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過濾設備的水導電率是多少啊為什么(過濾水導電嗎)
一、清水水的導電率是多少?
家用自來水的電導率一般介于125~1250 μs/cm之間,其中含有微量導電離子(如鈣、鎂離子 等),水就是一種導電液體。純凈水的電導率小于等于10微西門子每厘米。自來水電導率超過150以上的,Z好過濾后再喝,畢竟大部分都是金屬離子。
純水分為:工業純水和飲用純水
工業純水:在25攝氏度中,
1)普通純水:EC=1~10us/cm;
2)高純水:EC=0.1~1.0us/cm;
3)超純水:EC=0.1~0.055;
飲用純水:EC=1~10 us/cm(國家標準)
二、為什么水導電?
最純凈的水有上限,那就是除了水什么都沒有:沒有懸浮的雜質,沒有溶解的離子,甚至沒有溶解的空氣。雖然這只是理論上的上限,但是目前確實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制備出來這樣的超純水,純到不導電,電阻率達到18兆歐姆·厘米,是優良的絕緣體。
然而問題是,這樣的水裝一瓶拿給我,看上去和純凈水,甚至不純凈的礦泉水都是一樣的,看不出來誰更清。
所以想要說哪里的水最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要多,多才能看得出來清。如果有個地方,有一大桶幾乎絕對透明的水,這個桶比一棟樓還大,是不是很想去看看。
這個地方在日本。
在日本岐阜縣飛驒市神岡町的茂住礦山地下1000米之下的地方,東京大學建造了一座探測器,叫超級神岡探測器,可以探測來到地球的中微子。
中微子的特性是速度接近光速,靜止質量極小。對于中微子來說,整個地球幾乎是透明的。也就是說,每時每刻都有非常多的中微子穿過整個地球,而沒有和地球上的任何東西產生互動,當然也就不會被我們探測到。
而其中極小的一部分會在穿過地球的時候極其幸運地與地球上的物質產生作用,而這個中微子探測器就是要在這些極其幸運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找到中微子留下的線索。
這個極其幸運的事件就是中微子一頭撞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直徑只有 原子的幾萬分之一,原子核之間則是廣袤的空間。這也是地球對中微子幾乎透明的根本原因。如果原子是一個20平米的房間,原子核就是一個一根頭發切出來的長寬一致的頭發丁。如果一個中微子足夠幸運撞到一個原子,還需要在這個房間里找到那個頭發丁。而去撞這個頭發丁的小子彈,直徑是頭發丁的一億分之一。
一旦當這個幸運事件發生,中微子與原子核相撞之后,會釋放出輕粒子,而輕粒子會進一步產生切連科夫輻射,釋放出紫外頻段的光,甚至可見光。
所以為了看到中微子留下的那一點點線索,我們需要一個足夠大的靶子,還需要很多眼睛盯著這個靶子。
這個靶子就是水,5萬噸的超純水,放在一個不銹鋼大桶里面,相當于把20個奧運會標準泳池的水倒在一個桶里面。光是裝滿這個桶,就用了2個月的時間。
這個桶直徑39.3米,深度41.4米。相當于一個單層1200平米,13層的高樓。
右下角有兩個工作人員在船上。看不清沒關系,放大了看。
而眼睛則是一萬多個光電倍增管。就是上圖中的金色的圓球。光電倍增管可以把光信號放大1億倍,使得極其微弱的光信號也可以被檢測到。
而這一切,需要浸沒在滿滿一桶超純水里面。如果水不夠純凈,就會帶來干擾,讓中微子留下的那一點點線索淹沒在噪音里。這就意味著,在光學意義上,這桶水是幾乎絕對透明的,這樣一個可見光透明的靶子,才能讓這一萬多只眼睛可以發現中微子經過的痕跡。
為了維持這一桶水的純凈,這些水會不斷的被循環凈化,除掉里面的顆粒物,電解質,甚至溶解在水中的空氣,將水的電阻率維持在18.2兆歐姆·厘米,幾乎達到水的理論極限。
甚至這個桶里面剩余的空氣,也是凈化過的空氣,甚至移除了空氣中的氡氣,以避免氡氣輻射帶來的干擾。
這個中微子探測器位于地下1000米的廢棄礦井中,目的就是盡可能地隔絕宇宙射線或人類活動的干擾。
這里除了這一桶水和一萬多只眼睛之外,什么都沒有。它們就這樣在地下1000米的黑暗中,等待某個中微子穿過茫茫宇宙,幸運地一頭撞到某一個小小的原子核,發出那么一點點的微光。
聽起來是不是很寂寞。
這還不是最寂寞的。
超級神岡探測器(及其前身神岡探測器)建設的初衷,是觀測這個宇宙的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質子衰變。20多年過去了,暫時還沒看到。
怕什么真理無窮。
三、18.2的導電率是幾級水?
