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一、遙感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航天遙感泛指利用各種空間飛行器為平臺的遙感技術系統。它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在航天遙感平臺上采集信息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宇航員操作,如在“阿波羅”飛船上宇航員利用組合相機拍攝地球照片:二是衛星艙體回收,如中國的科學實驗星像片;三是通過掃描將圖像轉換成數字編碼,傳輸到地面接收站;四是衛星數據采集系統收集地球或其它行星、衛星上定位觀測站發送的探測信號,中繼傳輸到地面接受站。
航空遙感泛指從飛機、氣球、飛艇等空中平臺對地面感測的遙感技術系統。按飛行高度,分為低空(600~3000米)、中空(3000~10000米)、高空(10000米以上)三級,此外還有超高空(如U-2偵察機)和超低空的航空遙感。
由此可見,航天遙感和航空遙感的區別主要是:一是使用的遙感平臺不同,航天遙感使用的是空間飛行器,航空遙感使用的是空中飛行器,這是最主要的區別;二是遙感的高度不同,航天遙感使用的極地軌道衛星的高度一般約1000公里,靜止氣象衛星軌道的高度約3600公里,而航空遙感使用的飛行器的飛行高度只有幾百米、幾公里、幾十公里。
二、在衛星遙感技術中用什么高空拍攝?
在衛星遙感技術中用紅外線高空拍攝。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成就,是3S(RS、GIS、GPS)技術的主要組成成分。
衛星遙感以人造衛星為平臺,根據作為平臺的衛星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關系可將衛星分為靜止衛星(如靜止氣象衛星、靜止通信衛星)和極軌衛星。
三、遠程遙感技術?
遙感應用即遠程數據采集應用,是指采用遠程遙感數據采集對資源、環境、災害、區域、城市等進行調查、監測、分析和預測、預報等方面的工作。隨著資源配置新格局的顯現,世景探索了一條產品化之路,將衛星數據做成即插即用的產品,方便用戶調用。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世景用戶大會上,遙感集市發布了2014版世景圖庫,首次推出江蘇、浙江兩省全域覆蓋的0.5米圖庫。同時,還新增了我國“高分一號”衛星的2米分辨率數據及全國的16米分辨率數據,2米覆蓋京津冀以及四川、貴州、重慶等地區。
四、AR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最后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
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氣象觀測、地圖測繪、軍事偵察等。
五、遙感技術原理?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并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上物體。遙感作為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它的出現和發展既是人們認識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觀需要。更有其他技術手段與之無法比擬的特點。
六、遙感技術專業?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具備遙感和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衛星遙感平臺、傳感器技術、信息獲取、遙感數據處理、多傳感器數據匹配和融合、圖像自動解譯技術和虛擬仿真的基本技術與方法,能夠在城市規劃、農業、林業、水利、電力、交通、軍事、地質、測繪、環境、海洋等各類遙感領域從事遙感電子設備與系統研制、應用系統和系統集成的建設與開發,以及有關空間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高級專門人才。
七、中國遙感技術之父?
中國遙感地學之父陳述彭
陳述彭(1920-2008),今湘東區白竺鄉人。194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研究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終身教授,法國地理學會榮譽會員。
? 他在地學分析、野外科學考察、地學信息圖譜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遙感地學之父”。晚年,致力開展“地球信息科學”與“數字地球”戰略研究。曾獲國際歐亞科學院一級勛章、泰國邦英德拉巴亞洲遙感貢獻金獎、國際巖溶學會首屆榮譽金獎等獎項。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八、什么是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航空器、衛星和其他傳感器來獲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術。遙感技術可以捕捉到可見光、紅外線、雷達和微波等不同波段的電磁輻射,并將其轉化為數字圖像或數據。
遙感技術廣泛應用于地質勘探、農業、測繪、城市規劃、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預警等領域。通過遙感技術,可以獲取大范圍、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幫助人們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植被、土壤、水體等自然資源的分布與變化情況。
遙感技術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學遙感、熱紅外遙感、雷達遙感和激光雷達遙感等。它們通過接收傳感器所測量的電磁輻射,再通過圖像處理、數字分類和數據分析等手段來提取地表特征,并生成相關的地圖、圖像或數據。
遙感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快速、大范圍地獲取地面信息,同時可以覆蓋那些人類無法直接觀測的地區。這種非接觸式的數據獲取方式,使得遙感技術成為地理信息系統(GIS)、環境監測、氣象預報等領域的重要支撐技術。
九、多源遙感技術?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光學、熱紅外和微波等大量不同衛星傳感器對地觀測的應用,獲取的同一地 區的多種遙感影像數據(多時相、多光譜、多傳感器、多平臺和多分辨率)越來越多,這便是所說的多源遙感。
十、量子衛星遙感技術?
衛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大范圍、高效的對地觀測手段,被普遍運用在水環境監測領域。基于衛星遙感技術,大地量子能夠對特定波段內水體的輻射值并獲得其光譜特性進行分析,進而建立相應的水質參數反演算法來監測各項水質參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