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環境是什么概念? 電磁環境是指什么?
一、電磁環境是什么概念?
電磁環境是指設備、分系統或系統在執行規定任務時,可能遇到的輻射或傳導電磁發射電平在不同頻率范圍內功率和時間的分布;存在于給定場所的電磁現象的總和稱為電磁環境;電磁環境由空間、時間和頻譜三個要素組成,可以簡單的理解成電磁場現象,即環境中普遍存在的電磁感應,干擾現象。
二、電磁環境是指什么?
電磁環境指的是物體所處位置的電場分布和磁場分布情況。戰爭中,大家采取的都是高科技電子信息技術,電磁波是很容易被竊取或者被干擾,所以作為戰爭指揮中心,對己方的作戰部署,命令傳達,及對敵方的信息截取都有很是很關鍵的。
三、復雜電磁環境的特點?
復雜電磁環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作戰時空內,人為電磁發射和多種電磁現象的總合。構成復雜電磁環境的主要因素有敵、我雙方的電子對抗,各種武器裝備所釋放的高密度、高強度、多頻譜的電磁波,民用電磁設備的輻射和自然界產生的電磁波等。信息化戰爭多是從電磁場拉開序幕。實施寬頻域、多樣式、多層次的電子干擾,是奪取制電磁權的基本手段。
復雜電磁環境對作戰效能影響巨大
信息化戰場上的復雜電磁環境告誡我們,推進機械化條件下作戰向信息化條件作戰轉變,必須首先看清復雜電磁環境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復雜電磁環境致使作戰信息獲取渠道不暢,指揮控制困難,火力攔截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導致作戰效能的降低。作戰效能是以可靠獲取信息,有效地指揮控制和準確及時地火力攔截為基礎的。獲取信息的難度增強,將導致指揮控制和火力攔截的可靠性降低。在新軍事變革中,電子防御建設,通信系統正朝著多元化、數字化、網絡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微波通信模擬信號已被數字信號取代,短波通信廣泛應用跳頻、擴頻和自適應等技術,超短波制電磁權對于作戰勝負的影響作用愈來愈重要。
四、電磁環境背景噪聲等級?
噪聲級為30~40分貝是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勞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70分貝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五、復雜電磁環境怎么保證通信?
進行屏蔽電磁干擾。
通過使用屏蔽電磁干擾,這是一種能夠有效地阻擋和減少電磁能、做好電磁防護的一種重要方式,這種方式能夠通過金屬隔離的原理,來幫助進行電磁干擾控制。
做好濾波工作。開展濾波工作,能夠有效地阻止濾波之外的成分,同時這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電磁干擾的方式。
另外還有一種有效的防護措施,就是整體提升設備的電磁兼容性。
六、電磁環境探測技術是什么?
所謂電磁環境其基本含義是指存在于一定的場所范圍之內的一切電磁現象總和。電磁環境
同時擁有時間、頻譜和空間三個要素。可以簡單的認為是電磁場現象。即環境中普遍存在的電磁感應、干擾現象。它包括自然界和人造兩種情況。電磁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無線電設備的工作效率,惡劣的電磁環境往往容易對無線電設備造成噪音干擾,使無線電設備信息中斷。
七、電磁環境包括哪些因素?
電磁環境包括電磁波、電場、磁場等因素。電磁波是指在電磁場中傳播的波動,可以用來進行通信等;電場是指電荷周圍的電場力,可以導致電荷的運動;磁場是指由帶電體轉動或運動的電荷所引起的力,也可以導致電荷的運動。這些因素都是由電荷所產生的,它們構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電磁環境。除了常見的電磁環境外,高壓電、雷電、電子加速器、通訊基站等都是電磁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電磁環境對頻率的影響?
一、大氣折射
大氣折射率隨著高度增加,并隨著大氣密度減小而減小,電波射線因傳播路徑上的折射率隨著高度變化而產生彎曲,波束上翹一個角度增量。而且這一偏移量還因傳播途中大氣折射率的變化而隨時變化。
大氣折射率的變動對穿越大氣的電波起到一個凹透鏡的作用,使電波產生微小的散焦衰減,衰減量與頻率無關,在仰角大于5°時,散焦衰減小于0.2db。此外,因大氣湍流引起的大氣指數的變化,使電波向各個方向上散射,導致波前到達大口面天線時振幅和相位不均勻分布,引起散射衰減,這類損耗較小。
二、 大氣閃爍
大氣折射率的不規則變化,引起信號電波的強度變化,叫做大氣閃爍。這種閃爍的衰落周期為數十秒。2~100 ghz的大氣閃爍是由于大氣折射率的不規則性使電波聚焦與散焦,與頻率無關。
三、 電離層閃爍
電離層中不均勻體的發生和發展,造成了穿過其中電波的散射,使得電磁能量在時空中重新分布,造成電波信號的幅度、相位、到達角、極化狀態等發生短期不規則的變化。觀測數據表明,電離層閃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與時間、地區太陽活動有關、衰落強度還與工作頻率有關。當頻率高于1ghz時影響一般大大減輕,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工作頻率一般較低,電離層閃爍效應必須考慮,但即使是工作在c波段的系統,在地磁低緯度的地區也會發現電離層閃爍的影響。
九、什么叫電磁環境適應性?
電磁環境適應性是指裝備(產品)在其壽命期預計可能遇到的各種電磁環境的作下能實現其所有預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壞的能力。
構成電磁環境的主要因素有敵、我雙方的電子對抗,各種武器裝備所釋放的高密度、高強度、多頻譜的電磁波,民用電磁設備的輻射和自然界產生的電磁波等,即電磁環境適應性主要分為電磁環境效應和電子對抗兩個大類。
電磁環境效應主要包括分系統和設備的電磁干擾、系統內電磁兼容性、外部射頻電磁環境、雷電、靜電、電磁脈沖、高功率微波、頻譜管理等。
電子對抗主要包括雜波干擾、欺騙干擾等。
十、微波天線與電磁環境專業就業方向?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就業前景:隨著無線通信的迅猛發展,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更加受到重視,由于理論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占絕大部分比重,學生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后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和電子與信息技術基礎,業務范圍廣闊,因而本專業的畢業生社會需求量大,就業面廣。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電磁信號(高頻、微波、光波等)的產生、交換、發射、傳輸、傳播、散射及接收等有關的理論與技術和信息(圖像、語音、數據等)的獲取。
處理及傳輸的理論與技術兩大方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了解本學科發展前沿和動態,具有獨立開展本學科科學研究工作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性比較強,由于無線通信的迅速發展,該專業就業范圍也變得更為廣泛,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如下:
在IT行業、通信行業、國防、航空、航天、公安、安全等部門從事微波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電磁場工程等科學研究、系統設計、產品開發與生產、設備運行維護、科技管理、市場營銷。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