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超標標準 重金屬的標準是什么?
一、重金屬的標準是什么?
重金屬污染標準--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包括兩類,第一類是我們的居住用地、醫療用地、中小學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和社區公園或者兒童公園;第二類是商業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和公共管理及兒童服務用地。前者比后者的標準要更為嚴苛一些。
而重金屬的范圍主要要包括:鉛、汞、砷、鉻、銅、鎳、鎘。可能會通過皮膚或者口直接接觸含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顆粒,也可能會通過吸入污染空氣而接觸到,所以對于重金屬污染標準是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的。
砷的用量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120.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140,否則會存在影響人類健康的危害,需要及時的修復和風控。
鎘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47,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172。
鉻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30,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78。
銅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8000,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36000。
鉛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800,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2500。
汞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33,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82。
鎳在第一類土地中不能超過600,在第二類土地中不能超過2000。
二、土壤重金屬的共同特點?
土壤重金屬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土壤中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過背景值,過量沉積而引起的含量過高,統稱為土壤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是指比重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屬,如Fe、Mn、Zn、Cd、Hg、Ni、Co等;As是一種準金屬,但由于其化學性質和環境行為與重金屬多有相似之處,故在討論重金屬時往往包括砷,有的則直接將其包括在重金屬范圍內。由于土壤中鐵和錳含量較高,因而一般認為它們不是土壤污染元素,但在強還原條件下,鐵和錳所引起的毒害亦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多個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公害。鎘米危機的出現,再次敲響土壤污染的警鐘。
三、水稻土壤鎘標準?
根據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谷物的鎘殘留小于0.2毫克每公斤。
根據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谷物的鎘殘留小于0.2毫克每公斤;過去GB2715-2005,稻谷、豆類是0.2。
稻谷重金屬鎘的安全標準是不超過0.2亳克每公斤。
精白米中隔含量≤0.2毫克/千克。
稻谷重金屬鎘的安全標準是不超過0.2毫克每公斤。
稻谷中重金屬鎘的安全標準規定值為≤0.2mg/kg。
水稻重金屬鎘的安全標準是不超過0.2毫克每公斤
四、重金屬一般分布在土壤多深?
重金屬分布深度因物種和環境條件不同而異。然而,一般情況下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重金屬的來源、土壤性質及其pH值、降水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質地、土壤深度等。一些重金屬會被吸附在粘土礦物表面,附著在有機質或微生物細胞表面,因此有可能會被保留在土壤表層。而其他重金屬卻往往容易滲透到土壤的深層,實際分布深度因重金屬不同而不同。因此,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地回答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需要在具體的環境條件和物種數據等方面進一步綜合分析和研究。
五、怎么檢測土壤中重金屬?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活性膠體,它們比表面大帶電荷,代謝活動旺盛。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往往富集多種耐重金屬的真菌和細菌,微生物可通過多種作用方式影響土壤重金屬的活性。
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篩選到一株具有較高銅鋅耐性的微生物,采用電鏡、能譜、紅外光譜和X-射線吸收光譜等現代分析技術并結合傳統的物理化學方法,闡明了惡臭假單胞菌CZ1對Cu、Zn的吸附行為及其結合的分子形態,并初步探討了微生物-礦物-重金屬相互作用機制,旨在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風險評價和生物修復提供理論依據。
通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結果: 從浙江諸暨哩浦銅礦廢棄礦區銅耐性植物海州香薷根際土壤中分離到一株具有較高銅鋅耐性的微生物,編號為CZ1,根據形態學觀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對,鑒定為Pseudomonas putida。
CZ1可分別耐受3 mM Cu或5 mM Zn,對氨芐青霉素具有抗性,而對卡那霉素無抗性。
重金屬耐性實驗發現固體培養基中最低抑制濃度小于液體培養基中最低抑制濃度,而且Cu的毒性要大于Zn的毒性。
六、重金屬檢測標準?
