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緯度差異和經度差異是什么?
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緯度差異和經度差異是什么?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經度地帶緯度地帶性) .緯度差異就是因為緯度不同帶來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低緯熱,高緯寒冷.以熱量為基礎.經度差異是因為經度不同帶來的差異,同緯度地區,沿海到內陸降水遞減.水分為基礎.
二、秦嶺南北兩側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分為氣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
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最冷月均溫>0℃ 年降水量>800mm 河流不結冰 自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形以山地為主 地形就近分布有漢水谷地 大巴山
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800mm 最冷月均溫<0℃ 河流有結冰期 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部以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為主要地形
三、日本的自然地理環境?
1、地勢:日本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是西太平洋島弧與海岸山脈及海溝組合的一部分。日本百分之六十八的地域為山地。因平原較少,全國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
2、地震帶: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在日本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縣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級以上的強震,2011年3月11日本9.0級地震、海嘯、核泄漏,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并且已經發展成為旅游景點;
3、氣候多樣性:因為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四、蘇州的自然地理環境?
經緯度:市中心位于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2′ 氣候: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太湖地形蘇州市隸屬于兩個省一級的自然地理區: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于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地貌特征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山脈: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還有南陽山(338米)、西洞庭山縹緲峰(336米)、東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靈巖山(182米)、漁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東進淀泖后,經黃浦江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泄入江,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有宋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五、寧波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寧波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中國海岸線中段,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
寧波四季分明,條件優越。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海鮮名聞內外,向以蒸、烤、燉制海鮮見長,別具特色,輕形式,重實味,鮮咸相兼,美味可口,寧波人昵稱“下飯”。烹飪制作大都采取了蒸、燴,特別講究火候、刀功,極注重色、香、味俱全。寧波十大名菜為冰糖甲魚、剔骨鍋燒河鰻、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荷葉粉蒸肉、黃魚海參羹、彩熘全黃魚、炒鱔背。尤以冰糖甲魚、鍋燒河鰻為寧波傳統名菜之最。
每年都有舞獅,賽龍舟,等活動。
六、巴西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除外)。
北鄰法屬圭亞那、蘇里南、圭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2、自然地理特征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約占全國面積60%,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內布利納峰,海拔2994米。
3、人文地理特征
巴西總人口2.086億(2017年)。白種人占53.74%,黑白混血種人占38.45%,黑種人占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占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64.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2.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福音教派。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于巴西人口總數的42%。
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圣保羅)。
在圣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圣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七、東盟自然地理環境?
東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亞洲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的氣候,并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一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二個亞區.
1.中南半島區本區地形結構比較特殊,山川大勢多南北縱走,山川相間排列,半島基部地勢較高,地形結構如掌狀.氣候屬大陸性熱帶季風氣候,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為赤道多雨氣候.全年多雨的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的多雨海岸為熱帶雨林景觀,有干,濕季的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林景觀,雨量較少的內部平原和河谷為熱帶草原景觀,中南半島基部為山地混合林.北部灣和暹羅灣等沿岸分布著紅樹林.
2.東南亞島嶼區又稱馬來群島區,包括大巽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等.高峻的地形支離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造山帶的火山地震帶的會合帶,火山,地震活動非常劇烈.大巽他群島屬海洋性赤道多雨氣候;菲律賓群島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景觀.
八、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對旅游客流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旅游資源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使得不同地區產生不同的地貌狀況和自然環境。
這樣就會使得游客有了旅游的動因,會激起游客旅游的興趣,進而使得游客從一個地區集中流向到另一個地區。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會在一定情況下決定某地區的旅游的客流流量。九、偃月古城的自然地理環境?
偃月古城景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寺彎村石窟寺南側,是集參禪禮佛、休閑養生、石窟觀光、民俗展示、購物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游區。
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風情古鎮,建筑設計以原址歷史“偃月城”為基礎,景觀設計融入中原河洛文化元素,還原中原河洛一帶地區歷史文化實景。
十、山西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征?
1表里山河,東有太行,西有呂梁,境內山峰眾多。西臨黃河,中有汾河,境內還有漳河沁河桑干河等,盆地多,大同盆地、晉中盆地、臨汾盆地、長治盆地。
2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