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態文明戰略主要內容?
一、十四五生態文明戰略主要內容?
一是以創新引領,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成效顯著。
二是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引領,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明顯降低碳排放強度,持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
三是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引領,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河湖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大規模綠化國土空間,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氣候變暖對承受力脆弱地區影響管理。
四是以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加強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進資源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五是編制實施《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優化形成高質、高效、公平、安全、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六是以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為目標,優化人居空間布局,推進城鄉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建設升級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發展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社區,創建美麗城市、美麗鄉村。
七是更加著力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嚴格執行《長江保護法》,制定《黃河保護法》,全面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流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八是以市場為導向,強化企業主體作用,健全綠色交易市場機制、綠色收費價格機制、綠色金融財稅制度,完善綠色標準、綠色認證、統計監測制度和綠色法律法規,形成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
二、什么是碳排放,它和污染有什么關系?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氯、氫氟碳化物 、全氟化碳、六氟化硫,這些氣體被認定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幫兇”。
過量的碳排放給世界環境帶來的嚴重危害,包括:臭氧層被破壞,直接導致全球變暖,地球出現極端天氣、疾病流行;海平面上升,干旱更加嚴酷,臺風颶風頻繁出現,高溫、干旱、暴雨、泥石流等自然氣候出現極端。南極北極冰蓋融化,海洋生物受到破壞。
三、建筑物碳排放檢測項目目的
進行碳排放核算。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監測平臺,通過建立客觀的能耗評價體系并對建筑水、電拆戚、氣、暖等能耗數據進行采集、統計、分析,進行碳排放核算。建筑碳排放是指建筑物在與其有關的建材生產及運輸、建造及拆除、運行階段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總和,基御胡以二搏攔氧化碳當量表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