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營商環境的評價標準?
1.做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爭創一流。牢固樹立“不爭先進就是落后,不搶先機就有危機”的理念,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非進不可”的危機感和使命感,頂格抓好工作落實,堅決杜絕紙面營商環境。主動抬高發展坐標,打破慣性思維束縛,持續對標先進地區最佳實踐、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更大力度爭取上級授權,充分發揮改革主動性,動態推出針對性強、具有示范引領效應的改革硬舉措。
2.做到五減一優,便捷高效,利企便民。持續“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減費用、減跑動、優服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動更多“網上可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持續鞏固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確保窗口授權到位,杜絕“體外循環”“多頭跑辦”“層層審批”。打造“政務辦事一公里服務圈”,加快建成便捷高效、公平普惠的政務服務體系。
3.做到要素齊備,服務需求,全程保障。完善周轉地、標準地、彈性地政策,健全工業用地市場應用體系。建立低效用地盤活機制,開展低效工業用地“綜合整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金融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信貸服務。優化市場化引才機制。優先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用工、公共服務等方面需求,優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服務,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督促金融機構不盲目抽貸、斷貸。
4.做到政策發力,精準匹配,應享盡享。建立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和評價機制,實現從供給導向到市場主體需求導向的轉變。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企業精準畫像,實現政策推送精準匹配,確保政策惠及對象“一個都不能少”。完善“岳商通”平臺建設,實現惠企政策直達直享和在線辦理,逐步擴大“免申即享”覆蓋面。堅決杜絕惠企政策執行打折扣、搞變通、搞截留、設障礙。
5.做到數據賦能,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加強營商環境各領域相關的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對涉企服務審批事項、申請材料進行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解構,構建多維度呈現的數據標準集合,打通數據連通瓶頸,實現更多應用場景電子化。開展數智化行動,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智能化響應、全數據決策支持、全流程協同聯動。
6.做到開放引領,探索創新,打造特色。優化口岸布局,完善口岸功能,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持續提高進出口通關效率。加快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發展水、公、鐵、空多式聯運,暢通國際物流通道。充分發揮岳陽自貿片區“火車頭”牽引示范效應,形成一批“首提首批首創”創新案例。積極對接RCEP,提升對RCEP有關政策和優惠措施理解和應用能力,對進出口企業開展“一企一策”指導和幫扶,培育AEO認證企業,支持進出口企業做大做強。
7.做到服務為先,有訴必辦,無事不擾。以企業真實需求引領改革方向,牢固樹立“企業有事馬上辦”的服務意識,窗口一線做好“不設路障設路標,不打回票打清單”。常態化開展企業家沙龍、政企早餐會、企業吐槽會,為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真正做到政府服務無處不在,切實解決企業反映的各類“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堅決杜絕服務企業大包大攬,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8.做到執法規范,監管高效,司法公正。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行政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建立健全“三項制度”工作協調機制。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探索開展“沙盒監管”,創新實施“一業一冊”“一業一查”等場景化綜合監管,杜絕對企業多頭檢查、隨意執法。逐步擴大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范圍,推行輕微違法“首違不罰”。嚴格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嚴禁執法部門以執法、查處刑事案件為由,干預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9.做到守信踐諾,誠信公平,互利共贏。嚴格履行依法向市場主體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因政府換屆、領導干部調整等因素違約、拒約、毀約,堅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以及在兌現涉企政策和合同履約時增設附加條件。推進項目投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的政務誠信建設,開展涉政府機構拖欠市場主體賬款、不兌現政策、未履行承諾的全面清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10.做到高位推動,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強化系統集成、整體推進,推動各級各部門協調聯動、合力攻堅,形成全市“一盤棋、一體化”推動營商環境工作落實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建立健全黨委常委會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各級人大、政協發揮依法監督和民主監督職能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單位主要負責人抓部署、抓推進、抓落實,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專欄、新媒體等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引導企業客觀反映我市營商環境情況,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關心營商環境、人人優化營商環境的氛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