游憩行為和游憩心理的顧及等。
則是景觀設計要做的事。
九、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的區別?
沒有嚴格的區別,基礎設施: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市政公用設施:城市污水排放、雨水排放、路燈、道路、橋梁、隧道、廣場、涵洞、防空等市政設施的維護、搶險、緊急處理、管理等活動。
公共設施: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設備,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十、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安裝服務是什么?
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安裝服務包括: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環境衛生工程設施和環境衛生機構使用的工作場所三類。
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通往環境衛生設施的通道應滿足下列要求:
1、居民住宅區內的通道,應滿足2t以上載重車的通行,設計車速不得超過15km/h。
2、新建小區和舊城區改建應滿足5t載重車通行。
3、舊城區至少應滿足2t載重車通行。
4、生活垃圾轉運站的通道應滿足5~30t載重車通行。
5、特殊地段的通道按2t以下機動車或非機動車設計時, 需經當地環衛部門批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