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舉措?
一、打造便捷高效的“市民之家”。按照規范要求改造提升政務服務大廳,建成集市場主體、群眾辦事服務功能一體的“市民之家”;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入駐“市民之家”比例達到98%以上,鄉鎮服務事項入駐便民服務中心比例達到90%以上。
二、組建統一規范的審批機構。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工作部署,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力改革,確保不低于110項行政許可權進行集中劃轉,全力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三、織密便民利民的服務網絡。組建“幫幫團”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方位、無盲區全程咨詢、幫辦、導辦、代辦服務。保持被撤并鄉鎮的便民服務站不變、村便民服務代辦室不減,圍繞村聚居點、交通要道織密便民服務代辦網絡,將部分事項下放到鄉鎮,實現“電話辦、就近辦、馬上辦”。
四、制作簡潔明了的審批流程。制定“一張圖紙優流程”,梳理匯總出審批流程清單,簡化審批流程,將審批流程全過程制成圖表公示;落實受理容缺機制,實行次要材料容缺受理,最大限度壓縮審批環節,實現“最多跑一次”。
五、建設守信踐諾的誠信政府。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從即日起按季度清理招商引資協議政府承諾事項兌現情況;完善預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的長效機制,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誠信系統建設,堅持言出必行、說話算數。
六、塑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秩序。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開展涉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清理,完成涉及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標準的政策措施修訂或廢止工作,減少對市場不必要的干預;強化警企協作,依法嚴厲打擊封門堵路、欺行霸市、非法阻工、強攬工程、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查處打擊擾亂生產經營秩序的行為。
七、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環境。從嚴查處在服務企業、執法檢查等公務活動中吃拿卡要、收受禮金紅包的行為;大力查處走形式、走過場、轉嫁費用開支給服務對象增加負擔的行為;專項整治政務服務“中梗阻”問題;常態開展“清風壁州”營商環境警示曝光,從嚴查處損害企業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
八、暢通紓難解困的溝通渠道。以不干擾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不增加市場主體負擔為前提,每季度末月統一開展“進企業、送服務”活動,依法妥善解決企業各類問題;采取在線調查、圓桌會議等形式,及時搜集掌握各種訴求,依法幫助解決落實。
九、濃厚重商親商的良好氛圍。制發倡議書,號召全縣人民共同努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招商引資企業一名縣級領導掛聯、一名干部擔任企業秘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