水的電阻率(衡量水中導電物質的多少)為18.248兆毆每厘米在水溫25度時,理論上可以算作超純水。國家頒布的一級實驗室用水標準,就是在25度時 水的電阻率大于10,電子級一級用水標準是18.2。但水溫不同超純水的電阻率測出的數值是不同的。一般測量電阻率的電極都帶有測溫探頭,用作溫度補償。而這樣測出的電阻率叫比電阻率。
電阻率只是衡量超純水的一個指標,還有些有機物的指標(不導電)是不能用電阻率衡量的,如TOC、細菌、內毒素 。超純水的選用主要還是要根據你的用途來定。
四、水為什么會導電?
因為水是弱電解質,而純水不導電,是因為沒有載流子。或者說載流子很少。而一般喝的所謂純凈水,只是去除了一部分水中雜質,和一些雜質離子。并不是沒有載流子了。
此外,水本身存在弱電離平衡,即純水中也有少量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當有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等強電解陰離子,或者鈉離子,鈣離子強電解陽離子存在時,水的電解率會增大,導致載流子增多。
事實上,所謂導電的概念,就是在外加電場下,介質中載流子的持續運動。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電荷的運動,因此只要有足夠的載流子,并且載流子可以自由移動,即可判斷為導電。
五、為什么電解水水會導電?
水中存在反應:
H?O?H?+OH?
水溶液中存在少量的氫離子和氫氧根(常溫下大概各10??mol/L),所以說純水可以微弱的導電,電解水時也會有氫離子和氫氧根的定向移動,因此電解水可以成功。
但事實上工業生產時,直接電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才會加入NaOH等物質增加水的導電性。但并非純水不能導電。只不過過于微弱而常常被人忽視
六、水導電的原理?
水是一種電導體,這是在科學課上都會教的一個基本常識——當然這也是為什么水系神奇寶貝怕放電類型的。但說實在的,盡管水導電的現象看似很簡單,但200多年來,沒有人能夠在原子層面上解釋水是如何導電的。
有趣的是,雖然在周圍世界看到的水都是良電導體,在實驗室之外很罕見的超純水實際上不導電,因為它缺乏自由電子。但是,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水都會與沉積物和礦物質混合,從而電離水分子并使之導電。
但一直以來,科學家還沒辦法解釋質子(氫原子核)本質上是如何在水中移動的。在化學和生物學中,這個基本過程還未有一個強有力的解釋。直到現在,由耶魯大學化學教授Mark Johnson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首次對水分子中發生的電子轉移拍攝了光譜快照,終于揭開了水如何導電之謎。
科學家終于知道水的導電過程是水分子通過氧原子將質子從一個水分子轉移到另一個水分子,就像分子接力賽一樣。水分子的導電過程被稱為格羅特斯機理,化學家特奧多爾·格羅特斯于1806年首次對此進行了描述,兩百多年之后終于在原子層面上得到了解釋。
七、水的導電率與溫度有關系嗎?
電導率與溫度具有很大相關性。金屬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降低。半導體的電導率隨著溫度的增高而增高。在一段溫度值域內,電導率可以被近似為與溫度成正比。為了要比較物質在不同溫度狀況的電導率,必須設定一個共同的參考溫度。電導率與溫度的相關性,時常可以表達為,電導率對上溫度線圖的斜率。
八、石墨的導電率是多少石墨的導電率是多少?
石墨的電導率的具體數值是6.5。 電導率,物理學概念,指在介質中該量與電場強度之積等于傳導電流密度,也可以稱為導電率。對于各向同性介質,電導率是標量;對于各向異性介質,電導率是張量。生態學中,電導率是以數字表示的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單位以西門子每米(S/m)表示。 根據公式K=S/G,電極常數K可以通過測量電導電極在一定濃度的KCL溶液中的電導G來求得,此時KCL溶液的電導率S是已知的.由于測量溶液的濃度和溫度不同,以及測量儀器的精度和頻率也不同,電導電極常數K有時會出現較大的誤差,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極常數也可能會有變化,因此,新購的電導電極,以及使用一段時間后的電導電極,電極常數應重新測量標定,6.5指的是它的電極常數
九、為什么活性水會導電?
因為水是弱電解質,而純水不導電,是因為沒有載流子。或者說載流子很少。而一般喝的所謂純凈水,只是去除了一部分水中雜質,和一些雜質離子。并不是沒有載流子了。
此外,水本身存在弱電離平衡,即純水中也有少量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當有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等強電解陰離子,或者鈉離子,鈣離子強電解陽離子...
十、為什么水不能導電了?
只有純水是不導電的,而一般的水中因為有雜志,所以是導電的。
純水中只有水分子,沒有其它的雜質,因此沒有電子的轉移,而電子的轉移是導電的前提,所以純水不能導電。
當水中有雜質時,會形成電子的轉移,從而形成電流,所以會導電。在平時用電時要注意防潮。防止漏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