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基本原則有哪些?(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方法有哪些?)
一、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方法有哪些?
固體廢物處理技術涉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等多種學科,主要處理技術有如下幾方面:
(1)固體廢物的預處理。
在對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理之前,往往需要實行預處理,以便于進行下一步處理。
預處理主要包括固體廢物的破碎、篩分、粉磨、壓縮等工序。
(2)物理法處理固體廢物。
利用固體廢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從中分選或分離有用或有害物質。
根據固體廢物的特性可分別采用重力分選、磁力分選、電力分選、光電分選、彈道分選、摩擦分選和浮選等分選方法。
(3)化學法處理固體廢物。
通過固體廢物發生化學轉換回收有用物質和能源。
煅燒、焙燒、燒結、溶劑浸出、熱分解、焚燒、電力輻射都屬于化學處理方法。
(4)生物法處理固體廢物。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處理固體廢物。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將復雜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物質,將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
沼氣發酵和堆肥即屬于生物處理法。
(5)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理。沒有利用價值的有害固體廢物需進行最終處理。最終處理的方法有焚化法、填埋法、海洋投棄法等。固體廢物在填埋和投棄海洋之前尚需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有什么區別?
關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原則上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固體廢棄物的基本處置(處理)方法。
三、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都有哪些規定?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實行“誰產生、誰治理,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承擔處置的責任。產生單位須落實“五個要求”:
(1)分類存放。對其產生的可以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加以利用;對暫時不利用的,要建設貯存設施,安全分類存放。
(2)建立臺賬。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內容包括工業固體廢物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
(3)減少產生。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4)無害處理。對其產生的不能利用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要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處置,委托有處置資質和處置能力的單位依法處置,禁止擅自處置。
(5)申報登記。需執行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按年度如實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
四、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有哪些規定?
一、“三化”原則
“三化”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采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戰略。
1.減量化:減量化意味采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資源和能源,這是治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首先要求和措施。
就我國而言,應當改變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就產生和排放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而言,法律要求其合理地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可使廢物產生量最少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2.資源化:資源化是指對已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即通常所稱的廢物綜合利用,使廢物經過綜合利用后直接變成為產品或轉化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實現資源化不但減輕了固廢的危害,還可以減少浪費,獲得經濟效益。
3.無害化:無害化是指對已產生但又無法或暫時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對環境無害或低危害的安全處理、處置,還包括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危險廢物的有害濃度,減輕和消除其危險特征等,以此防止、減少或減輕固體廢物的危害。
二、全過程的管理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運輸、貯存、處理和處置的全過程及各個環節上都實行控制管理和開展污染防治工作,這一原則又形象地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管理原則,固廢環境管理是一項集體活動,廢物產生者、承運者、貯存者、處置者和有關過程中的其他操作者都要分擔責任。
三、固廢分類,優先管理危險廢物的原則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危害特性與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廢物的危害程度與特性區別對待,實行分類管理。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二節明確規定:政府經濟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固廢產生,運輸貯存、綜合利用的管理,促進清潔生產。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工業固廢可能產生和產生的污染環境行為,杜絕工業固廢向環境排放。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三節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明確了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并且明確了建設部門對清運建筑垃圾的責任。
對含有特別嚴重危害性質的危險廢物,實行嚴格控制的優先管理,對其污染防治提出比一般廢物的污染防治更為嚴厲的特別要求和實行特殊控制,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對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專辟一章,做出嚴格的特別規定,來體現優先管理的原則。
四、鼓勵集中處置的原則
根據國內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經驗,對固體廢物的處置,采取社會化區域性控制的形式,不但可以從整體上改善環境質量,又可以較少地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還利于監督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國家鼓勵支持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集中處置的形式多樣,其中主要是建設區域專業性集中處置設施,如醫療垃圾集中焚燒爐及危險廢物區域性專業處置場所等。
五、國家對固體廢的污染環境防治實行什么基本原則?
【】對固體廢物的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減量化,就是是排放的污染物減低到最低程度,能力達到零排放。資源化,就是變廢為寶,做到廢物不廢。無害化,就是使固體廢物不對環境 產生污染。
六、一般固廢處置及生態修復要求?
一般固廢處置是挖坑深埋后,上面鋪上8O公分好土,然后種上樹或花
環保對固廢處理要求?
1、分選處理。固廢預處理方式一種。就是把固廢分門別類儲存、運輸,最終處理。比如常見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回收,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作進一步處理。
一般固體廢物處置標準?
1.應重點考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產生的滲濾液以及粉塵等大氣污染物等因素 2.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 3綜合評價其對周圍環境、居住人群的身體健康。
一般固廢處理規定?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實行“誰產生、誰治理,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承擔處置的責任。產生單位須落實“五個要求”: (1)分類存放。
七、危廢處置的四大原則?
危險廢物的最終安全處置,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區別對待、分類處置、嚴格管制危險廢物和放射性廢物
根據不同廢物的危害程度與特性,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對具有特別嚴重危害性質的危險廢物,處置上應比一般廢物更為嚴格并實行特殊控制。這樣,既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危害,又能降低處置費用。
(2)集中處置原則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把推行危險廢物的集中處置,作為防治危險廢物污染的重要措施和原則。對危險廢物實行集中處置,不僅可以節約人力、物力、財力,有利于監督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險廢物污染危害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的技術手段。
(3)無害化處置原則
危險廢物最終處置的基本原則,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將危害廢物與生物圈相隔離,減少有毒有害物質釋放進入環境的速度和總量,將其在長期處置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程度。
2.危險廢物處置的基本原理
危險廢物的處置,在設計上采用三道防護屏障組成的多重屏障原理。
(1)廢物的屏障系統
根據填埋的危險廢物的性質進行預處理,包括固化或惰性化處理,以減輕廢物的毒性或減少滲濾液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2)密封屏障系統
利用人為的工程措施將廢物封閉,使廢物滲濾液盡量少地突破密封屏障,向外溢出。其密封效果取決于密封材料品質、設計水平和施工質量保證。
(3)地質屏障系統
地質屏障系統包括場地的地質基礎、外圍和區域綜合地質技術條件。
地質屏障的防護作用大小,取決于地質介質對污染物質的阻滯性能和污染物質在地質介質中的降解性能。良好的地質屏障應達到下述要求:
1) 土壤和巖層較厚、密度高、均質性好、滲透性低,含有對污染物吸附能力強的礦物成分;
2) 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動力聯系較少,可減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滲濾液進入地下水的滲流量;
3) 從長遠上,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質的釋出速度。
地質屏障系統決定“廢物屏障系統”和“密封屏障系統”的基本結構。如果經查明地質屏障系統性質優良,對廢物有足夠強的防護能力,則可簡化這兩道屏障系統的技術措施。所以地質屏障系統制約了固體廢物處置場的工程安全和投資強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