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我們可以為保護環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例如:環節約用水、用電,提倡使用再生紙,雙面用紙,不亂扔廢電池,并使用綠色環保的電器。塑料袋反復使用,不要燒塑料袋。盡量少用一次性打火機,用可充氣的。盡量少用一次性筷子,不僅浪費木村,而且一般漂白過,不衛生。出行目的地不遠時,不必坐使用汽車,可以步行或使用自行車等等。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擰水龍頭,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可能絲毫感覺不到水的危機。但事實上,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還有超過10億的人口用不上清潔的水,因此,人類每年有310萬人因飲用不潔水患病而死亡。
節約用電,在滿足生產、生活所必需的用電條件下,減少電能的消耗,提高用戶的電能利用率和減少供電網絡的電能損耗。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外,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長期存在并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越來越多的“一次性用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然而,從環保的角度看,在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資源的浪費與垃圾的堆積,帶來了無窮的后患,據調查,目前國內有上千家企業生產木制筷子,年消耗木資源近500萬立方米。全國林木年采伐量約4758萬立方米,這些筷子就占了10.5%.生產筷子的過程中,從圓木到木塊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有60%。
電池對環境的影響成為國內媒體熱門話題之一。有的報道稱電池對環境污染很嚴重,一節電池可以污染六萬立方米的水。有的甚至說廢電池隨生活垃圾處理可以引起諸如日本水俁病之類的危害,還有一節5號廢電池就可以使一平方土地荒廢等,這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有很多熱愛環保的人士和團體開展或參加了回收廢電池的活動。
擴展資料
環境保護就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行政管理、也有法、經濟、宣傳教育……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