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與固體廢物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土壤里的固體成分有哪些?)
一、土壤里的固體成分有哪些?
土壤是礦物質、有機質和活的有機體以及水分和空氣等的混合體。按重量計,礦物質占到固相部分(土壤干重)的90~95%或更多,有機質約占1~10%,可見土壤成分以礦物質為主。土壤有機質就是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物。除此之外還有土壤溶液,它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的溶解物質和懸浮物質的總稱。土壤溶液是植物和微生物從土壤中吸收營養物的媒介,也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的主要途徑。 土壤中的固體顆粒的粒度級配或粒度組合稱為土壤的機械組成,又稱土壤質地。根據土壤的機械組成可對土壤進行分類。我國的土壤質地分類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個級別。土壤的質地是影響土壤肥力高低、可耕性好壞以及污染物容量大小的基本因素之一。
二、地球表面是土?
土壤是指位于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層。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成土過程逐漸發育和形成的歷史自然體。土壤是固態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土壤是發育于地球陸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結構的介質,是地球陸地表面的脆弱薄層土壤是各種陸地地形條件下的巖石風化物經過生物、氣候諸自然要素的綜合作用以及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而發生發展起來的。土壤是一個復雜而多相的物質系統。它由各種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各種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機殘體、腐殖質及生物活體、各種養分、水分和空氣等組成。可見根據土壤的定義,并不是地球表面所有的土都叫土壤。只有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土層才能稱之為土壤。
三、土和巖石的化學組成成分有什么不同,土和巖石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
(1)土
土是指地表的一層松散物質,由各種顆粒礦物、有機質、水、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它能種植植物。土由礦物、巖石風化形成的動植物、微生物殘余物分解產生的有機物、土壤有機物(固體物質)、水(液體物質)、空氣(氣體物質)、氧化腐殖質等組成。
(2)巖
巖是一種或多種礦物和形狀穩定的天然玻璃的固體集合體。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為整體巖石,如由方解石組成的大理石和由石英組成的石英巖。
2、分類不同
(1)土
土可分為三類:砂質土、粘質土和壤土。
砂質土的性質為:含沙量高,顆粒粗,滲透速度快,持水性差,通風性能好。
粘性土性質:含泥量少,顆粒細,滲透速度慢,持水性好,通風性能差。
壤土性質:一般含沙量、粒徑、滲透速度、持水能力和通風性能。
(2)巖
按成因可分為火成巖(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在整個地殼中,火成巖約占95%,沉積巖不到5%,變質巖最少。然而,在不同的地層中,三種巖石的分布比例差異很大。75%的地表巖石是沉積巖,只有25%是火成巖。
3、用途不同
(1)土
土可以提供作物生產介質和作物生產介質和提供水資源及其凈化功能,提供水資源及其凈化功能,還有提供工程施工介質和工程施工介質的功能。
(2)巖
制造建筑材料、寶石、金屬和顏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