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從導游的角度分析如何來保護景區環境?
面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從導游的角度分析如何來保護景區環境?
(一)端正旅游開發和旅游景區的指導思想
當前的正確指導思想應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糾正“有資源就開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風景吃風景,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豐富資源,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力爭在近期內取得可觀的階段性成果。”之類的錯誤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開發和建設的思想統一到與社會和環境協調一致的可持續發展思路上來。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的制定,是旅游開發研究的中心環節。規劃在對旅游景點做出科學構想和設計的同時,還要提出地形景觀、林木植被、文物古跡、動植物、水體以及整個生態環境、旅游環境意境的保護措施,并合理規定保護區范圍和確定環境容量。
(二)堅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這是一條前人曾走過的以犧牲自然環境的巨大代價來換取經濟繁榮的錯誤之路。世界上許多國家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旅游開發必須在規劃中充分論證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實行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或者是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開發。
(三)控制旺季景區的游客量
針對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點人滿為患的實際情況,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景點要采取有效措施對游客進行疏導、分流或限制。如北京故宮,為保護古建筑和改善旅游環境氣氛,實行調整門票價格和限制游覽人數的作法,以取得良好效果。
(四)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旅游環境的保護必須立法,因為只有將環境保護納入法律條款,才能增強環境保護的力度,才能使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否則,被破壞之后再想到保護,為時晚矣。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旅游環境,就是給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為規范,對其內容,特別應包括旅游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權限、旅游環境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對違反保護條款者的處罰辦法等。
(五)提倡文明旅游,杜絕旅游污染
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旅游景區的環境質量,我們的游客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涂亂畫等不文明習慣改變之日,就是我國旅游環境改善之時,對此,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要配之以嚴格的處罰規定,對于不文明行為,罰而不嚴,等于不罰,必須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全民的環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護旅游環境的同時,重視對青少年的環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區應采用適當方式,讓游客認識到自己在消費旅游資源的同時,必須自覺地維護風景名勝區的良好環境。應呼吁廣大游客愛護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觀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六)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嚴禁超出環境容量,引導游客科學、合理地開展生態旅游
天馬生態旅游景區的魚可以鉤嗎?
為滿足廣大釣魚愛好者的需求,允許釣魚。
水域有鰱魚、鳙魚、青魚、七星鱸魚、鱖魚、翹嘴魚、鱈魚、石斑魚、赤眼、鯽魚、鯉魚、草魚等二十多個品種進行生態養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