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青島地區工資這么低啊?
一個原因是北方,北方的工資除了北京,什么天津,沈陽,大連等都是偏低的。 還有幾個原因,青島是旅游城市,外地人多,外地居住者也多。 由此帶來的物價也就高些,再就是青島是個沿海城市,一些蔬菜瓜果肉蛋什么的青島本地產的不多,面,米等生活必須品在青島產的不多,這些必須品大多都需要外地運進,無疑提高了物價水平。 此外,房價就不說了,這樣比下來工資就顯得低了。 祝你快樂! 還有一部分原因,已經有人總結了,我給復制下來你看吧 青島雖然號稱沿海發達城市,但其經濟水平不能只看GDP,那是政府吹出來的。其實很弱。 如果連產業結構一起分析,那就更差了。深圳有個華為,本科生入門基本上就是五六千吧,碩士博士幾千人,一個企業發的工資就是驚人的。這樣的企業多了,深圳的工資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青島只是靠外貿起來一批有錢人,現在經濟危機又遭到重創。近兩年靠房地產也有一批,但好景也難長了。其他的不是很多,分析其企業類別,就可以看出,確實是很虛的。比如國企普遍虧損,就是改制之后也沒見咋樣。老杜要說干點事就是把幾個壟斷巨頭給引進來了。或許對黃島的影響會大一些。結果污造成了官場和生態環境的雙污染。 外企盡是些韓國人高的小企業,真正的大企業如三星、LG、現代等或南下蘇錫,或北上京津,青島是很少被考慮的。來得那些小老板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利用中國成本低廉的優勢,來搞點利潤。而且也目前出現了大量不告而別的現象,搞城陽一帶的人都防賊一樣防外商!臺資企業也沒有成規模和技術含量的。英派斯據說就很大了,但是跟蘇南的一比,就很寒磣了,而且技術含量很少。至于歐美日的大企業更是少得可憐,只有朗訊、龐巴迪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個,這樣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極小。 本地民營企業更是一般,不要跟江浙比,就是比臨沂都有差距,近期幾家民企上市就好一通吹,其實人家臨沂只在新加坡就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關鍵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潤自然也低。管理水平更是差到驚人的地步。前幾年那個號稱老大的廣什么發,已經被收購了,其老板原來每天揣著一大堆印章——對其他人不放心阿,結果還是出了員工串通將油變水的嚴重事故,損失幾千萬。所謂的民企老板們大多目光短淺,百忍見過很多,有了錢先奔馳寶馬一通,在制度建設和人才引進上就吝嗇的要命,企業怎么可能做大做強? 就說最火的房地產吧,前些年本地政府為開發商們創造了太好太好的環境,他們不需要市場競爭,他們不需要尊重顧客,他們不需要研究未來,他們不需要抓好質量,他們不需要搞好服務,他們只需要跟某某搞好關系,然后坐在家里數錢就可以了。世界上的事,真是奇妙阿。如今樓市局勢大變,它們在競爭面前的結果不言而喻。 這里還曾經流傳著一個笑話:前兩年南方某地產大鱷派一個經理先期來青島探路,據說其考察后回報南方總部的報告極簡單:“此處人傻、房差、利高,速來”。還用了三個比喻來說明問題:買房子像買大白菜,炒房者之多像過江之鯽,房價上漲之猛像火箭。后來這個報告不小心被泄漏了,于是全國大開發商都來了。青島本地的開發商或被收購、或消失。 外來的人才很難留住,青島的外來人口兩大部分,一是東北人,以黑龍江最多;一是魯西人,以荷澤最多。他們從事比較低端的工作為主。真正的名牌大學和海歸等高端人才很少到這里來,因為沒有施展本事的市場和平臺。就是政府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我們知道首富施正榮就是無錫市政府提供風險基金把他引入的,就是這樣一個人才,可以給一個城市帶來一個新興的產業。 工資不高,人才難來;沒有人才,企業不強;企業不強,工資難高。青島的怪圈不知道如何打破??希望在新一輪經濟向環渤海的北移中抓住機會,否則很難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