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控制途徑是什么意思啊(固體廢物環境影響減免措施是什么?)
一、固體廢物環境影響減免措施是什么?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2、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庫或貯留池貯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幾種。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農用:即利用表層土壤的離子交換、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滲濾水浸出、降解產物的揮發等綜合作用機制處置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費用適宜、設備易于維護、對環境影響很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長肥效等優點,主要用于處置含鹽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廢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于農田作為一種處理方法已引起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證明,施污泥、粉煤灰于農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產的作用。
土地填埋處置: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于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采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征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準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于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采用。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深井灌注處置:這是指把液體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性巖層內。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采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但主要還是用來處置那些實踐證明難于破壞、難于轉化、不能采用其它方法處理或采用其它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深井灌注處置前,需使廢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濁液。
深井灌注處置系統的規劃、設計、建造與操作主要分廢物的預處理、場地的選擇、井的鉆探于施工。以及環境監測等幾個階段。
3、破碎方法
對固體廢物的破碎方法可分為干式、濕式和半濕式破碎三種。其中濕式破碎和半濕式破碎是在破碎的同時兼有分級分選的處理,干式破碎就是通常所說的破碎,可分為機械能破碎和非機械能破碎兩種方法。
產生原因
1、工業固體廢物
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工業固體廢物如果沒有嚴格按環保標準要求安全處理處置 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2、危險固體廢物
危險固體廢物特指有害廢物,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 產生于各種有危險廢物產物的生產企業。
從危險廢物的特性看,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潛伏著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長死亡率增高,或使嚴重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當時會給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時,或潛在危害等。
3、醫療廢物
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有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4、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有機類:瓜果皮、剩菜剩飯,無機類:廢紙、飲料罐、廢金屬等,有害類:如廢電池、熒光燈管、過期藥品等。
二、醫療廢物豁免管理條例?
《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的“豁免內容”指可不按危險廢物管理的內容。其具體含義如下:
1)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全過程均豁免,各管理環節無需執行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規定。需要強調,除“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的情景下的危險廢物轉移過程,以及收集過程豁免條件下危險廢物收集并轉移到集中貯存點的轉移過程可不運行轉移聯單外,其他豁免情景下轉移危險廢物的,均需運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
2)收集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滿足《名錄》豁免清單規定的收集豁免條件,收集單位可不需要持有危險廢物收集許可證,收集并轉移至集中貯存點的轉移過程可不運行轉移聯單;集中收集后的貯存以及其他環節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3)利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滿足《名錄》豁免清單規定的利用豁免條件,利用企業可不需要持有危險廢物綜合許可證;需運行轉移聯單,且在利用企業內的貯存等其他環節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4)填埋(或焚燒)處置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滿足《名錄》豁免清單規定的填埋(或焚燒)處置豁免條件,填埋(或焚燒)處置企業可不需要持有危險廢物綜合許可證,填埋(或焚燒)的污染控制執行豁免條件規定的要求;需運行轉移聯單,且在處置企業內的貯存等其他環節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5)水泥窯協同處置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滿足《名錄》豁免清單規定的水泥窯協同處置豁免條件,水泥企業可不需要持有危險廢物綜合許可證,協同處置過程的污染控制執行豁免條件規定的要求;需運行轉移聯單,且在處置企業內的貯存等其他環節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6)不按危險廢物進行運輸:運輸過程可不按危險貨物運輸,運輸過程的污染控制執行豁免條件規定的要求;需運行轉移聯單。
4. 對于滿足利用或處置豁免的危險廢物,如在利用或處置前,交由另外一家企業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環節是否豁免?另外,豁免的處置環節產生的廢物是否適用衍生原則?
答:《名錄》第三條規定“列入本名錄附錄《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中的危險廢物,在所列的豁免環節,且滿足相應的豁免條件時,可以按照豁免內容的規定實行豁免管理”,預處理環節不在所列的豁免環節,因此,該環節不能豁免。另外,《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僅豁免了危險廢物特定環節的部分管理要求,并不是豁免其危險廢物屬性。因此,豁免的處置環節產生的廢物仍應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GB5085.1~7)《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 298)等確定其危險廢物屬性。
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
本清單各欄目說明:
1.“序號”指列入本目錄危險廢物的順序編號;
2.“廢物類別/代碼”指列入本目錄危險廢物的類別或代碼;
3.“危險廢物”指列入本目錄危險廢物的名稱;
4.“豁免環節”指可不按危險廢物管理的環節;
5.“豁免條件”指可不按危險廢物管理應具備的條件;
6.“豁免內容”指可不按危險廢物管理的內容;
7.《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有其他豁免管理內容的,按照該目錄有關規定執行;
8.本清單引用文件中,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清單。
三、什么是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
固體廢物從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全過程均存在污染環境的風險,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是指在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制定明晰的固體廢物管理策略和適合實際情況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路線,防止固體廢物對環境產生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四、固體廢物一般是如何處理的?
