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分離技術的優(yōu)缺點(過濾分離技術的優(yōu)缺點有哪些)
一、什么是超微膜分離過濾技術?
膜分離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備的、具有選擇透過性能的薄膜對雙組分或多組分液體或氣體進行分離、分級、提純或富集的過程.微濾技術 即微孔過濾,其基本原理是篩孔分離.在壓力差的推動下,原料液中的溶劑和小的溶質粒子透過膜,而大的粒子組分被膜截留,達到溶液的凈化目的.超濾( UF)也是一個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超濾膜分離主要是依據(jù)篩分原理 ,根據(jù)膜的截流分子量不同進行分離 .當液體混合物在一定壓力下流經(jīng)膜表面時 ,膜表面的微孔結構對物質進行選擇性分離,小分子透過膜得到超濾液,而大分子物質則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濃度逐漸提高得到濃縮液,從而實現(xiàn)大、小分子的分離、濃縮、凈化的目的.
二、膜分離的分離技術?
一、膜分離技術與傳統(tǒng)分離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如下: 1、在常溫下進行: 有效成分損失極少,特別適用于熱敏性物質,如抗生素等醫(yī)藥、果汁、酶、蛋白的分離與濃縮 2、無相態(tài)變化: 保持原有的風味,能耗極低,其費用約為蒸發(fā)濃縮或冷凍濃縮的1/3-1/8 3、無化學變化: 典型的物理分離過程,不用化學試劑和添加劑,產(chǎn)品不受污染 4、選擇性好: 可在分子級內進行物質分離,具有普遍濾材無法取代的卓越性能 5、適應性強: 處理規(guī)模可大可小,可以連續(xù)也可以間隙進行,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易于自動化 6、能耗低: 只需電能驅動,能耗極低,其費用約為蒸發(fā)濃縮或冷凍濃縮的1/3-1/8 二、膜分離技術基本介紹: 膜分離是在20世紀初出現(xiàn),20世紀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門分離新技術。膜分離技術由于兼有分離、濃縮、純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分子級過濾及過濾過程簡單、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食品、醫(yī)藥、生物、環(huán)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處理、電子、仿生等領域,產(chǎn)生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為當今分離科學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生物分離技術與化工分離技術的區(qū)別?
生物產(chǎn)品較普通化工產(chǎn)品成分復雜、目標產(chǎn)物濃度低、收率低、易失活、不穩(wěn)定,分離所占成本較高,尤其是一些生物活性產(chǎn)品,分離成本可以占到占整個生產(chǎn)費用的80%-90%。不過更多的生物產(chǎn)品是非活性產(chǎn)品 活性產(chǎn)品并不多一般的處理技術有:回收技術: 絮凝,離心,過濾,微過濾。細胞破碎技術: 球磨,高壓勻漿,化學破碎技術初步純化技術: 沉淀,離子交換,萃取,膜分離技術,鹽析法,有機溶劑沉淀高度純化技術:離子交換,結晶,重結晶,各類層析如:親和,疏水,聚焦,離子交換,凝膠等成品加工 噴霧干燥,氣流干燥,沸騰干燥,冷凍干燥,結晶還要注意時間短、溫度低、PH適中、清潔衛(wèi)生、防止菌體擴散
四、過濾沉降離心三種技術的優(yōu)缺點?
重力沉降(大罐)屬于重力分離方法,是利用密度差進行分離。優(yōu)點是設備結構簡單,操作工藝簡單,但占地面積大。適宜于陸上環(huán)境,空間足夠大的場合。
離心沉降(水力旋流器)是利用不互溶多相介質間的密度差而進行離心分離的,特點是占地面積小,設備體積小,分離效率高,運轉過程連續(xù),但結構參數(shù)和操作參數(shù)的微小變化對分離效果的影響很大,針對不同介質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適宜于空間要求小、處理量要求高,需要連續(xù)運轉的場合。
過濾(篩網(wǎng))除砂具有高效的特點,但需要反沖洗,設備占地面積大,適宜于砂含量較少,砂粒粒徑小等場合。
五、固液分離的過濾條件?
