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評價服務定義?
一、環境風險評價服務定義?
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二、環境風險評價重點是什么?
風險識別范圍包括生產設施風險識別和生產過程所涉及的物質風險識別。
生產設施風險識別范圍:主要生產裝置、貯運系統、公用工程系統、工程環保設施及輔助生產設施等;
物質風險識別范圍:主要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以及生產過程排放的“三廢”污染物等。風險識別內容包括:資料收集和預備(建設項目工程資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資料、建設項目安全評價資料、安全治理體制及事故應急預案資料;
環境資料:利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有關廠址周邊環境和區域環境資料,重點收集人口分布資料;
事故資料:國內外同行業事故統計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資料。)、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進行危險性識別和綜合評價,篩選環境風險評價因子)、生產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根據建設項目的生產特征,結合物質危險性識別,對項目功能系統劃分功能單元,按附錄a.1確定潛在的危險單元及重大危險源。)
三、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有何區別?
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風險評價沒區別。
1.環境風險評價的含義:通常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
2.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風險識別、源項分析、后果計算、風險計算和評價、風險管理。
四、環境風險評價與環境影響評價有哪些異同?
你好,環境風險評價屬于環境影響評價的一項專題內容,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評,通過現狀調查、工程分析、影響預測等工作對項目建成后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得出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的結論,以此作為環境保護部門審批該項目時的技術和法律依據。
而風險評價則是對于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物質的項目時,分析其在發生事故或者是非正常工況時對環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措施的過程。環境風險評價主要內容和可設置的標題是:1.風險識別 ---- 確定風險的類型、敏感點分布、生產設施、物質風險識別
2.源項分析 ----- 確定最大可信事故發生概率和估算危險化學品的泄漏量
3.后果計算 ---- 對事故進行預測確定影響的范圍和程度
4.風險計算和評價 ----- 用最大可信事故風險值Rmax與行業可接受風險值RL相比較: 當Rmax≤RL時 項目的風險可接受 當Rmax〉RL時 項目的風險不可接受
5.風險管理---- 采取的降低環境風險的措施和應急減緩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五、化工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自我說明怎么寫?
化工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自我說明,可以這樣寫:首先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評價進行自我概述說明,其次,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評價進行自我詳細描述說明,最后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評價進行綜合評價,自我說明
六、環境評價報告中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1、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確定風險等級;
2、按規定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
3、按規定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
4、按規定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如實記錄培訓情況;
5、按規定儲備必要的環境應急裝備和物資
6、按規定公開突發環境事件相關信息。
七、環境風險單元和環境風險源區別?
環境風險單元是風險區域,環境風險源是有風險的物
八、外部環境風險風險點?
防控措施:
1、風險點:社會交往不注意把握分寸,容易造成不良影響。防控措施:提高交友標準,注意時間和場合。
2、風險點:不能很好地抵御市場經濟的沖擊,受“人情關”、“金錢關”的困擾,不能正確把握自己,違背原則辦事。防控措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地位觀、權力觀、財富觀,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個人之間的關系,自覺抵御市場經濟和人為因素沖擊。
3、風險點:人情關系復雜,處理人情與權力關系不恰當,可能違反政策規定,造成工作失誤。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制度,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正確對待工作和人情之間的關系,不循私枉法,不優親厚友。
4、風險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接受親朋好友或關系戶的說情和吃請的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加強自律,并自覺接受黨員干部、群眾監督。
5、風險點:親屬鼓動違法亂紀,干涉日常工作事務。防控措施: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接受各級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九、外部環境風險,風險點?
外部環境風險是指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對其經營活動造成的威脅或不確定性,主要包括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環境、自然環境、競爭環境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外部環境風險點:
1. 市場風險:市場需求變化、市場價格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等。
2. 政策法規風險:政府宏觀調控、政策變動、法律法規變化等。
3. 自然環境風險:自然災害、氣候異常、環境污染等。
4. 社會環境風險:社會輿論變化、消費者心理變化、人口結構變化等。
5. 競爭風險:競爭對手價格戰、技術進步、市場份額爭奪等。
企業需要認真分析外部環境風險,并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和應對措施,以應對不同的風險點。
十、風險辨識評價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于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后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后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