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怎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第一,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
要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形成一個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
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下決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能力,嚴禁新上那些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
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生態環境的要求,進行產品和工業區的設計與改造,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要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推廣清潔生產,努力實現增產減污。
第二,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
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植被恢復、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
加強礦產資源和旅游開發的環境監管。
做好紅樹林、濱海濕地、珊瑚礁、海島等海洋、海岸帶典型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
第三,統籌城鄉環境建設,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
要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和推進環境建設。
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對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實行扶持政策,并給予稅收優惠。
生產者要依法負責或委托他人回收和處置廢棄產品,并承擔相關費用。
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
引導和鼓勵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污染;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與生態農業,加大規模化養殖業污染治理力度。
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搞好作物秸稈等資源化利用,積極發展農村沼氣,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決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的環境“臟亂差”問題,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
第四,加快環境科技創新,加強污染專項整治,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搞好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已經把環境保護相關技術列入優先領域。
要把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結合起來,集中力量組織攻關,力爭在環保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切實提高我國環境保護的科技含量。
要積極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和企業集團,促進環保產業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支柱產業。
要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飲用水安全作為重點,消除環境隱患,防止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加強危險化學品管理,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1 提升有機肥施用比例
有機肥與傳統化肥相比其更加無害化,能夠充分發揮其內部有機成分的養田功能以緩慢改善農田土壤的性質質量,對提升農田循環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性具有積極效果。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建議提升農田耕種過程中有機肥的施用比例,同時結合當前土壤的實際情況、氣候條件、耕種規律合理選用肥料用量,對有機肥使用過程中的具體施肥時間、施肥方法進行改善以提升土壤對有機肥料的吸收比例,促使農田耕作能夠獲取譽瞎局相應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2 發展生物防治以應對農藥污染
農藥使用過程中雖然對防治植物的病蟲害有良好效果,但應盡可能的降低農藥的施用比例以及適用范圍,結合當前農田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生態系統選擇更加全面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避免大量農藥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土壤污染問題。此外,相關部門還應當改進農藥類型,嚴格限制農藥成分中的毒性含量,抑制高殘量農藥的生產規模及使用規模,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逐步替代農藥防治作用。
3 嚴格控制工業污染
政府神態部門應當嚴格控制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提升對技術型產業的投資,限制高污染行業的生產規模,在提升工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重視工業生產的生態效益,由此促使相關企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均衡性,加強對工業生產工業的創新研究以慶讓降低工業廢棄垃圾的排放量。政府部門還應采取合理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分門別類的治理,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范圍以有效達到控制土壤污染的目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