沉淀顆粒大,密度也大,稍微靜置就能夠自然沉降在容器底部,同時,你的目的也只是簡單得將固液進行分離(不回收),那么可以選擇傾析法。
是固液分離的同時,收集濾液,這個時候比較建議使用常壓過濾。因為沒有外加壓力,細小的顆粒不容易穿透濾紙,得到的濾液會更純凈。
固液分離:從水或廢水中除去懸浮固體的過程。
常壓過濾操作可總結為"一角","二低"和"三靠"。"一角"是濾紙的折疊,必須和漏斗的角度相符,使它緊貼漏斗壁,并用水濕潤。"二低"是濾紙的邊緣須低于漏斗口5毫米左右,漏斗內液面又要略低于濾紙邊緣,以防固體混入濾液。"三靠"是過濾時,盛待過濾液的燒杯嘴和玻璃棒相靠,液體沿玻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末端和濾紙三層部分相靠,漏斗下端的管口與用來裝盛濾液的燒杯內壁相靠;使過濾后的清液成細流沿漏斗頸和燒杯內壁流入燒杯中。
減壓過濾可加速過濾,并使沉淀抽吸得較干燥,但不宜過濾膠狀沉淀和顆粒太小的沉淀,因為膠狀沉淀易穿透濾紙,沉淀顆粒太小易在濾紙上形成一層密實的沉淀,溶液不易透過。
六、膜分離與過濾的異同?
膜分離是工質被壓力從外部滲透到膜的里面,膜起到過濾作用。普通過濾僅是物理式的過濾作用
七、柴油分離技術?
柴油吸附分離技術是基于“分子工程”理念開發(fā)的“減油增化”國際首創(chuàng)顛覆性的技術,它也是全球范圍內唯一能實現(xiàn)柴油餾分高純度分離的原始創(chuàng)新技術。2020年7月,該技術在山東省濱州市40萬噸/年柴油吸附分離工業(yè)裝置首次實現(xiàn)成功應用。
八、pbmc分離技術?
1、將外周血來源的白細胞濃縮液用生理鹽水1:1稀釋,從離心管邊緣輕輕加于淋巴細胞分離液上面(淋巴細胞分離液與外周血來源的白細胞濃縮液等體積),離心(2000r/min,20min,22℃),分離白膜層細胞即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
九、cod分離技術?
高濃度有機廢水,如酒精廢液、制藥行業(yè)廢水、垃圾滲濾液等,是指COD濃度在2000mg/L以上的廢水,其特點是水中的懸浮物含量高,色度高,有異味,有機物濃度高,水質的成分復雜,不易進行生物降解,處理難度很高,采用一般的廢水處理方法難以滿足高濃度有機廢水凈化處理的技術和經(jīng)濟要求。
膜濃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原理是廢水通過膜時,在兩側施加某種推動力,廢水中的有機物就會選擇性的透過膜,從而達到濃縮有機物的目的。根據(jù)膜孔徑的大小,膜分離技術可以分為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RO)等。
超濾膜濃縮
超濾又稱超過濾,膜表面的機械篩分是超濾分離的主要機理,同時膜表面和膜孔的吸附以及膜孔阻滯也在起著截留作用。超濾截留分子粒徑范圍在0.01~0.1μm之間,在外界壓力的作用下水和小分子物質透過孔徑成為滲濾液,而水中的膠體、細菌等則被截留。
納濾膜濃縮
納濾,是操作壓力和分離效果處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的一種壓力驅動膜分離技術,分離原理主要近似機械篩分,同時納濾膜本身帶有電荷也起到了截留的作用,納濾的截留分子粒徑范圍在0.5nm~0.01μm之間。納濾相比于超濾和反滲透,相對分子質量低于200的有機物和單價離子被截留的效果較差,而對于相對分子質量介于200~500之間的有機物及二價或多價離子的截留率很高。
反滲透濃縮
反滲透又稱逆滲透,是滲透過程的逆過程,即溶劑透過膜從濃溶液向稀溶液流動,在分離過程中通過增加大于本身滲透壓的壓力,使溶劑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滲透,反滲透膜孔徑小,截留分子粒徑范圍小于等于0.5nm,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滲透。
十、什么是干濕分離過濾?
干濕分離式過濾,就是把濾棉抬高,使之離開水面的一種過濾方式。干濕分離的目的是不讓食物殘渣、糞便長期浸在水里。一般用于底濾缸。 魚缸干濕分離好處 兩塊玻璃板上下錯位與剛壁和魚缸底部僅僅粘連,外側的玻璃板高于缸底1厘米左右的距離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