重金屬是?只要是密度超過4.5g/cm 3的金屬就統稱為重金屬。
只要重金在人體內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慢性中毒。當然如果攝入一定量重金屬,可以當場斃命,比如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重金屬汞。而重金屬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存在。比如,土壤,水質,食品,金屬,橡膠制品,塑料制品,油品,礦產,藥品,膠黏劑等等領域的產品,只要提到有毒有害物質檢測項目,必有重金屬類的檢測指標。所以可想而知,重金屬檢測的重要性。
從原子序數來講,有60種天然金屬元素,從23(V)到92(U)。除了其中6種,其他54種的相對密度都大于4.5 g/cm3,因此從相對密度這個意義上,這54種金屬都是重金屬。
有關重金屬的檢測標準有很多,幾乎涉及到了每個行業的產品,而從國家強制標準、國家推薦標準、到行業標準都幾乎能查到。
GB 20424-2006 重金屬精礦產品中有害素的限量規范
GB 20814-2014 染料產品中重金屬元素的限量及測定
GB 5009.74-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中重金屬限量試驗
GB 31604.9-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擬物中重金屬的測定
GSB 07-3272-2015 環境基體 土壤重金屬元素分析標準樣品
GSB 07-3273-2015 環境基體 煙塵重金屬元素分析標準樣品
GB/T 12496.22-1999 木質活性炭試驗方法 重金屬的測定
GB/T 17593.1-2006 紡織品 重金屬的測定 第1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593.2-2007 紡織品重金屬的測定 第2部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17593.3-2006 紡織品 重金屬的測定 第3部分:六價鉻 分光光度法
GB/T 17593.4-2006 紡織品 重金屬的測定 第4部分:砷、汞原子熒光分光光度法
GB/T 20380.1-2006 淀粉及其制品 重金屬含量 第1部分: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砷含量
GB/T 20380.2-2006 淀粉及其制品 重金屬含量 第2部分: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汞含量
GB/T 20380.4-2006 淀粉及其制品 重金屬含量 第4部分: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鎘含量
GB/T 20432.5-2007 攝影 照相級化學品 試驗方法 第5部分:重金屬和鐵含量的測定
GB/T 22930-2008 皮革和毛皮 化學試驗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GB/T 23950-2009 無機化工產品中重金屬測定通用方法
GB/T 30799-2014 食品用洗滌劑試驗方法 重金屬的測定
GB/T 30810-2014 水泥膠砂中可浸出重金屬的測定方法
GB/T 32433-2015 鞋類 化學試驗方法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微波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32448-2015 膠粘劑中可溶性重金屬鉛、鉻、鎘、鋇、汞、砷、硒、銻的測定
GB/T 33042-2016 木質地板飾面層中鉛、鎘、鉻、汞重金屬元素含量測定
GB/T 33324-2016 膠乳制品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33422-2016 熱塑性彈性體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34673-2017 紡織染整助劑產品中9種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GB/T 35761-2017 煙花爆竹用油墨(漆)中重金屬含量的測試方法
GB/T 36021-2018 家具中重金屬銻、砷、鋇、硒、六價鉻的評定方法
GB/T 36764-2018 橡膠配合劑 沉淀水合二氧化硅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測定重金屬含量
GB/T 7532-2008 有機化工產品中重金屬的測定 目視比色法
GB/T 9735-2008 化學試劑 重金屬測定通用方法
HG/T 4209-2011 工業用三氯化磷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目視比色法
HG/T 4212-2011 工業用三氯氧磷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目視比色法
HG/T 5043-2016 工業用五氯化磷 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目視比色法
七、土壤鉛含量國家標準?
土壤中含鉛的標準是多少?
地殼巖石中鉛平均豐度為16mg/kg。土壤中含鉛量通常為2-200mg/kg,
2.
土壤鉛污染沒有確定的標準,土壤鉛收到土壤背景值的影響,不同地方土壤鉛含量不同,不同土壤鉛的有效性也不同。此外,還要要看你那個土壤是用來做什么,就算是種農作物,不同農作物對土壤鉛吸收量和抗性也不同。
3.
所以污染還是不污染時相對的。
八、土壤中重金屬超標如何處理?
