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螟是什么時候防治?
一、三化螟是什么時候防治?
三化螟在冬季和春季需要重點防治三化螟是一種常見的果樹蛀蟲,在冬季和春季,由于溫度相對較低,蟲卵不易孵化,而且螟蛹在果樹枝干中進入休眠狀態,較為難以防治因此,在這個時期需要特別注意防治工作此外,在三化螟高發季節,應加強對果樹的徹底清理和消毒,并進行合理的農藥使用和果樹修剪,有助于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二、湖南水稻三化螟防治時間?
1、防治三化螟的具體時間一般在三化螟破口期和幼蟲低齡期,此時防治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具體的防治時間根據螟蟲生育進度決定或者可以從當地的植保植檢站進行了解。
2、收獲水稻的時候齊泥割稻、鋤劈或者拾毀冬作田的外露稻樁,消滅三化螟的卵。
3、可以在春耕的時候灌水淹沒稻樁10天左右,這樣能消滅三化螟的卵。
4、選擇螟害輕的稻田或旱地作綠肥留種田,減少水稻混合種植,選用抗蟲害的品種,適當調整播期,提高水稻種子的純度,合理施肥和灌水管理。
5、避免殺害三化螟的天敵,比如蜘蛛、青蛙等,可以有效的減少三化螟。
6、可以用20%三唑磷乳油,每畝100毫升,兌水75千克噴霧進行防治。
三、咸海荒漠化防治的意義?
土壤鹽堿化問題是解決全球糧食生產和環境問題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資源利用與開發最主要的障礙,因而鹽堿土的改良成為了一項最緊迫的任務。
中國鹽堿化土壤分布及其泛,從熱帶到寒溫帶,從內陸到濱海,從濕潤地區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區,都存在大量鹽堿化土壤的分布,我國鹽堿化土壤分布面積初步統計約3600萬平方公頃,占全國可利用土地面積的4.88%,土壤鹽堿化問題和灌溉引起的次生鹽漬化已成為制約干旱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半干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
隨著人口、經濟、資源共同作用,對生態和環境問題的關注,部分水資源已轉移至市政、工業、農業等用水,同時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態勢下,已不足以滿足農業灌溉需求。早期土壤鹽堿化及治理階段分析,灌溉區土壤鹽堿化程度日益嚴重,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及灌溉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是灌溉區鹽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中心的土壤鹽堿化綜合改良方式已難以為繼。
目前利用鹽生植物以及耐鹽作物等改良鹽堿地國內外已經廣泛應用,而開展生物排鹽的研究為改良和開發利用鹽堿地提供了新的理念,其廉價、簡單、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優點,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維持農業可持發展。
四、化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生長環境不適宜引起
(1)(高溫環境)白天溫度高于35℃,夜間溫度高于18℃,都會導致植株的養分得不到積累,進一步導致瓜條得不到養分的充分供應,而容易產生化瓜。
(2)(低溫弱光環境)在苗期或生長期時,如果遇上連續陰天、白天溫度低于20℃,夜間低于10℃的低溫天氣,植株生長受到阻礙,養分吸收得少,就不能再滿足瓜條的營養需求,易產生化瓜。
提示:棚里最好有個溫度計,實時了解溫度的變化。2、肥水管理不當引起
(1)施肥過度:氮肥使用過多,澆水過多,導致莖葉生長過旺,一方面養分被莖葉大量消耗,另一方面莖葉太茂盛,導致瓜條能得到的光照減少,最終就導致瓜條得到的營養變少,而導致化瓜。
(2)施肥不足:缺水缺肥,根系吸收不到足夠的養分,瓜條能得到的養分就更少了,所以會導致化瓜。
3、其他原因
(1)單性結實原因:有些植株在育苗或生長前期的時候遇上晝夜溫差大的環境,容易形成雌花多,雄花少,再者昆蟲授粉活動少,人工又不輔助授粉,這種情況較單性結實,而單性結實弱的品種會比較容易化瓜。
(2)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低的原因:瓜類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較高,如果棚室里的二氧化碳濃度過低,就會容易引起化瓜。
二、解決化瓜的辦法
1、調溫
白天溫度不要超過32℃,夜間溫度不要高于18℃)
一方面有條件的可使用日光溫室;
另一方面在定植時,在行間埋入或鋪上玉米秸稈。
其次要根據溫度的變化,及時調節通風口和通風時間。
2、增光
陰天時,在中午前后短時間揭簾;
有條件的話,可以增加紅外燈補光增溫。
3、做好施肥的管理
增有機、調鹽分、穩氮、控磷、補鉀、補微,配施生物肥,適當減少化肥比例;
葉面追肥可選用0.3%磷酸二氫鉀+0.4%葡萄糖+0.4%尿素。
4、調整植株
根瓜及早采收,畸形瓜摘除,除掉過密的瓜,摘除已經不能坐住的瓜,以免感染其他病害(如灰霉病、綿腐病等)。
5、使用生長調節劑
用某些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噴花或侵蘸瓜胎,可以減少化瓜的產生。
五、水稻三化螟如何選擇農藥來防治?
