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的布置某個河段的水質監測斷面
首先,選定較規則的一個河段,為梯形狀最好,河面寬度為上地,河床底部為下地,測出水深度,就可以計算出斷面面積(梯形面積公式S=(a+b)/2×h)。然后,再找一片紙,觀察在一段距離內流動的時間,即可算出他的流速。這樣就可算出流量了。
以河流為例:
(1)對照讓納斷面:一般河段只設一個對照斷面,設在進入城市、工業區廢水排放口的上游,即基本不受本地區污染影響之處,反映進入本地區河流水質的初始情況。
(2)凈化斷面(削減斷面):污染狀況明顯減緩的斷面,這種斷面常設在城鉛滑哪市或工業區最后一個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控制斷面:評價、監測河段兩岸污染源對水體水質影響而設置的控制斷面。應設在:a.排污區下游較大支流匯入槐碼前的河口處;b.排污口下游 500-1000m 處;c.湖泊或水庫的出入河口及重要河流入海口處。d.對特殊要求的地區,如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與水源有關的地方病發病區、嚴重水土流失區等的河段上也應設置控制斷面。
(4)背景斷面:設在基本上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采樣垂線設置:河寬<50m ,一條中泓垂線;河寬50—100m,左、右各一條;河寬100—1000,左、中、右各一條;河寬>1500m,5條以上等距離垂線。采樣位置與數目:水深≤5m,一個樣,水面下0.3—0.5m;水深5—10m,二個樣,水面下0.3—0.5m處和河底以上0.5m處;水深10—50m,三個樣,水面下0.3—0.5m處和河底以上0.5m處,1/2水深處;水深>50m,酌情增加采樣點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