(一)常見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狀態,使其由活化態轉為穩定態;二是從土壤中除去重金屬。?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學的方法時熱解吸法、電化學法和提取法。對于揮發性重金屬可用加熱方法從土壤中解吸出來。若重金屬滲透性不高且傳導性差則用電化學法除去。提取法可利用試劑和土壤中的重金屬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屬離子或金屬試劑絡合物,回收再利用。?
(二)工程物理化學法?
工程物理化學法是利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屬污染的初期,由于污染較集中,這種方法較為普遍采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沖洗絡合法、電動化學法、熱處理法、物理固化法等。對于污染重、面積小的土壤運用物理化學法具有治理效果明顯、迅速的優點,但對于污染面積較大的土壤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與財力,而且容易導致土壤結構的破壞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對于大面積重金屬污染地不宜采用這種方法。?
熱處理法是將污染土壤加熱,使土壤中的揮發性污染物揮發并收集起來進行回收或處理;電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屬在電解、電遷移、電滲和電泳等的作用下在陽極或陰極被移走。?
(三)生物修復法?
生物修復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減少土壤中重金屬的濃度或使其形態發生改變,從而使污染的土壤環境能夠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始狀態的過程。修復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和動物修復等。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資省、費用低、易于管理與操作、不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及工程運用的熱點。 1、植物修復措施?
植物修復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積累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理論為基礎,一些重金屬污染區存在著對重金屬具耐性的植物,這些植物通過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屬富集,使重金屬在植株根部細胞壁沉淀而“束縛”其跨膜吸收,或與某些蛋白質、有機酸結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從而提高了對重金屬傷害的忍耐度。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體系清除環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門新興起的環境應用技術。植物治理措施的關鍵是尋找合適的超積累或耐重金屬植物,超積累植物可吸收積累大量的重金屬,但植物修復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積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長緩慢,效果不顯著。?
? ? 2、微生物修復措施?
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對重金屬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還原等作用,從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毒性。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對重金屬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在土壤中培養富汞細菌,將這些細菌收集后,經蒸發、活性碳吸附等方法治理受汞污染的土壤。當前運用遺傳、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培育對重金屬具有降毒能力的微生物,并運用于污染治理,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中較活躍的領域之一。?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微生物修復主要包括2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還原。生物吸附是重金屬被生物體吸附,如藍細菌、硫酸還原菌以及某些藻類能夠產生具有大量陽離子基團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并與重金屬形成絡合物;而生物氧化是微生物對重金屬離子進行氧化、還原、甲基化和脫甲基化作用,降低土壤環境中重金屬含量。?
3、低等動物修復措施?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動物(如蚯蚓類)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韓國有科學家運用蚯蚓毒理學試驗對3個廢棄的砷礦及重金屬礦區尾礦進行修復實驗,研究表明蚯蚓對鋅和鎘有良好的富集作用。由此可見,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放養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屬后,采用電激、清水等方法驅出蚯蚓集中處理,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農業治理方法?
農業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變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來減輕重金屬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主要有: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過控制土壤水分來調節其氧化還原電位,達到降低重金屬污染的目的;選擇化肥是指在不影響土壤供肥的情況下,選擇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機肥是指有機肥能夠固定土壤中多種重金屬以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措施;選擇農作物品種是指選擇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種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
農業治理措施的優點是易操作、費用較低,缺點是周期長、效果不顯著。 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于沒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預防為主,切斷污染源,提高土壤環境容量;對于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進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非常復雜,治理極其艱難,必須引起人類的高度注重,杜絕土壤的重金屬污染。
九、土壤重金屬總量是什么?
中文名重金屬總量
外文名heavy metals
學????科地球化學勘查
釋????文能夠同二硫腙起反應的金屬
基本內容學科:地球化學勘查詞目:重金屬總量英文:heavy metals釋文:能夠同二硫腙起反應的金屬叫做重金屬。通常指的是鋅、銅、鈷、鉛,在特殊條件下還包括鉍、鎘、金、汞、銀等。用某種分析方法測出的所有重金屬的總和為重金屬總量,通常用鋅的當量值表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