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如何考古?
考古就是研究過去歷史的一門學問,而我們最基礎的工作就是田野發掘。發掘的第一步,要知道去哪里發掘。目前的考古發掘類型總體上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主動性調查發掘”和“搶救性調查發掘”。
最常見的是因為盜墓、工程建設等情況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這種發掘方式是因為文物或者遺跡信息已經暴露,放任不管便會招來虎視眈眈的盜墓者。
另外一種是主動性調查發掘。當考古學家想了解某一文化層的范圍,那么在劃定大致發掘區域、完成各種申報許可后,便可以組織人員進行田野發掘。接下來就要進行緊張辛苦的探方發掘。
什么是探方?
在正式考古發掘前,會將地面劃分為若干個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格子,以每個方格為單位進行分工發掘,這些正方形就叫作“探方”。
如何布方?
選定發掘區的西南角作為基點,把發掘區視作直角坐標系。布方前要計算好探方的規格和數量,布方時,從基點出發,向正北方向引出水平的縱軸線,向正東方向引出水平的橫軸線。
一個完整的探方基本由主體、隔梁、關鍵柱三部分組成。探方一般為一個5m×5m=25m2的正方形,探方與探方之間的土梁稱為隔梁,隔梁通常為一米寬。隔梁主要是便于觀察地層剖面,同時考古工作人員會將探方里挖出的多余的土鏟到隔梁上,然后用小推車運走,方便運土和人員通行。除去隔梁的區域面積是4m×4m=16m2,就是挖掘區域。如果遇到面積大的考古區域,會出現10m×10m=100m2尺寸的探方,就像我們家里100平方米的房子一樣大小。
布方結束后,發掘工作就正式展開:
我們將探方內的土層以土質(松、軟、硬)、土色(各種顏色)和結構(含沙量等)劃分為不同的文化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先挖哪里,再挖哪里,要根據地層的年代早晚關系來確定。地層是考古發掘的重要依據。由于不同時期的文化層土質、土色不同而呈現出上下堆積的差異,因此出土文物也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是有早晚區別的。年代較早的遺跡遺物堆積在下,晚期的堆積在上。探方中每層出現的各類遺跡如灰坑(垃圾)、房基、窖穴、道路等,按照從晚到早的原則從上到下逐一清理。
在考古挖掘中,可將地層從下至上劃分為生土層、熟土層、間歇層以及擾土層。
生土層是遺址中未有人類活動天然堆積的土層。這一層是沒有任何遺跡遺物的。
熟土層是遺址中,由于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在地表大面積形成新的土層,其中夾雜人們有意拋棄的垃圾和無意失落的物品,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
間歇層,由于當地人類活動有較長時間中斷,或因自然災變(如洪水、火山爆發),在熟土層之間會出現不含有任何人工遺物的自然堆積層。間歇層可能會夾雜在各個文化層之間。
擾土層是近現代(民國時期至今)土層,沒有考古價值。
地層的堆積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通常,地層之間是相互疊壓的關系,但是由于人類長期活動的影響,會擾動之前的文化層,表現在地層上就會出現打破關系。比如,北魏的人去挖井,挖著挖著可能就挖到漢代的墓葬,那么北魏的井會與漢墓發生打破關系,在漢代墓葬中可能會出現北魏的文物。
搞清楚時間關系之后,就要根據時間由晚到早進行清理。按照先上后下的順序依次發掘。一般會把擾土層和年代較晚的地層先挖掉。因為這些基本上都是近現代的地層,可以使用探鏟、鋤頭,但挖掘機是絕對禁止的。
清理掉擾土層之后,就到歷史遺物的文化層了,這里就先要進行刮面。不同時期的遺跡并不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的,不同遺跡的土質土色以及其中的包含物也不一樣。刮面的作用就是幫助考古人員辨認遺跡。
刮面工作非常辛苦,因為探方的發掘是逐層下挖的,每次下挖10~30厘米不等,一把小手鏟每層都得刮掉一個探方的面積,也就是整整16平方米,運氣不好可能要重復刮面數十次。
等刮到終于能夠分清遺跡界線的地層之后,可以用手鏟或粉筆將不同的遺跡邊界線畫出來,根據邊界線的形狀、大小、位置等,推斷遺跡的類型是墓葬、房址還是灰坑(垃圾坑)等。
在清理的過程中,對出土的各種遺物如石器、骨器、陶器、人類遺骸和動物骨骼以及測年的木炭樣品等都要收集。
對于單個遺跡的處理,從編號、清理、拍照記錄、文字記錄到遺物的提取、記錄、收納,再到最后的繪圖、整理等,都會有一個復雜而較為專業的過程。那什么時候就知道挖到盡頭了呢?
一個探方發掘到底的標準就是挖到探方內所有生土都顯露出來,也就是挖到了沒有被人類動擾過的原生態土。
這個時候其實挖掘工作并沒有結束,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隔梁、關鍵柱嗎?
有時會出現一個遺跡橫跨兩個探方,中間被隔梁壓著的情況,所以要等到最后,把隔梁也挖掉,當兩個相鄰探方內的地層單位全部發掘完后,會對隔梁進行考古發掘。隔梁的主要作用是觀察地層的變化。在隔梁壁的剖面上,有用手鏟劃的很多條線,這些線是用來區分地層單位的。劃地層單位關系的線是做考古記錄的重要步驟。當互為相鄰的4個探方間的隔梁都發掘完后,最后中間就會剩下一個四方形的土墩,它的作用是統領4個探方的層位關系,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被稱為“關鍵柱”。它也是考古工地中最后一個被發掘的部分。全部挖掉后,發掘工作才能算真正結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