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樣品加工處理的目的是什么和什么 什么是土壤分析樣品?
一、什么是土壤分析樣品?
經處理后用來進行分析的土壤樣品稱土壤分析樣品。
土壤分析是對土壤的組成分和(或)物理、化學性質進行的定性、定量測定。是進行土壤生成發育、肥力演變、土壤資源評價、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研究的基礎工作,也是環境科學中進行環境質量評價的重要手段。
二、土壤樣品前處理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樣品交叉污染,因為如果發生樣品污染,你的測定值就不會有意義,后續的分析也是胡扯。
其他的,就要看你的實驗目的了,做微生物DNA、RNA,需要-80℃冷凍保存;測定15N、13C豐度則需要-50攝氏度冷凍干燥,然后磨細、過篩,這樣處理也可以測定TC、TN(TC、TN測定也可以用風干法)。三、一般采集土壤樣品是用風干土壤么?
是的,風干的土壤里面沒有蟲害。
四、土壤樣品的加標回收怎么做?
土壤標樣ESS-1中鉻含量57.2ug/g,我測出的結果只有102ug/g左右。
操作:我將銅鉛鋅鎘鉻鎳均按照銅鋅的消解方法進行消解,定容到50ml后,取出20.00ml,加入2.5ml氯化銨溶液,1.5ml鹽酸溶液,加水至25ml。然后測定。問題:溶液顏色呈現淡黃色,為什么?我做的加標回收數據也很亂。數據如下:曲線(mg/l)-A:0.1-0.0109;0.2-0.0191;0.5-0.0459;1.0-0.0833;2.0-0.1624.ESS-1(mg/l)-A:0.0833-0.0106,計算后得9.9ug/g。五、怎樣采集土壤化驗的樣品?
土壤樣品采集后,若不能及時送到專門的化驗室進行處理,應將樣品風干,即將采集的土樣攤開于干凈的塑料布上,在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照射和不靠近肥料、農藥處自然風干。樣品風干時,必需一張標簽紙放在樣品中,另一張標簽紙和樣品袋,用樣品及塑料布壓住。風干過程中要經常翻動土樣并將大土塊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時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樣品晾干后,按采樣裝袋的同樣方法裝袋,待送化驗單位分析化驗。
風干后的土樣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過篩,充分混勻后,裝入樣品瓶中備用。瓶內外各放標簽一張,寫明編號、采樣地點、土壤名稱、采樣深度、樣品粒徑、采樣日期、采樣人及制樣時間、制樣人等內容。制備好的樣品要妥善貯存,避免日曬、高溫、潮濕和酸堿等氣體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結束,分析數據核實無誤后,試樣一般還要保存3個月至1年,以備查詢。少數有價值需要長期保存的樣品,須保存于廣口瓶中,用蠟封好瓶口。
一些土壤成分如二價鐵、硝態氮、銨態氮等在風干過程中會發生顯著變化,必須用新鮮樣品進行分析。為了能真實地反映土壤在田間自然狀態下的某些理化性狀,新鮮樣品要及時送回室內進行處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將樣品混勻后迅速稱樣測定。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暫時貯存,可將新鮮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進行速凍保存。
六、采集與處理土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采樣對象
以采集土壤為主。一般園田土和耕作過的沼澤土中,以細菌和放線菌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澤地中,酵母和霉菌較多,如一些野果生長區和果園內。采樣的對象也可以是植物,腐敗物品,某些水域等。
2、采樣季節:以溫度適中,雨量不多的秋初為好。
3、采土方式:在選好適當地點后,用小薩子除去表土,取離地面5-15cm處的土約10g,盛入清潔的牛皮紙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標記,記錄采樣時間、地點、環境條件等,以備查考。為了使土樣中微生物的數量和類型盡少變化,宜將樣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時分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