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污染減緩措施包括哪些內容(環保檢查怎么應對?)
一、環保檢查怎么應對?
首先要自查,看有沒有不達標的地方。如果有就提前整改到位。具體要注意以下10大事項:
1、有沒有環保手續沒有辦,未批先建的話,可能罰款、停產。
2、檢查環保“三同時”驗收有沒有通過,否則屬于久投未驗,很有可能罰款。
什么叫三同時驗收?新環保法有個規定是: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
3、污染排放濃度、污染物排放總量,這兩個指標有沒有超?
如果有指標超了,得找出原因,減下來。
順便說一下污染物排放總量,它是說排了多少污染物,比如廢水,總量是指你們公司排放的重量。而污染排放濃度不一樣,它是說污染物里所含有害成分的濃度。
有些工廠以前喜歡玩一個花樣,比如排放廢水,污染濃度超標了,沒法排放,就用清水稀釋,檢測不超標。但是注意,污染物總量現在控制了,你加清水稀釋,就可能導致總量超標。
4、檢查在線監測儀,看看數據是否超標。
有規定是,自動監控設備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傳輸數據時,應當及時檢修并向環境監察機構報告,必要時應當采用人工監測方法報送數據。
切記,別對監控數據動手腳,這個查出來,后果很嚴重。真沒必要為了多一些利潤,鋌而走險。
5、特別要注意,檢查你們家的污染處理設施,運行還正常嗎?
環保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汽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法實施細則等多部法律,對不同的處理設施都有要求,注意認真看。
反正都是規定死了的:污染處理設施,必須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設施的,要報環保部門批準。
6、檢查你們家的危險廢棄物,有沒有依法處置,處置是否得當。
比如有沒有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物。還有就是,你如果是委托第三方公司處理,要檢查對方到底有沒有經營許可,有沒有超出經營許可范圍。
7、有沒有制定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有沒有備案,備案后有沒有演練。如果沒有,可能被處罰哦。
8、有沒有領排污許可證,年度排污申報工作,有沒有做好。
排污申報登記制度有專門的規定,在《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里,對這個都有規定,不是開玩笑。
9、排污稅繳了嗎?
今年1月1月起,《環境保護稅法》實施,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污染物,要征稅了,而且是稅務部門來征。
10、環境信息公開有沒有做好?
這事兒從2015年就有專門的政策,《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就是管這個的。
如果是上市公司,證監會與環保部簽署了《關于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用來督促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的。
這個環境信息公開,你家廠子旁邊的居民也盯著。環保督查組收到的舉報案例里,很多都是公眾舉報,你影響了別人的生存環境,誰能受得了。
二、固體廢物處置條例?
5.3 處置
5.3.1 廢棄物的處置必須委托有關廢棄物處置單位進行合法回收,若是私人清運,要與承包清運人簽訂廢棄物處置保證書,說明廢棄物流向,以避免污染環境。
5.3.2 在廢棄物清運時,在填寫廢棄物清運時,要填寫《廢棄物清運處理記錄表》、出門證。
5.3.3 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危險廢棄物,必須由環保機構認可,具有危險廢棄物收購許可證單位進行處置,若暫時找不到處置單位,公司應對危廢做好儲存防護工作
5.3.4 生產部負責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各類廢棄物的儲放情況。
5.4 異常處理。
5.4.1 各類廢棄物的儲放區位置進行檢查,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若有異常則要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處理。
5.4.2 當廢棄物的產生量較多時,由責任部門通知有關方面清運。
6. 相關文件
《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7. 記錄
廢棄物處理統計表(一般廢棄物)
廢棄物處理統計表(危險廢棄物)
固體廢棄分類基準表
分類示 例處 理 方 法廢 棄 場 所
危險廢棄物
熒光屏、鉛蓄電池、充電電池、一般電池、復印機感光鼓、激光打印機硒鼓、壓力容器瓶、有毒有害化學品容器、日光燈管。廢棄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危險品物區
生產廢棄物
1.廢紙、廢紙隔板、廢商標、廢報紙、廢雜志等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紙皮區
2.廢白紙、打印廢紙、廢玻璃等 再利用(委托外部)
3.金屬:不良金屬物品、水龍頭、刀片、鋼尺、鐵夾、打包扣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金屬品區
4.塑膠類:塑料手套、塑料瓶(蓋)、塑料夾、打印機盒、塑料布、塑料桶、塑料尺、打包扣、打包帶、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塑膠品區
5.橡膠類:廢輪胎、廢橡膠物品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橡膠品區
6.玻璃: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片、電腦保護屏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玻璃品區
7.木材:木箱、木條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木材區
8.不回收生產廢棄物:廢折疊椅子、單向軸承螺絲刀、帶軸(金屬)滾輪 電源插座等 廢棄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工業廢棄物區
9. 食堂泔腳水 (委托外部)
一般廢棄物不屬于以上兩類物品的其他廢棄物:手紙、名片、毛巾、條紋膠帶、膠卷、膠布、帶膠膜紙、碎紙屑、清掃垃圾、植物葉子、工鞋、拖把、掃把、口香膠、磨砂紙、煙頭、煙灰、果核皮、油性筆、白板筆、建筑垃圾、砂輪、陶瓷品、衛生垃圾廢棄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一般垃圾區
