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指標怎么回事?
從服務場所、空間布局、空間標識、必要設備等4項指標要素著手。其中,服務場所上,提出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均應設立本級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原則上市、各縣(市)區、各開發區只設立一個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社保、醫保、不動產登記、公積金管理、婚煙登記、稅務等專業性強、群眾辦事需求量大的事項,經本級政府同意,可設置專業分中心,按照統一標準提供政務服務。
在推進進駐管理標準化方面
以部門進駐、事項進駐、人員進駐為重要發力點。部門進駐上,市、縣(市)區、開發區承擔相應政務服務職能的部門,應根據現行政務服務事項目錄,除因涉密、安全和對場地有特殊要求以外,在本級政務服務中心實現“應進必進”。與企業設立、投資項目審批等行政許可事項密切相關的銀行開戶、水暖電氣、稅務、氣象等事項,所涉及的省(中)直單位、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等單位也將在政務服務中心派駐窗ロ集中辦理相關業務。
在推進辦事指南標準化、
辦理方式和流程標準化、配套服務標準化方面
以辦事指南、信息共享等指標要素為重要發力點。其中,辦事指南上,由各級政務服務部門依據事項目錄和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內容,按照“四減”(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要求進行編制,對事項辦理主體、依據、流程、結果等作出明確規范,為企業群眾辦事提供明確清晰的辦事指引;信息共享上,市、縣(市)區、開發區梳理本地區政務服務高頻事項數據需求清單,通過數據共享、實施網絡核驗等方式,推動更多直接關系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高頻數據納入共享范圍。
在推進投訴處理標準化、
監督評價標準化、日常管理標準化方面
以處置方式、電子監察、績效考核等指標要素為重要發力點。充分利用“8890”綜合服務平臺,確保投訴渠道暢通。對于符合受理條件的投訴,應當場或在3個工作日內處置辦結,對于情況復雜需進一步調查的,可適當延長辦理時間,無特殊原因,最長不應超過15個工作日,并明確告知投訴人延長時限和理由,在辦結后要及時將處置結果告知投訴人。建立完善全覆蓋的電子監察系統,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合理配備管理人員,對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進行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督查督辦,常態化、動態化監管本地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全過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