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環境質量標準是什么 固廢標識管理標準?
一、固廢標識管理標準?
工業固體垃圾標示牌尺寸一般為40×40cm,或邊長為40cm的等邊三角形。
二、固廢等級劃分?
按其組成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其危害狀況可分為危險廢物、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按其形態可分為固體廢物、半固態廢物和非常規固態廢物;按其來源可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 物、農業固體廢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和非常規來源固體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工業生產過程和工業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粉塵、碎屑、污泥等
冶金固體廢物
冶金固體廢物主要是指各種金屬冶煉過程中排出的殘渣,如高爐渣、鋼渣、鐵合金渣、 銅渣、鋅渣、鎳渣、鉻渣、鎘渣、汞渣、赤泥等。
燃料灰渣
燃料灰渣是指煤炭開釆、加工、利用過程中排出的煤矸石、粉煤灰、煙道灰、頁巖 灰等。
化學工業固體廢物
化學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種類繁多的工藝渣。如硫鐵礦燒 渣、煤造氣爐渣、油造氣炭黑、黃磷爐渣、磷泥、磷石膏、燒堿鹽泥、純堿鹽泥、化學礦 山尾礦渣、蒸餾釜殘渣、廢母液、廢催化劑等。
石油工業固體廢物
石油工業固體廢物是指石油開采、煉油和油品精制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如堿渣、 酸渣以及煉廠污水處理過程中排出的浮渣、含油污泥等。
礦業固體廢物
礦業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廢石和尾礦。廢石是指各種金屬、非金屬礦山開采過程中從主 礦上剝離下來的各種圍巖,尾礦是在選礦過程中提取精礦以后剩下的尾渣。
糧食、食品工業固體廢物
糧食、食品工業固體廢物是指糧食、食品加工過程中排棄的谷屑、下腳料、渣滓等。
其他
此外,尚有機械和木材加工工業產生的碎屑、邊角下料,刨花、紡織、印染工業產生 的泥渣、邊料等。
三、一般工業固廢暫存建設標準?
要求“四防”:防風、防雨、防曬及防滲漏。防風必須有實體墻;防雨、防曬必須有屋頂且具備一定的隔熱避光能力;防滲漏,一般需要地面刷環氧地坪及設置圍堰、地溝,量少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托盤放置在危險廢物下方。
要求“三分”:不同類的危險廢物須分區貯存;危險廢物必須和生活垃圾分開;危險廢物必須和一般固廢分開貯存。?
四、一般固廢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國家標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20)規定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場、填埋場的選址、建設、運行、封場、土地復墾等過程的環境保護要求,以及替代貯存、填埋處置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充填及回填利用環境保護要求,以及監測要求和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該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場和填埋場的選址、建設、運行、封場、土地復墾的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
五、一般工業固廢場地要求?
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 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選址要求需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 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 》 (G B18599 - 2001) ,填埋場選址應符合以下要求:
1)所選場址應符合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要求;
2)應選在工業區和居民集中區主導風向下風向 ,廠界距居民集中區 500m以外;
3)應選在滿足承載力要求的地基上 ,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響 ,特別是不均勻或局部下沉的影響;
4)應避開斷層、 斷層破裂帶、 溶洞區 ,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響區;
5)禁止選在江河、 湖泊、 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洪泛區;
6)禁止選在自然保護區、 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
六、固廢房建設標準?
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倉庫式)的設計原則:
1、地面與裙腳要用堅固、防滲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須與危險廢物相容。
2、必須有泄漏液體收集裝置、氣體導出口及氣體凈化裝置。
3、設施內要有安全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
4、用以存放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容器的地方,必須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且表面無裂隙。
5、應設計堵截泄漏的裙腳,地面與裙腳所圍建的容積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儲量或總儲量的五分之一。
6、不相容的危險廢物必須分開存放,并設有隔離間隔斷。擴展資料:危害特性是指腐蝕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應性、傳染性、核放射性等。危險廢物因其會對環境甚至人體造成嚴重影響,因而必須安全妥善處理處置。根據國家和地方環保法律法規規定:產生危險廢物單位必須將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理,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和管理工作,待運危險廢物要設置專門容器儲存,危險廢物必須交有具有相應資格的單位進行收集、運輸、處理和處理。 危險固體廢棄物一般需要深度填埋處理。深度填埋又涉及一個問題,會不會對地下水產生污染~這也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七、一般工業固廢運行規范?
? ? ? ?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 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 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填 埋技術進步,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場、填埋場的選址、建設、運行、封場、土地復墾 等過程的環境保護要求,以及替代貯存、填埋處置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充填及回填利用環境 保護要求,以及監測要求和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本標準為強制性標準。?
