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攤余成本其實是持有者自己的每期末公允價值。
前四大審計經理。
常見的計量方式是歷史成本法與公允價值法。
歷史成本法
就是你過去花了多少錢,你就用多少錢初始確認,然后在每一個會計期末,去進行比如壞賬損失,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或減值損失的一些估計,以實現對歷史成本的調整。
而公允價值呢?
比如股票,初始買入花的錢就是當時的公允價值了,然后在每一個會計期末,參照市場上獨立第三方公平交易該股票的價格去對期初的公允價值進行調整,兩者間差異進損益。
有知友在評論區對攤余成本是否就是公允價值做了評論。
我補充下我的解釋:
九十年末,IASB曾在某份討論稿中提出要對金融工具采用完全的公允價值計量方式。
后來很長時間大家都有這個傾向。
直到金融危機影響了這個傾向,所以在14年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制定上,保留了公允價值與攤余成本的混合模型。
這算是一種過度。
從持有者角度來說,每期末的攤余成本,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每期末公允價值。
攤余成本是怎么來的?
你買了個債券,花了1000元,票面是1250元,票面利率4.72%,單利,到期一次性支付,你打算要持有至到期。
你現在花1000元買了這個債券,按正常理解,這個1000元,就是這個債券現在時點的公允價值了。
你如果持有至四年后到期,你持有這個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是多少?
這個財務管理科目里面有詳細講解,
簡單來說,就是考慮你持有這個債券從購買的零時點,到最終收回本金和一次性支付的所有利息的所有現金流收入或支出。
零時點的現金流支出1000元,中間沒有任何利息,四年后,收到票面金額1250元與利息236元。
使用插值法,可以計算出來,也就是圖上半部分計算出來的,r=9.05%。
如果是我,一年后來買這個債券呢?要花多少錢呢?
你現在買是花了1000元,要等四年,才能拿到1250元的票面本金與單利累計236元。
我只用等三年。
我要花的錢是不是要比你多一些?!
我當然要比你多一些。
因為你現在是1000元,我一年后才付錢,錢是有時間價值的。
這個時間價值就是用實際收益率9.05%來衡量。
因為這個r=9.05%,就反應了這個債券每一年能帶來的收益率。
所以說:
攤余成本實際就是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也就是持有者角度的每期末公允價值。
而現值中的折現率就是倒算出來的。
你想想看,你肯定是先知道債券的期初價格是多少,然后是怎么付息的,單利還是復利,期末票面金額能收回來多少。
然后你再去計算一個實際利率出來,進而每年利用實際利率去加加減減推算出來一個期末的攤余成本。
關鍵就是先計算了實際收益率這一步驟。
因為這個實際收益率就是為了將這個債券的所有現金流量打平,所計算出來的一個數值。
最后說一句,
攤余成本算是公允價值的一種變通處理方式。
因為每期末的攤余成本其實就是從持有者角度來說的每期末公允價值。
而債券期初的1000元購買成本,也是期初的攤余成本,也就是當時市場的公允交易價格。
而為什么用攤余成本法計量債權最終能攤銷成0?
大家可以想一想,債券的現金流量,除了期初購買價格不確定,其他的現金流量都是確定的。
每期付息多少錢,到期要收回多少錢,都是債券本身就規定好的數字。
現在我們期初花了錢去購買它。
那么,從現金流量角度來說,
就是期初現金流量流出,每期收息現金流量收回,期末收票面金額現金流量收回。
在一段時間內,現金流量有流出,有收回,就能算出來一個實際收益率。
這里,實際收益率是反推出來的。
反推?。?!
是為了將所有現金流量打平,反推出來的一個數字。
目標就是為了將攤余成本攤銷到零!
如果我這個回答講得還不夠清晰,大家可以再看看其他高贊回答。
多角度刺激理解一下。
如果是喜歡聽視頻講得更詳細的,可以收藏下這個CPA直播。
主講人是上交大畢業的,會計提分課部分講得很透徹。
一些會計的整體框架也會涉及。
免費資源,長期直播,可以先關注,有空再聽。
直接看CPA教材比較有系統性和邏輯性,但相對會枯燥。
將教材與知乎回答或各種免費資源結合是理解最快的途徑。
我稱之為“多角度資料刺激理解”。
==================================
最后宣傳一下我的審計與投資故事:(點擊直達)
受限于廣告法,這大概是全網唯二的真實審計與投資小說吧。
角色:出納、會計、財務總監、稅務局、評估師、事務所、上市公司高管與實控人、審計助理主管經理合伙人、集團審計師、銀行、債權人、投資者、PE副總裁合伙人等等,都有。
會計審計投資專業知識:收入、應收賬款、存貨監盤、銀行詢證函、評估、收購合并、收購上市公司交易方案設計、商譽、少數股東權益、減值測試、內控測試、表外負債、舞弊三角形理論、政府補助、特許經營權、集團審計、合并報表審計、審計報告意見等等,也都有。
情緒:興奮、刺激、艱辛、委屈、淡定、恐怖、佩服、愕然、好奇、驚嚇等等,也都有。
希望能讓大家深刻感覺到審計、PE投資與風控這三個崗位的有趣、復雜與挑戰。
- 「被我發現財務造假的 IPO 公司,居然還上市了!」
- 「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經理自殺了!?」
- 「副總裁推的項目造假,我被「甩鍋」了?」
- 「地產盡調碰上「還我血汗錢」,我被卷入群體性事件了!」
- 「擬收購標的估值是多少?你想多少就多少!」
- 「以一己之力搞砸 IPO 項目是什么體驗?」
- 「巧用孫子兵法圍獵上市公司!」
- 「我在藥店監盤發現的秘密……」
- 「連鎖洗衣店除了洗衣服也「洗錢」?」
- 「稅局倒查十年,企業冤枉嗎?」
- 「不好意思,兄弟分所的臉,我打定了!」
- 「當沒有名片的實習生,碰上難纏的客戶……」
- 「如何「正確」掏空一家上市公司?」
- 「我是怎么學會 Say「No」的?」
PS:不要找我要另一部小說的鏈接。
【手動狗頭】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