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方針?
一、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方針?
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是:“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這條方針是1972年中國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在1973年舉行的中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上得到了確認,并寫入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環境保護的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但是,由于自然、歷史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在取得巨大發展成績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很大。
二、保護環境貢獻最大的國家?
挪威
挪威在全球范圍內采用了一系列環保措施,包括世界上最高的電動汽車采用率以及政府承諾在2030年實現氣候綜合。這里的自然世界遠遠超出了挪威的政府政策,挪威對自行車和公共交通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并采用創新的氣候預算方法(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可追蹤的指標),雖然挪威的能源99%是來自其海岸線峽灣和瀑布的可持續水源,但挪威還是一個主要的石油提取和出口國,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爭議的政治問題。
三、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對不對?
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一些地區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于環境自凈能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
我們應該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四、保護環境青少年和國家的做法?
1.①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③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開發替代資源,大力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資源。
④堅持法制建設,依法保護環境,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2.(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①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②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①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②購買低砩家用制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制造噪音。
五、保護環境的目的是?
保護環境的目的就是保持生態平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節能降耗消除環境污染。
六、什么花草是保護環境的?
龜背竹,吊蘭,虎皮蘭,仙人掌等都是凈化空氣的
七、為了保護環境,國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中國環境保護的起步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于官廳水庫畔屬于河北省的沙城農藥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后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締結或參加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公約、議定書和雙邊協定,其中主要有: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該議定書的修正; 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于特別是水禽生境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及其該公約的修正,東南亞及太平洋區植物保護協定、國際熱帶木材協定;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防止因傾倒廢物及其它物質而引起的海洋污染的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于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的1978年議定書,關于油類以外物質造成污染時在公海上進行干涉的議定書,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國際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核材料的實質保護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事故及早通報公約,禁止在海底洋床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八、有哪些保護環境的動物,它們是怎樣為保護環境出力的?
有益環保的動物
一、海鷗
它是捕食蝗蟲、飛蛾、金龜子、步行蟲和鼠類的能手,使樹木免遭蟲害,健康成長。在海濱和沙灘上,對人們隨手拋棄的殘羹剩飯,它能吃得一干二凈,為保持海面和沙灘的清潔立下了大功,被稱為“義務清潔工”。
二、螞蟻
有一種食肉性的黑螞蟻,專門吃那些被人們扔掉或死在地面上的動物尸體,吃飽之后,還把剩余物搬運回巢穴儲存起來,對保護地面的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蚯蚓
除石頭、磚瓦、玻璃、金屬、橡膠等之外,其他一切能夠腐爛的有機廢物和生活垃圾都能被它所消化,并可轉化為有機肥料。蚯蚓的消化系統是驚人的,它能分泌出一種分解木纖維的酶,因而,一些雜草木屑、獸骨魚刺、蛋殼果皮、破布爛紙以及其他污物,都成為它們口中的美味佳肴。據實驗,1億條蚯蚓一天就可以吞食40噸垃圾,如果處理一戶普通家庭的垃圾,只要飼養2000條蚯蚓就足夠了。蚯蚓可謂是忠實的“環境衛士”。
四、禿鷲
當它在高空飛翔時,一旦發現腐尸就會迅速地飽食起來。由于它專以腐尸為食,不使死亡動物暴尸山野,從而避免了環境的污染。
五、烏鴉
它的嗅覺非常靈敏,稍有腐尸爛味,它就會及時飛去進行“清理”。烏鴉的一生在不斷地為地球清理著垃圾,是地地道道的“清道夫”。
六、青蛙
因為青蛙為我們吃害蟲,吃剩的還存起來冬眠
九、保護環境實踐是理論的源泉?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保護環境的實踐是環保理論的源泉
十、保護環境不被浪費的法律是?
答法律分析:《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煤炭管理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采取有利于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