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總結?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演講稿,我剛好弄了篇,給你參考下社區矯正集中教育、公益勞動活動訓誡演講稿各位社區矯正人員:大家下午好!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工作要求,今天把大家集中起來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參加司法所組織的集中教育學習,二是參加地區上的公益勞動。這次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和法律素質,提高大家對社區矯正的認識,端正大家參加社區矯正的心理態度。使大家擺脫舊的犯罪思想和行為方式,樹立起新的道德品質和守法意識,養成新的、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習慣,成為遵守法律和社會道德的人。“人是可以改造的”,這是我國刑罰執行制度的基本理念。教育矯正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任務。在堅持依法、嚴格、科學、文明管理基礎上,對不同犯罪類型、不同情況的社區矯正人員,因人施矯,實施個性化教育矯正,是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的重要方法。在總結各地試點試行經驗的基礎上,新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第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一條規定了教育矯正的目的、內容、方法和考核。第十五條規定了教育學習,主要是對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教育。包括:一是公共道德教育,即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道德素質。二是法律常識教育,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學法、用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和悔罪意識,自覺接受改造。三是時事政策教育,結合黨和國家的重要決策部署,結合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幫助社區矯正人員了解社會形勢,知曉國家政策,合理謀求自我發展。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于八小時,確保學習效果。第十六條規定了社區服務,要求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需要強調的是,組織符合條件的社區矯正人員參加社區服務,不是懲罰,而是為了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念、集體意識和紀律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感,修復社會關系,進一步得到社會的諒解和接納。要確保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不少于八小時,同時注重社區服務的可操作性,考慮社區矯正人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技能水平、正常工作學習需要等情況,合理安排服務內容和方式。我地區上絕大多數社區矯正人員都能積極改造,按時報到,認真履行請銷假制度,這一點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但也不排除有個別對象不服從監管、日常報到不自覺、不請假私自外出,外出不配帶GPS手機等現象,針對這種不自覺遵守社區矯正規定的人員,我司法所已通過和上級匯報給予其警告處分的決定,希望大家予以警示。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想對你們說的是“失足未必千古恨,回頭才會春滿園”。服刑人員因違法犯罪行為給社會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傷害,受到了法律的應有制裁,也給自己的家人親屬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創傷甚至心理障礙。但是,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和家人親屬并沒有嫌棄你們,不拋棄不放棄,對你們的未來仍然寄予厚望,希望你們迷途知返。我們司法行政部門懷有開放心態包容你們,不歧視不另眼看待,對你們的未來仍然關懷、關愛。所以,希望你們“常懷感恩心,珍惜靠自己”:一是要正確認識自己,擺正位置,認罪服法,徹底悔罪,改惡從善,切切實實告別昨天,認認真真把握今天,堂堂正正看好明天。二是要通過公益勞動改造,脫胎換骨,用汗水洗刷過去骯臟的靈魂,把走記功減刑之路作為唯一的選擇。三是要把刑期當學期,努力學文化、學法律、不斷提高自身學法意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四是要深挖違法犯罪根源,重樹生活信心,每一位社區服刑人員都要做到悉心改造知廉恥,勵志修身成新人。你們要成為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守法公民。一是要強化三種意識。即強化服刑在矯意識,積極接受社區矯正的監督管理和教育矯正;要強化責任意識,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要強化學習意識,學政治、學法律、學文件、學技術,不斷增強綜合素質,為今后的立足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要把握正確的教育改造方向。要把認罪服法作為決裂舊我的轉折點,把遵規守紀作為重新做人的起點、把刑期當學期作為重塑新我的關鍵點,把學習先進典型作為完善自我的著力點,把掌握一技之長作為重返社會的保障點,把自我改造作為早日新生的根本點。希望在座的各位要加倍珍惜改造機會,用心構筑未來,把過去作為新的起點和加油站,在改造的道路上嚴格要求,繼續奮進;希望還存有抵抗情緒的社區服刑人員,要加大人格重塑力度,自覺將自己的言行納入法紀軌道,培養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樹立正確的改造目標,把握正確的改造方向。人生短暫,你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珍惜所以與你們結緣的親人、朋友,不要與自己過不去,更不要與過去計較,坦然面對現實,不要在某些事中死鉆牛角尖,記住人的一生中其實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痛恨告別昨天,珍惜已到的今天,憧憬、奮斗明天,做好過好三天的準備,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回報和造福社會,用實際行動贏得社會的承認和尊重,大家都從今天起,決心徹底告別昨天,做好今天,迎接新的明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