三、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內容?
1.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包括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7項內容。
2.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交通運輸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及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完善國控站點周邊重點區域管控機制等5項內容。
3.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包括加強重點考核斷面達標整治,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太湖流域綜合整治攻堅戰和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等5項內容。
4.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包括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治理、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強化危廢全過程監管6項內容。
5.深入打好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生態質量提升攻堅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和應急管理等5項內容。
6.深入打好群眾環境權益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噪音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推動餐飲行業綠色規范發展、綜合治理惡臭污染、切實解決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等5項內容。
7.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包括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完善資金投入機制、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效能、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等6項內容。
四、固廢車輛需要配備什么安全措施?
1. 車輛需要配備反光標志和警示燈。這是因為固廢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會產生鐵屑、石子等物質,較易傷及其他車輛或行人。而反光標志和警示燈的設置可以提醒其他路人和車輛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2. 車輛需要裝備卸貨平臺和防滑措施。在固廢車輛運輸過程中,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性質,若沒有卸貨平臺和防滑措施,容易造成物品倒落和碰撞等安全事故。卸貨平臺可以使垃圾容易卸下,且防滑措施可以增加固廢車輛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避免滑落和碰撞等意外。
3. 車輛需要定期進行安全維護和檢修。這是因為固廢車輛運輸垃圾過程中,車輛易受損,如輪胎損壞、制動失效、前燈故障等等。若固廢車輛不定期進行安全維護和檢修,容易導致行駛中突發意外事故的發生。因此,定期進行安全維護和檢修,確保車輛的正常運行和交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4. 車輛需要配備消防器材。在垃圾堆場或堆放區域內,如果遇到垃圾自燃或者著火等意外事件,消防器材可以第一時間抑制火災,保護場地及周邊環境的安全。消防器材包括滅火器、泡沫槍、水泵等。對于固廢車輛而言,在運輸垃圾的過程中隨身攜帶消防器材非常必要,保護人員和環境的安全。
5. 車輛需要配備駕駛員和隨車工人的個人防護裝備。駕駛員和隨車工人所處的垃圾場環境復雜,容易接觸到有害物質和細菌,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容易導致身體受損和疾病的傳染。個人防護裝備包括防護服、手套、口罩、護目鏡等,在工作時全程佩戴保障人員的身體健康。
五、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
1. 減少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潔能源、減少機動車使用、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等方式來減少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廣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并且有利于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3. 加強環境監管:加強對企業和個人對環境的影響的監管,嚴格執法,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和懲罰。
4. 建立生態保護區: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減少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5. 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鼓勵人們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包括節約能源、減少垃圾、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6. 加強公眾教育: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意識,讓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共同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