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料的處理方法(一般工業固廢怎樣處理?)
一、一般工業固廢怎樣處理?
固廢處理的方法有分選處理、壓實處理、焚燒處理、熱解處理、固化處理、破碎處理。固廢處理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將固體廢物變成適于運輸、利用、貯存或最終處置的過程。
一般固廢叫做一般固體廢棄物,其中包括有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是除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以外的固體廢棄物。
分選處理是固廢預處理方式的一種,需要將固廢進行分門別類,將有用的回收,有害的分離出來,作進一步處理。
固體廢棄物破碎處理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二、核廢料處理技術?
核廢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體,然后被裝入可屏蔽輻射的金屬罐中,最后人們將這些金屬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處置庫內。由于核廢料的半衰 期從數萬年到10萬年不等,在選擇處置庫時必須確保其地質條件能夠保障處置庫至少能在10萬年內安全。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通過哪些途徑?
固體廢棄物主要處理和處置有如下幾個途徑:
?(1)固體廢物的預處理。
在對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理之前,往往需要實行預處理,以便于進行下一步處理。
預處理主要包括固體廢物的破碎、篩分、粉磨、壓縮等工序。
?(2)物理法處理固體廢物。
利用固體廢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從中分選或分離有用或有害物質。
根據固體廢物的特性可分別采用重力分選、磁力分選、電力分選、光電分選、彈道分選、摩擦分選和浮選等分選方法。
?(3)化學法處理固體廢物。
通過固體廢物發生化學轉換回收有用物質和能源。
煅燒、焙燒、燒結、溶劑浸出、熱分解、焚燒、電力輻射都屬于化學處理方法。
?(4)生物法處理固體廢物。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處理固體廢物。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將復雜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物質,將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
沼氣發酵和堆肥即屬于生物處理法。
?(5)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理。沒有利用價值的有害固體廢物需進行最終處理。最終處理的方法有焚化法、填埋法、海洋投棄法等。固體廢物在填埋和投棄海洋之前尚需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核廢料怎么處理?
核廢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體,然后被裝入可屏蔽輻射的金屬罐中,最后人們將這些金屬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處置庫內。由于核廢料的半衰 期從數萬年到10萬年不等,在選擇處置庫時必須確保其地質條件能夠保障處置庫至少能在10萬年內安全。
與對比鈾礦對比,為核電站提供核燃料的鈾礦礦藏一般都蘊藏在斷層較多、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地區,但是只要我們不開采它們,這些鈾礦床并不會對地表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基本性質
放射性廢料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一類因原子核的不穩定而容易發生衰變的元素,它們以不同形式、不同強弱進行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的衰變。衰變中產生的電離輻射不論對人類生命健康還是對自然環境都會造成一定傷害。
一、物理性質
放射性廢料中的所有放射性同位素都有各自的半衰期(使自身的一半衰變為其他物質所需要的時間),最終放射性廢料會衰變成完全不具放射性的物質。
某些乏燃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钚-239)在自然放置上千年后對人類及其他生命仍然有害,另外,甚至還存在上百萬年都不能衰變完全的同位素。
因此,這些廢料必須被封存幾個世紀并與自然環境隔離更長時間。某些元素具有較短的半衰期(如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所以相對于其他放射性元素而言,它們造成的危害較小,不過它們在衰變初期由于衰變急劇,其實更加活躍、危險。
右側的兩張表給出了幾種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資料,包含它們各自的半衰期和它們作為鈾-235的裂變產物的裂變產物產量。
一種同位素衰變得越快,它的放射性越強。某種純的放射性物質的危險程度是由它衰變產生的輻射種類與能量等重要因素界定的,而這種物質的活潑性、擴散入環境及被生物吸收的難易程度則由它的化學性質決定。
對于許多不能很快衰變至較穩定的狀態,而是繼續產生放射性衰變產物或引起衰變鏈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們和自身的衰變產物的性質和影響更加復雜。
二、藥代動力學性質
暴露在高強度的放射性廢料的輻射中可能會導致嚴重損傷,甚至死亡。對成熟的動物進行輻照或其他能導致變異的處理(如化學療法中的細胞毒類腫瘤藥物治療,該藥物本身也是致癌物),可能導致該生物體患上癌癥。
經計算,5希沃特的輻射劑量對于人類已是致命。另外,一劑0.1希沃特的輻射令人死亡的概率是8‰,該概率隨單劑劑量每增加0.1希沃特增加一倍。電離輻射可能導致染色體片段的缺失。
如果一個發育中的有機體(如未出生的嬰兒)接受了輻射,可能會導致先天性畸形等先天性疾病,不過這些缺陷卻不會出現在同樣接受了輻照形成的配子或由配子聚變形成的細胞中。
由于人們對輻射誘變的機理尚不明確、不能以人類意志控制人工誘變的結果,所以由輻射導致的突變對人類的影響仍是不定向的(即不能預期它對人類的影響是利是弊)。
暴露在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中的危險性取決于該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形式及該放射性同位素所屬元素的藥物動力學性質(即該元素的代謝方式與代謝速度)。
例如,雖然碘-131是一種短壽命、并以β、γ兩種形式衰變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它卻因為會在甲狀腺中聚集而對生命體造成比一般以水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銫-137更大的傷害(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更易隨尿液排出)。
同樣的,主要以α衰變的錒系元素(如鐳、鈾等),由于它們一般具有較長的生理學半衰期與較高的線性能量轉移值,所以也被認為對生命體有較大危害。因為在上述幾個方面的不同,放射性同位素能造成的生理學損傷較難簡單判斷。
五、施工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怎么處置?
固體廢棄物,首先應界定其是否有污染或危險性,若有應按照污染物和危險物規定進行安全處理。
其它一般性固體廢棄物,應采取防止揚塵、固化、包裝、二次利用、掩埋、焚燒等方式進行處理。視物體品類特性和處理成本而定。六、核廢料如何處理?
國際上對高放射核廢料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直接把乏燃料當核廢料,經過處理裝在大罐子里直接埋到很深的地層下,像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幅員遼闊的國家目前都是這樣做的。還有一種是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
核廢料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廢料。也專指核反應堆用過的乏燃料,經后處理回收钚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后,余下的鈾-238 等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從技術層面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類。高放射性核廢料主要包括核燃料在發電后產生的乏燃料及其處理物。中低放射性核廢料一般包括核電站的污染設備、檢測設備、運行時的水化系統、交換樹脂、廢水廢液和手套等勞保用品。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危害較低;高放射性核廢料則含有多種對人體危害極大的高放射性元素,例如只需10毫克钚就能致人斃命,因此各種核廢料處置方法是不一樣的。
中國對中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按國家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處理,不論是固體核廢料還是液體核廢料,都要進行固化處理,然后裝在200升的不銹鋼桶里,放在淺地層的處置庫里。
將核廢料埋在永久性處置庫是目前國際公認為最安全的核廢料處置方式。不過,在西方社會,由于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政府要找到一個不被反對的核廢料永久存放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更傾向在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庫中暫時存放,同時期待有更安全、更能被接受的處理技術和方案出現,再作最終處理。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確定建設高放射核廢料處置場廠址的國家只有芬蘭。為了保證核廢料得到安全處理,各國在投放時要接受國際監督。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