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改良酸化土壤
如何科學改良酸化土壤
1、施用石灰,調酸補鈣。施用石灰,一調酸二補鈣,調節酸堿,可以增加養分的有效性,所以,調酸(施石灰)就相當于施肥。秋收后,把地里的秸稈雜草收拾干凈,畝撒生石灰100公斤,翻耕,鈀勻。
2、熏制火糞,一舉多得。用地里的秸稈和田邊地角的雜草熏制火糞,也是治理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火糞呈堿性,含鉀較多,有調節土壤酸堿度和補鉀的作用,土家先民就是靠施用火糞維持土壤的酸堿平衡和鉀元素的平衡。
3、施有機肥,平衡酸堿。有機肥有極大的緩沖性,有調節土壤酸堿度的作用,長期施用,可以平衡酸堿,培肥地力。覆蓋栽培,減輕淋溶。在農業生產中覆蓋栽培(地膜覆蓋和草覆蓋),減輕降水對土壤的沖刷,降低土壤中堿性鹽基的淋溶。
4、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按土壤按作物需求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酸化,施用氮肥時,選擇碳酸氫銨,2.7公斤碳酸氫銨相當于1公斤尿素。
擴展資料
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難以提升,其中因素是由于土壤酸化,因為長期不科學使用化肥,不施有機肥,沒給土壤補充有機質,極大破壞了土壤的營養結構,導致土壤酸化等質量下降。
而土壤酸化就如同一種慢性病,是漸進式的,一旦發現就已“病入膏肓”。為此,酸土改良的關鍵之一要改變施肥觀念與習慣,科學地對酸化土壤治理和防控。
土壤自然酸化過程一般較為緩慢,但人為因素會加快酸化過程,這些因素主要有 施肥過量 長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和氮肥會導致或加重土壤酸化。
長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和氮肥會導致或加重土壤酸化。例如長期施用硫酸銨或氯化鉀,作物吸收NH4+或K+離子后,就會有酸根離子殘留于土壤中而使土壤酸化。
灌水和降水后,最容易被淋溶的是Na、K等一價陽離子和Ca、Mg等二價陽離子,它們都是堿性離子,這些離子不斷從土壤中流失會造成土壤酸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土壤酸化
怎樣解決土壤鹽漬化
實踐證明,改良鹽漬土是一項復雜、難度大、需時間長的工作,應視各國、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措施。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前蘇聯科學院v.AKovda等專家認為,可能引起土壤鹽漬化的礦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為2.5~3m。采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園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建立現代化排水系統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溝、暗管的形式進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鹽份;②垂直(豎井)排水,豎井排水價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質好、控制調節性地下水位靈活、維修工作少,同時又可以和灌溉相結合,豎直設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為最好。建立井溝渠結合的灌排工程系統,合理排灌。機井灌溉,淋洗土壤鹽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庫容,起到灌排調蓄等作用;井溝渠結合,加速水鹽交換循環,使土壤脫鹽淡化。
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劑。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在鹽漬土上,特別在堿土上施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礦渣(磷石膏),因土地類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時間長短取決于當地的經驗和資金的狀況。施用改良劑后需用大量水沖洗,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應用困難,而且成本高。但是,用這種方法能使土壤積水從379天降到145天,滲水從292mm升到605mm。化學改良盡管成本高,但是從經濟效益看是有益的。 有機肥料??。鹽漬土除了鹽漬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約著農作物生長,并呈現著鹽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趨勢。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翻壓綠肥牧草。使用腐殖酸類肥料等改良鹽堿土,都可收到脫鹽、培肥的較好效果。
種植水稻對堿土的改良較有效
匈牙利、羅馬尼亞、前蘇聯、泰國、中國都在大面積鹽土上種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產效果。
匈牙利專家通過對中歐及東歐地區盆遺土的研究提出灌溉沖洗、施用化學改良劑和種稻改良三結合的綜合改良措施,這一措施為當前改良鹽漬化的重點措施。但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暢通。合理輪作,深耕、伏耕、秋翻、選育抗鹽作物種類品種,采用密播作物倒茬套種,利用地膜覆蓋,蓋草改良鹽斑地等。
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與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層,從而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減少鹽份隨毛管水蒸發向表土累積,使作物產量明顯增加。伊拉克土壤學家研究將瀝青混入表層5cm土層中,然后沖洗,可提高土溫1.3—2.3℃,從而提高鹽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施用磷石膏等化學改良劑等進行鹽堿地改良。也可使用硫磺、含鈣質的水、各種酸性肥料、碳渣等改良鹽堿地。應用“康地寶”節水型鹽堿土壤改良劑。
利用咸水灌溉
咸水灌溉雖然能增加土壤中鹽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濕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濃度 。美國、突尼斯、意大利、中亞、阿拉伯和北非分別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還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國和前蘇聯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種植耐鹽堿的樹種
種植耐鹽堿的樹種特別是能固氮的耐鹽樹種和草木(綠肥)植物,既可以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防止土壤表面積鹽,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鹽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增加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從而徹底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開展土壤水鹽動態監測,對土壤鹽堿化進行預測預報,為改良利用鹽堿地提供科學依據,為預防土壤次生鹽漬化奠定基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