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 ①利用礦物廢料作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填墊材料,冶金、化工和輕工等工業原料。
②利用含碳、油或其他有機物質的廢物從中回收能源。③利用含有土壤、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廢物作土壤改良劑和肥料。防治固體廢物污染和利用固體廢物資源的主要措施為: ①改革生產工藝,少排廢物:提高產品質量,生產使用壽命長的產品,使物品不致很快變成廢物。采用精料,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物排放量。例如在選礦工序中,提高鐵礦石品位,可以少加造渣劑和焦炭,從而減少高爐渣的排放量。工業先進國家采用這種方法后,高爐渣排放量比原來可減少一半以上。②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改革傳統工藝,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使生產第一種產品的廢物,成為第二種產品的原料,使生產第二種產品的廢物又成為生產第三種產品的原料等等,最后只剩下少量廢物排入環境,這樣能取得經濟的、環境的和社會的多方面的效益。③把固體廢物納入資源管理范圍:制訂固體廢物資源化方針和鼓勵利用固體廢物的政策。建立起固體廢物資源化體系,把有明確用途的廢物納入資源分配計劃;暫時不能利用的廢物作為后備資源儲藏起來。④制定固體廢物的管理法規:有關防治固體廢物的污染和利用固體廢物的政策都通過立法手段體現出來。一些國家都制定固體廢物管理法規以及環境標準。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目次總則1.目的2.工作原則3.編制依據4.適用范圍5.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6.預測,預警7.報告方式8.響應程序與協調內容9.應急結束10.后期評估總則:為建立健全公司環境風險事故應急機制,快速,科學地進行環境風險事故應急處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1.目的為有效防范環境風險事故發生,迅速,有效的處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職工身心健康,確保環境安全,特制定本案。
2.工作原則2.1預防為主。
通過宣傳教育,增強職工防范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的意識;堅持不懈地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對我公司各類污染源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事故及其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預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2全面覆蓋。
對廠區內大氣、水體、固廢、噪聲等各環境要素全面覆蓋,全面監控,以保證環境信息的完整性、連續性。
2.3突出重點。
重點區域內的污染源實施重點監控。
3.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4.適用范圍凡屬我公司范圍內發生的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的控制和處置行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適用本預案的規定。
4.1因自然災害影響而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風險事故。
4.2危險化學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環境風險事故。
4.3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其它嚴重污染事故。
4.4生產過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4.5其它突發性環境風險事故。
5.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由生產廠長負責公司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應急處置。
公司應急處置設公室,由車間主要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責任是: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故的預測、預警、監測工作;制定和完善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組織預案演練:組織突發環境事故應急處置人員進行有關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收集突發環境事故發生、發展及處置的有關信息,掌握動態,適時分析,組織實施各項預防控制措施。
6.預測、預警在得知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發生后,生產廠長應當立即趕赴現場調查了解情況,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繼續擴大,對突發環境事故的性質和類別作出初步認定,并把初步認定的情況及時上報。
7.報告方式與類型7.1通常有口頭報告、電話、書面報告等。
7.2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
初報在發現和得知突發環境風險事故后上報、通常采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的類型、發生時間、發生地點、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數量、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況。
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通常通過書面報告,視突發環境風險事故進展情況可一次或多次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有關確切數據、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危害程度及采取的應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在突發環境事故處理完畢后上報。
通常采用書面報告,處理結果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的措施、過程和結果,突發環境風險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責任追究等詳細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應當在突發環境風險事故處理完畢后立即報送。
8.響應程序與協調內容8.1基本響應程序發生或即將發生突發環境風險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實后,生產廠長要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有關人員進行先期處置。
先期處置可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如下應對措施:(1)實施緊急疏散和救援行動;(2)緊急調配公司應急處置資源用于應急處置;(3)劃定警戒區域;(4)實施動態監測,進一步調查核實
六、固廢三防措施是什么內容?
為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固體廢物。
產品應當采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可以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農用薄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