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的原則? 環境監測的目的性質和原則是什么?
一、環境監測的原則?
環境監測實質上是一項政府行為,因此環境監測具備了政府機關及其直屬行政事業和科研事業單位的主體要素、行使職權的只能要素和依法實施并產生法律效果行為的法律要素。
環境監測的原則:
1、依法強制性:
環境監測部門對污染源的監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污染事故監測、污染糾紛仲裁監測等都具有法定強制執行的特點。
2、行為公正性:
環境監測為政府環境決策和社會服務提供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
3、社會服務性:
環境保護是社會公益事業,環境監測具有為改善環境質量服務的職能,是環境保護中的基礎性工作。
4、任務服務性:
環境監測具有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職能,其任務主要是由各級環保局下達。?
二、環境監測的目的性質和原則是什么?
環境監測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和遏制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為環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學數據,從原則上講要保證提供數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在重大的環境突發狀況中能為決策層提供應急解決方案
三、地下水環境監測措施應遵循哪些原則?
地下水環境監測措施建設單位要建立和完善水環境監測制度,對廠區及周邊地下水進行監測。監測點布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以建設廠區為重點,兼顧外圍:廠區內可能的污染設施如有毒原料儲罐、污水儲存池、固廢堆放場地附近均需設置監測點。
②以下游監測為重點,兼顧上游和側面。
③對地下水進行分層監測,重點放在易受污染的淺層潛水和作為飲用水源的含水層,兼顧其他含水層。
④地下水監測每年至少兩次,分豐水期和枯水期進行,重點區域和出現異常情況下應增加監測頻率。
⑤水質監測項目可參照《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和《地下水質量標準》,可結合地區情況適當增加和減少監測項目。
四、環境監測司和環境監測站的關系?
一般來講,環境監測機構是由同一級政府的環境主管部門設立,比如說國家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總站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工作上受環保部領導,所以環保部為方便管理,在部內設立監測司,管理和指導環境監測總站;省級的環境主管部門為環保廳,下設環境監測中心站,一般設立監測處管理環境監測中心;地市級、縣級下設環境監測站,一般設立監測科(或其他科室代管)管理監測站。
五、簡述我國環境監測的方針及制定和修訂農業環境標準的原則?
我國環境監測的方針及制定和修訂農業環境標準的原則:
1.環境標準是一定時間內環境政策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制定環境規劃、計劃的重要手段。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和保護社會財物不受損害,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環境目標就是根據環境質量標準提出的。象制 訂經濟計劃需要生產指標一樣,制訂保護環境的計劃也需要一系列的環境指標。環境質量標準和按行業制訂的與生產工 藝、產品產量相聯系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反映環境計劃的重要指標。
2.環境標準是環境執法的尺度環境標準是用具體數字來體現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應控制的界限。違背這些界限, 污染了環境,即違背了環境保護法。環境執法與實施環境標準是緊密聯系的,如果沒有各類標準,環境法律將難以具體 依循。據統計,世界上制定環境標準的87個國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國家標準是法制性標準。
3、環境標準是科學管 理環境的技術基礎環境的科學管理,包括環境方法、環境政策、環境規劃、環境評價和環境監測等方面。環境標準和它們的關系是:環境標準是立法、執法的尺度;是環境政策、環境規劃所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體現;是環境影響評價的 依據;監測、檢查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要求的標尺。因此,環境標準是科學管理環境的技術基礎,是 判定環境質量優劣的依據,如果沒有切合實際的環境標準,這些工作的效果就很難評定,也難以進行環境管理。
六、環境監測前途好嗎?
工程造價要好很多,前景也好判斷好不好其實是要根據有沒有技術含量,這個工作有沒有技術含量造價這一行是越老越吃香的,環境監測什么的這些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很容易就能學會,但是對應的工資也不會高如果您想待遇高,一定是工程造價了。工程造價有經驗了都是按照年薪的。10幾萬很正常
七、環境監測最佳時間?
?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大氣環境中的污染物,由于受污染源的源強分布及氣象、地形條件的變化,使其濃度也相對于時間作不停的周期性變化。
目前全國環保系統尤其是縣及中、小城市現行的“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中,每季監測五天,每天進行四次監測。但對每天這四次的監測時間未能明確。同時也未給“確定監測時間”的方法。
八、傳統環境監測目標?
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具體歸納為:
1、根據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生態環境質量;
2、根據污染分布情況,追蹤尋找污染源,為實現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據;
3、收集本底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研究環境容量、實施總量控制和目標管理、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提供數據;
4、為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制訂環境法規、標準、規劃等服務。
九、環境監測系統包括?
它是以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為核心,管理大量環境監測信息和數據儲存的信息系統。利用環境監測管理系統可以加強對環境污染監測數據的處理,能夠快速有效的對環境進行準確監測。系統主要包含監測儀器層,數據采集層,數據庫層,功能模塊層及 Web 界面層。
十、環境監測任務來源?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總局令第39號)明確了環境監測的工作內容,即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及環境預警監測。各級環境監測站主要業務是針對大氣、水、噪聲與振動、土壤、核輻射與電磁輻射、生態等的環境要素開展環境質量監視性監測以及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環境監測機構陸續開展了突發事件環境應急監測、環境預警預報監測、環境污染損害鑒定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監測、考核監測、調查監測、科研監測及污染糾紛仲裁監測。還有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機動車尾氣檢測等服務性監測業務工作。根據監測任務來源和目的不同,有各自的業務管理暈點。
就環境監測過程而言,環境監測業務技術管理工作,主要有監測點位管理、采樣技術管理、實驗室分析管理、監測數據管理、綜合技術管理等五個方面。
環境監測力求以最少的監測點位,獲取最具時空代表性的監測數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早以地區人口數量確定環境監測點位;美國以區域面積、人口數量、污染程度為基礎。確定環境監測點位。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城市和地區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噪聲、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按功能區確定監測點位。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采取網格法布設監測點位,城市交通噪聲監測點位布設在道路兩側,土壤環境質量和植被監測多以星形法布設監測點位,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依據當地氣象條件、以排氣筒為中心、扇形布設區域環境監測點位,建設項目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依據水體大小、水文條件、污染物稀釋和擴散規律。以排水口為中心分別布設上下游監測斷面(點),建設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依據擬建區域面積、以網格法布設監測點位,線性工程聲環境影響評價分別采取敏感點和道路一側梯度布設監測點位等;逐步發展到目前各環境要素質量監測和污染源排放監測,依據現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布設監測點位。環境監測點位管理,從積極探索到科學規范,增強了監測數據的代表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