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飲用水的調查報告?
第一階段:調查身邊的水資源狀況 1 、導入(1) 珍貴的水資源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蓋,但淡水資源僅占所有水資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余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
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約0.007%的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而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即使我們擁有的水資源如此之少和珍貴,但我們還沒有認真地對待它。
全球性的水污染,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管理不當已經造成可利用水資源水量和水質的大幅下降。
現在,世界上每天有6000人因為得不到水或足夠清潔的水而死亡。
如果這種趨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0年后,世界人口的2/3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危境。
世界各國首腦在聯合國召集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共同商定,2015年應該使得不到清潔飲用水和衛生基本服務的人口數減少一半。
這樣,得不到較安全的供水的世界人口比例(如今約12億)和沒有廢水處置的世界人口比例(25億),到2015年應減半。
(2)大多數城市出現水資源緊張 除農業用水問題外,當前水資源供需矛盾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業用水方面。
隨著工業的發展與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從50年代到80年代,我國城市人口已由0.6億增加到2.2億,城市年用水量由6.3億m3增加到120億m3。
據預測,到2000年我國城市將由目前的381個增加到640個,城市人口將由2.2億增加到3.0-3.5億人。
城市生活用水將由目前的每年120億m3增加到170億m3,工業用水將由每年450億m3增加到700億m3。
因此水資源如何滿足今后人口增長與工業發展的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銳化,雖然存在許多復雜因素,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工業用水的迅速增長。
據1987年的統計,全年供水量,工業用水占72%,生活及市政用水僅占28%。
所以城市水資源的供需失調,主要是工業的增長與水資源不相適應造成的。
我國北方大多數重要城市,均屬工業城市,工業用水一般約占城市用水的60-80%以上,而且大多數以地下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
由于城市工業過度集中,需水量不斷增長和地下水的開采強度超出了允許,造成許多城市地下水過量開采,出現水資源日趨衰竭的嚴重局面。
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或海水入侵,形成公害。
關于地下水超量開采,北京就是一個突出的實例。
城區工業占全市工業的80%,人口占60%以上,而7個主要供水水源地都集中在城區近郊的四周,造成補采失調,地下水位逐年持續下降,水資源嚴重虧損。
近10年來,由于開辟了位處潮白河沖積扇的水源八廠與利用地表水的水源九廠,擴大了供水來源,取得了明顯效果;城區附近的地下水位有所恢復,城市用水的緊張局面也有所緩解。
由此可見,城市人口的增長,工業發展規模,工業結構及工業布局等,都要根據水資源情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同時要解決大城市的供水問題,還必須從較大范圍內,建立分散型的供水系統,避免水源地過度密集;凡有地表水可利用的地區,就應建立與地下水相聯合的開發系統,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
因此全面查清水資源情況,是水資源合理規劃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基本條件。
當前在城市供水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水質污染與水質惡化的情況,仍然有不斷發展的趨勢。
這既造成水資源的破壞,更加劇了城市供水的緊張局面。
過去南方城市主要依靠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近年來由于地表水遭到嚴重污染,許多城市已改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
但目前地下水的污染也日趨嚴重,有的水源地被迫停產。
造成水質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的處理率低。
據統計,全國城市污水的日排放量已達6822萬m3,而其中大約80%未經處理就排入河流或湖泊,對水資源造成嚴重危害。
為克服城市水資源的緊張局面,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開源節流,以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例如天津市采取了跨流域調水方案,實現了引灤工程,基本上解決了天津市長期以來供水不足的困難局面。
不少城市還開辟了新的地下水水源地,例如烏魯木齊市不久前建立了米泉化肥廠的大型水源地,最近又正在開發柴窩鋪水源地和西山水源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供水需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