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態環境違法? 什么是生態環境信訪?
一、什么是生態環境違法?
1、廢氣采用外部排風罩(集氣罩)收集時,在距排風罩開口面最遠處的VOCs無組織排放位置,控制風速未達到0.3m/s(行業相關規范有具體規定的,按相關規定執行)。
2、廢氣收集系統的輸送管道,未采用負壓狀態,或者正壓狀態時的泄漏檢測值超過500μmol/mol。
3、對于設備與管線組件VOCs泄漏控制,如發現下列情況之一,屬于違法行為,依照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4、未按規定配置VOCs處理設施的(收集的廢氣中非甲烷總烴初始排放速率≥3kgh時,應配置VOCs處理設施,處理效率不應低于80%;對于重點地區,收集的廢氣中非甲烷總烴初始排放速率≥2kgh時,應配置VOCs處理設施,處理效率不應低于80%;采用的原輔材料符合國家有關低VOCs含量產品規定的除外)
5、排氣筒高度低于15m(因安全考慮或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除外),或者未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建設排氣筒。
6、VOCs廢氣收集處理系統未與生產工藝設備同步運行。(VOCs廢氣收集處理系統發生故障或檢修時,對應的生產工藝設備應停止運行,待檢修完畢后同步投入使用;生產工藝設備不能停止運行或不能及時停止運行的,應設置廢氣應急處理設施或采取其他替代措施。
7、未按規定建立臺賬,記錄廢氣收集系統,VOCs處理設施的主要運行和維護信息,如運行時間、廢氣處理量、操作溫度、停留時間、吸附劑再生更換周期和更換量、催化劑更換周期和更換量、吸收液pH值等關鍵運行參數。
8、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在廠房門窗或通風口、其他開口(孔)等排放口外1m,距離地面1.5m以上位置處進行監測。若廠房不完整(如有頂無圍墻),則在操作工位下風向1m,距離地面1.5m以上位置處進行監測,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測得監控點的任意1小時平均濃度值(6mg/m3)或任意一次濃度值(20mg/m3)超過本標準規定的限值判定為超標。
二、什么是生態環境信訪?
環境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反映環境保護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理的活動。
三、什么是生態環境補償?
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促進補償活動、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各種規則、激勵和協調的制度安排。狹義的生態補償指對由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給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補償、恢復、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廣義的生態補償則還應包括對因環境保護喪失發展機會的區域內的居民進行的資金、技術、實物上的補償,政策上的優惠,以及為增進環境保護意見,提高環境保護水平而進行的科研、教育費用的支出。擴展資料生態補償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
1、對生態系統本身保護(恢復)或破壞的成本進行補償;
2、通過經濟手段將經濟效益的外部性內部化;
3、對個人或區域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投入或放棄發展機會的損失的經濟補償;
4、對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或對象進行保護性投入。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以內化外部成本為原則,對保護行為的外部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保護者為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所付出的額外的保護與相關建設成本和為此而犧牲的發展機會成本。對破壞行為的外部不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恢復生態服務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壞行為造成的被補償者發展機會成本的損失。
四、什么是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國提出的、旨在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主要通過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農業等方式,建設祖國秀美山川。
五、什么是生態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六、什么是生態環境綜合執法?
我覺得環保部門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控制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簡單點、具體點來說一般包括對工業企業進行檢查、環境問題的信訪件辦理、對周邊環境進行定期監測、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對政府的生態創建進行考核、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等等,現在環保部門的職責太多,很難全搞明白。
七、什么是生態環境標準體系?
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是指根據性質、內容、功能等標準劃分出不同種類的環境標準,并由這些環境標準所構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環境標準體系由三級五類環境標準所構成。
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內的各類標準,從其內在聯系出發,相互支持,相互匹配,發揮體系整體的綜合作用,作為環境監督管理的依據和有效手段,為控制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服務。
八、什么是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提出針對本項目環保工作的要求和環保措施,提高參建職工的環保意識和注重環保的自覺性。
2、嚴格執行設計文件要求和國家及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規定,依據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項目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與措施,嚴格遵照執行。
3、建立環保工作各級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即領導層抓全面,管理層抓重點,實施層抓具體落實。同時建立定期檢查制度,每月對施工環保和水土保持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及時整改。
4、堅持環境保護工作與設計、施工統籌規劃,同步運作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與時間,合理規劃施工用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環保與施工同步,恢復措施緊跟,施工中保護施工界外的地表植物和排水溝渠,施工后及時平整清理、恢復植物,完善排水系統、清除垃圾。
5、精心保護地表植被,對施工限界內的植物、草皮、樹木等做到盡力維護,盡可能將鏟除的草皮養護好用于地表防護。同時對施工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集中運至指定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嚴防逸散,對動植物造成損害。
6、加強對大氣質量的保護力度,在運輸水泥等易飛揚物料時用蓬布
九、什么是生態環境,它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生態環境?它包括哪些方面?
1.生態環境是指生物群,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的,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到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導致人類生活環境惡化,這就是生態環境。
2.要想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就必須保護和改善好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個在意義上有著相似的概念,生態環境并不等于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很廣,所有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稱為自然環境。
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只是自然環境的一種,生態環境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影響很大的。
3.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及氣候資源。
生態是指生物,它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動物,真菌,植物。
十、什么是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
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是指將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范圍、劃分為一系列的網格,并由相關部門對每個網格進行細致化管理和監管的制度。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生態環境問題分解成具體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現對不同區域、不同問題的全面覆蓋和有針對性的管理。
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明確網格化管理的責任主體,確定各個環節和工作任務,推動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和科學化。
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的優勢在于提升了生態環境管理的精準性和實效性。通過將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劃分為網格,可以更加精確地定位和解決問題,減少信息傳遞和響應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網格化管理還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實時監測和動態調整,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生態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是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細分為多個網格,實現對各個網格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生態環境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