水稻三化螟在水稻種植區域普遍發生,是危害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三化螟發生危害特點及防治策略,對確保水稻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消除越冬蟲源,結合冬種整地,鏟除稻樁集中焚燒處理,同時注意清理渠溝埂邊稻樁和自生落粒稻株不留死腳,對無法進行冬種的田塊,采取提早春耕,灌深水淹泡10天。
2.選擇純度高的種子種植,合理施肥和水漿管理,可有效提高水稻抵抗三化螟侵害能力。
3.白穗出現初期及時將白穗植株連根撥出集中堆捂處理。
4.藥劑防治
應做好蟲情、苗情調查,定防治對象田,做到合理用藥,防治枯心,在卵塊孵化始盛期開始調查青枯心,在孵化高峰期調查枯心團,超過30個全田用藥1—2次。防治白穗每畝卵塊數達到40塊或歷年蟲害重白穗多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防治一次,5天后噴第二次藥,常用藥劑:可選用殺蟲雙、殺蟲單、毒死蜱,氯氟氰菊脂等藥劑防治。另外在藥劑防治的基礎上各地應大力推廣昆蟲信息素誘殺成蟲可持續治理技術措施
六、三化四風中的三化指的是什么?
三化指的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中國黨和政府提出的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三
大任務。具體來說,三化的含義如下:
1.簡政放權:簡化政府行政審批和管理程序,減少政府的干預和介入,讓市場和社會更多地
自主運作和自我調節,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服務水平。
2.放管結合:加強對市場和社會的監管和服務,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同時,也要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和管理,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負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加強政府和市民的溝通
和互動,構建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公共信任。
通過推進三化改革,中國政府旨在加強政府的職能轉變,促進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的良
性互動,提高政府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七、防治沙漠化的樹特征?
先來了解一下沙漠化的地域特征,大部分沙漠化地區的通有特征就是長期干旱無雨,地表物質松散,因大面積缺少植被阻擋大風而長期大風橫掃等等。所以要想阻止沙漠化的植物需要具備這么些特征,耐干旱的特性,根系龐大能固土立身,質地堅實能抗擊得了風沙等等。
而事實上同時能擁有這些特性的植物種類也有不少,就是沙漠或者戈壁灘的特有植物,然而它們的生長周期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而且每種植物都有它們的適宜生長的酸堿鹽度,想要把它們種植成材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單一種群不易長久,維護平衡下去更難。
03
所以綜上可知,阻止沙漠化是個世界工程,不是從單一點出發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植被的長久生態講究的是一個平衡共生的原則,所以不僅要種樹,還要種草,還要防風沙防蟲害,提供生存缺失的必要條件,一直到這個生態圈穩定下來才有成效。
因此防止沙漠化,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阻止沙漠化,需要我們每個人出資或出力,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八、防治水三線是什么?
防治水符合三專要求:專業人員、專用設備、專門隊伍。
探放水工作落實“三方”領導責任:設計由礦總工程師負責,施工由生產礦長負責,驗收由安全礦長負責。
探放水鉆孔驗收(含單孔和循環驗收)實行“三方”現場簽字(安監、地測、探水隊)。
水害危險區實行“三線”管理:積水線、探水線、警戒線。
防治水現場管理執行“三項”制度(允許掘進通知單、探放水圖牌板、水情水害監控匯報)。
礦井實行防治水“三區”管理:可采區、緩采區、禁采區。
九、怎么用甲毒·三唑磷防治水稻三化螟?
1、培育抗蟲的品種,當然這是由育種家完成的;
2、壓低蟲源,及時春耕灌水浸田,可殺死部分在稻;稻草及土中越冬的幼蟲。無法淹水的地,要耕翻后拾凈外的稻樁毀掉。冬春季鏟除田邊雜草和茭白遺株,拾凈稻根,制肥料。對用作燒柴的稻草及留作工業用的稻草,在成蟲化期應噴灑藥劑,每5~7天噴一次,到羽化結束為止。
3、農業措施控制螟害: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水品種布局,避免混栽和生育期過長;提高種子純度,加強水管理,使水稻生長健壯,出穗整齊。利用成蟲產卵的選性,設置誘殺田,集中消滅。
4、藥劑防治:可用50%對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50%甲胺磷乳油、45%樂安磷乳油、50%樂果乳油,防治心苗時每畝用藥100—150毫升,防治白穗時每畝用藥12150毫升,加細土25公斤拌成毒土撒布,也可對水400~公斤配成藥液潑澆。不論何種用藥方法,稻田要保持3厘米淺水3~5天。5、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可用殺螟稈菌1~2公對水500-1000公斤,潑澆稻樁。
十、三化四分三化是什么?
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化四分”是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減少垃圾處理量,從生活垃圾中收集有用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創造綠色生活的美好家園。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