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人類的進化是由硬件和軟件共同決定的,而且硬件和軟件之間是互相影響的?;蚓褪怯布?,文化是軟件?;驎茉烊祟愇幕?,文化反過來也影響人類基因。這種基因與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基因和文化的共同進化”。
科學家們發現,在過去的1萬年到4萬年間,人類社會出現了一些影響極大的文化變遷,比如:馴化動物、城市化和婚姻規則的變化,作為對這些變化的反應,人類有幾百個基因出現了快速的變化。
那么,這個趨勢將會引領人類向著什么方向進化呢?
《藍圖》 作者:(希臘)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譯者:賈擁民
事實證明,文化之峰穿透程度之深,遠遠超過了人類個人的生命周期。文化可以影響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所攜帶的基因,這就像在說山峰可以移動它們所在的山脈一樣。基因與文化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就是通常所稱的基因-文化共同進化的核心內容。這種理論也被稱為“雙重繼承理論”(dual-inheritance),我們從祖先那里,既繼承了遺傳信息,也繼承了文化信息。這個關于基因和文化的“聯合視角”有三個關鍵因素。
第一個因素,人是文化動物。如上所述,我們創造文化的能力本身就是自然選擇所塑造的一種適應形式。
第二個因素,文化的進化。文化本身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這個過程所遵循的邏輯,類似于自然選擇。就像基因突變可以提高疾病抵抗力一樣,偶然的發現可以帶來更好的工具。同時,更卓越的思想可以勝過一般的想法,并被選擇。
第三個因素,基因-文化共同進化。這種文化繼承系統本身已經成了人類物種進化景觀的一個特征,將自然選擇的力量施加在我們身上。我們的基因已經進化為適應于對文化做出回應,而且那正是我們在基因層面上已經準備好要創造的文化?;蛴绊懳幕幕绊懟?。
基因-文化共同進化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擁有特別強大的文化能力,而且部分因為一些類似于進化的過程,文化本身還可能因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當一個物種不得不面對非常頻繁的環境變化時,社會學習的適應性就會特別強,在這種環境下,個體突變會導致形式和功能上的微小差異,但不夠快,無法應付。
文化對進化影響的例子非常引人入勝。就像我們可以利用牙齒和其他骨骼化石來估計人類從什么時候開始吃熟食一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狩獵-采集者可以通過遠距離追蹤羚羊的方法來捕捉羚羊。獵物可能憑借短距離沖刺能力短暫地逃離獵人的視線。但是,只要狩獵者能夠長時間地(比如8小時以上)跟蹤動物并不讓它們跑遠,那么獵物就不得不反復向前沖刺,最終會因過度疲憊而倒下,從而獵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死它們或抓住它們。
很多紀錄片都證明了這一點。例如,我在進化生物學家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的書《人體的故事》中看到過這樣的片段,獵人走到一只大捻角羚身邊,輕輕松松就把它綁起來,就好像那是一團棉花一樣,盡管大捻角羚在平時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動物。這種策略,與獅子或豹子在捕獵同樣的獵物時所用的策略全然不同。
雖然長距離奔跑能力對于上面這種狩獵方法非常重要,但是這種能力本身所需要的并不限于解剖結構上的改變。人類還必須掌握這種能力:追蹤特定的動物個體,甚至當它已經逃離了自己的視線時。人類不能毫無目標地見大捻角羚就追,一會兒追第一只,然后追第二只,接著又追第三只。如果每次都與一個體力充沛的新對手賽跑,人類是沒有機會勝出的。
追蹤動物的能力(根據動物的足跡、糞便,以及對它們行為的了解)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而且必須通過精心地教和用心地學,才能傳播給下一代,這就是為什么需要很多年才能培養出一個熟練獵人的原因。
這種文化發明的出現,使適于長距離跑動的身體變化具有適應性和實用性?,F代科學家可以根據化石記錄所呈現的足部解剖結構的變化,來推斷人類祖先是什么時候開始擁有慢速長距離跑動的能力,并推斷什么時候開始出現跟蹤獵物的文化實踐。
人類在過去7000年左右的時間里發明的社會秩序——其形式包括城市、市場,以及現代通信等,當然也構成我們自然選擇的一個力量。人們之所以能夠與陌生人互動,要感謝這些發明,而且在我看來,它們可能會改變人類的基因。
例如,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可能會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很多人都生活在城市中,而城市文化正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能激發人,同時也越來越“高要求”。
我們幾乎肯定正在進化為擁有差異化的免疫系統(以及相關的生理特征)的“動物”,這是因為,我們這個物種的成員的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同時又會不時到相距越來越遠的其他城市去旅行,這將導致各種各樣的流行病發生。例如,在人類物種中,最近似乎出現了一種突變,這種突變賦予我們對過去幾千年里因城市化和遠距離旅行而流行起來的新型疾病的抵抗力。
科學家們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仔細分析后證明,在過去的1萬年到4萬年間,作為對一些影響極大的文化變遷(如馴化動物、城市化和婚姻規則的變化)的反應,人類基因組中大約2萬個基因中有幾百個基因的變化速度一直在加快?;蜃儺愔械脑S多變化都是在最晚近的時期發生的,有些就發生在最近幾千年的時間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