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鹽堿化
土地鹽堿化
鹽堿地的一些改良利用經驗,供參考。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循環,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松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于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于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里,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堿。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筑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堿。另外種植耐鹽堿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堿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堿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后,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①防治:
治理鹽堿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禾康是一種鹽堿土壤改良劑。它廣泛適用于內陸鹽堿地、濱海鹽堿地、蘇打鹽堿地等各類鹽堿地的改良。禾康是一種棕黃色或棕紅色帶酸味的有機液體,對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對人畜無害。禾康通過有機絡合增溶作用,利用土壤本身的條件實現土壤的改良和修復,因此它被廣泛應用于中低產田改良,鹽堿地治理,荒漠綠化等。
施用方法:
漫灌:先將待施禾康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將定量禾康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如果必須串灌,可以將最后的地塊先灌滿水,先施禾康,此時可以噴施或就地取水稀釋灑施。接著施倒數第二塊,最后在入水口處的地塊施用。水量越大越好.
滴灌:直接將禾康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禾康隨水滴施。
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先噴于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濕潤耕層30厘米以上,濕潤層越深越好。
②鹽堿地改良措施:鹽堿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堿性物質。改良鹽堿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洼的鹽堿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堿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后。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于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堿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后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堿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堿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墑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堿翻到地表。
6、客土壓堿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堿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堿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堿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堿、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堿性較強的作物。
培肥 改良土壤的幾點做法
要培肥退化土壤,底施黃腐酸生物菌劑10公斤+秸稈基質170公斤/畝,可使土壤耕地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連年施用,土壤地力可上升0.5個等級,土壤退化情況得到有效修復,因土壤退化造成的養分固定、流失,土壤重茬病害等現象得到明顯改善。作物長勢恢復,植株健壯,葉片肥厚、濃綠,產量和品質均得到明顯提高。
酸化土壤改良,底施黃腐酸生物有機肥200公斤/畝,可使土壤pH值提高,提高幅度可達14.19%,酸化程度明顯減輕,因酸化造成的土壤板結、作物缺素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連年施用,酸化土壤得到很好修復,作物爛根、死根現象明顯減少,根系發達,植株健壯,長勢旺盛,產量和品質均有所提高。
鹽堿地改良,底施黃腐酸生物菌劑20公斤+秸稈基質20立方米/畝,可使土壤鹽堿化程度明顯緩解,作物死苗、僵苗現象得到改善,產量增加。連年施用,土壤疏松無板結現象、保水保肥能力增強,作物植株健壯、抗病抗逆能力強,產量和品質均有提高。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