八、固廢存放標準?
第一應設置專用貯存,堆放場地。易造成二次揚塵的貯存,堆放場地,應有相應措施。
第二有毒有害等廢固貯存,必須設置專用堆放場所,有防揚散,防流失,防滲透,防雨等措施。
第三必須有污水收集系統,所收集污水必須處理后才可排放。
第四設置環境保護標志牌。
九、危廢和固廢的判定標準?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
法律判別依據——
危險廢物的屬性判別主要依據有兩個:一是根據危險廢物的定義,將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年版)中的廢物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二是對于屬性不確定的固體廢物,則根據《固體廢物鑒別導則》(2006年3月,原國家環保總局等五部委公告第11號)以及《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5085-2007)、《急性毒性初篩》、《浸出毒性鑒別》、《腐蝕性鑒別》、《反應性鑒別》、《易燃性鑒別》、《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298-2007)等國家已出臺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方法,進行屬性鑒別。
固體廢物需要從工業企業領域、農業領域、商業與辦公領域、日常生活與社會源等四大重點領域來進行判別。
而按照固體廢物產生的原因,也可將其分為四類:(一)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是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二)危險固體廢物,危險固體廢物特指有害廢物,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產生于各種有危險廢物產物的生產企業。(三)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四)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工業廢渣指工業生產過程排出的采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冶煉及化工過程廢渣等。
固體廢物的種類很多,通常將固體廢物按其性質、形態、來源劃分其種類。如按其性質可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按其形態可分為固體的(塊狀、粒狀、粉狀)和泥狀的;按其來源可分為礦業的、工業的、城市生活的、農業的和放射性的。此外,固體廢物還可分為有毒和無毒的兩大類。有毒有害固體廢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放射性和傳染性的固體、半固體廢物。固體廢物是環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污染環境。
北斗智庫環保管家網的專家表示,由于各地區鑒別流程和細則不夠完善透明,給固廢鑒別的實際操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加強固廢危廢的鑒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效率,實現資源合理化利用。
十、一般固廢的剛性填埋標準?
固體廢棄物其實處理上辦法有很多,有焚燒、填埋等,其中填埋是最為普遍的,因為焚燒的氣體對其大氣也是有污染的,那么固體廢棄物填埋標準有哪些?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采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征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準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于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采用。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①場地選擇:一般要考慮容量、地形、土壤、水文、氣候、交通、距離與風向、土地征用和廢物開發利用等諸多問題。
一般來講,填埋場容量應滿足5-20年的使用期。填埋地形要便于施工,避開洼地,地面泄水能力要強,要容易取得覆蓋土壤,土壤要易壓實,防滲能力強;地下水位應盡量低,距最下層填埋物至少1.5m;避開高寒區,蒸發大于降水區最好;交通要方便,具有能在各種氣候下運輸的全天候公路,運輸距離要適宜,運輸及操作設備噪音要不至影響附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填埋場地應位于城市下風向,避免氣味、灰塵對城市居民造成影響,最好選在荒蕪的廉價地區。
②填埋方法的選擇:常用的填埋方法有溝槽法、地面法、斜坡法、谷地法等。
土地填埋法的操作靈活性較大,具體采用何種方法,可根據垃圾數量以及場地的自然條件確定。
③填埋場氣體的控制:當固體廢物進入填埋場后,由于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會產生好氧與厭氧分解。填埋初期,由于廢物中空氣較多,垃圾中有機物開始進行好氧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水、氨氣,這一階段可持續數天;但當填埋區氧被耗盡時,垃圾中有機物轉入厭氧分解,產生甲烷、二氧化碳、氨氣、水以及硫化氫等。因此,應對這些廢氣進行控制或收集利用,以避免二次污染。
在填埋氣體控制方面,早期國外一般將填埋氣體作為一種有害氣體進行管理和處置。進入70年代后開始將之作為一種有價值尚待開發的再生資源,并對填埋氣體產生、遷移規律進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已開發填埋氣體回收利用的技術設備,部分國家已發展到商業應用階段,成功地將填埋氣體用于工業、民用燃料及發電。我國在這方面發展較緩慢,據悉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即將回收沼氣發電。
④浸出液的控制:填埋場浸出液一般源于降雨、地表徑流、地下水涌出、廢物本身水分、滲出液成分較復雜,其COD高達4~5萬mg/L,氨氮達700~800mg/L。
浸出液屬高濃度有機廢水,若不加以控制必然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常用的措施是設置防滲襯里,即在底部和側面設置滲透系數小的粘土或瀝青、橡膠、塑料隔層,并設置收集系統,把浸出液收集起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