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防治概念是什么(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
一、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
固體廢物在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其本身含有的和產生的有害成分,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
1)侵占土地方式:固體廢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處置,需占用大量寶貴土地。
2)污染土壤方式:固體廢物及其淋洗和滲濾液中所含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結構,并將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產生影響。后果: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有礙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同時會在植物有機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及人體健康。
3)污染水體方式:世界范圍內,有不少國家直接將固體廢物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甚至將海洋當成處置固體廢物的場所之一,這是有違國際公約、理應嚴加管制的。后果:固體廢物棄置于水體,將使水質直接受到污染,嚴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影響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堆積的固體廢物經過雨水的浸漬和廢物本身的分解,其滲濾液和有害化學物質的轉化和遷移,將對附近地區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資源造成污染。縮減江河湖面有效面積,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4)污染大氣方式:堆放的固體廢物中的細微顆粒、粉塵等可隨風飛揚,從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廢物填埋場中逸出沼氣。后果:顆粒物、沼氣造成空氣污染,動物、人類健康危害;沼氣消耗其上層空間的氧,從而使植物衰敗。
5)影響環境衛生垃圾大量堆放成為蚊、蠅、嚙齒類動物繁殖的溫床,危害動植物及人類健康。擴展資料:固體廢物污染途徑1)進入環境的固體廢物是潛在污染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的轉化,導致有毒有害物質長期地不斷釋放,進入環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大氣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多種危害。2)工礦業固體廢物所含化學成分能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場,能形成病原體型污染
二、固體廢棄物三防指的是哪三防?
為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產品應當采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可以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農用薄膜。擴展資料: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相關要求規定: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范圍內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
2、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3、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有哪些規定?
一、“三化”原則
“三化”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采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戰略。
1.減量化:減量化意味采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資源和能源,這是治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首先要求和措施。
就我國而言,應當改變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就產生和排放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而言,法律要求其合理地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可使廢物產生量最少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2.資源化:資源化是指對已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即通常所稱的廢物綜合利用,使廢物經過綜合利用后直接變成為產品或轉化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實現資源化不但減輕了固廢的危害,還可以減少浪費,獲得經濟效益。
3.無害化:無害化是指對已產生但又無法或暫時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對環境無害或低危害的安全處理、處置,還包括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危險廢物的有害濃度,減輕和消除其危險特征等,以此防止、減少或減輕固體廢物的危害。
二、全過程的管理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運輸、貯存、處理和處置的全過程及各個環節上都實行控制管理和開展污染防治工作,這一原則又形象地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管理原則,固廢環境管理是一項集體活動,廢物產生者、承運者、貯存者、處置者和有關過程中的其他操作者都要分擔責任。
三、固廢分類,優先管理危險廢物的原則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危害特性與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廢物的危害程度與特性區別對待,實行分類管理。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二節明確規定:政府經濟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固廢產生,運輸貯存、綜合利用的管理,促進清潔生產。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工業固廢可能產生和產生的污染環境行為,杜絕工業固廢向環境排放。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三節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明確了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并且明確了建設部門對清運建筑垃圾的責任。
對含有特別嚴重危害性質的危險廢物,實行嚴格控制的優先管理,對其污染防治提出比一般廢物的污染防治更為嚴厲的特別要求和實行特殊控制,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對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專辟一章,做出嚴格的特別規定,來體現優先管理的原則。
四、鼓勵集中處置的原則
根據國內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經驗,對固體廢物的處置,采取社會化區域性控制的形式,不但可以從整體上改善環境質量,又可以較少地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還利于監督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國家鼓勵支持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集中處置的形式多樣,其中主要是建設區域專業性集中處置設施,如醫療垃圾集中焚燒爐及危險廢物區域性專業處置場所等。
四、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內容?
1.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包括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7項內容。
2.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交通運輸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及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完善國控站點周邊重點區域管控機制等5項內容。
3.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包括加強重點考核斷面達標整治,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太湖流域綜合整治攻堅戰和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等5項內容。
4.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包括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治理、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強化危廢全過程監管6項內容。
5.深入打好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生態質量提升攻堅戰、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和應急管理等5項內容。
6.深入打好群眾環境權益保衛戰。包括著力打好噪音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推動餐飲行業綠色規范發展、綜合治理惡臭污染、切實解決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等5項內容。
7.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包括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完善資金投入機制、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效能、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等6項內容。
五、固體廢物的定義與分類是什么?
凡國家制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中所列廢物類別高于鑒別標準的屬危險廢物,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管理范圍;低于鑒別標準的,不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管理。危險廢物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有關危險廢物的管理條款執行。
為促進危險廢物管理,國家頒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其中規定:
含銅廢物(hw22)屬于危險廢物的有:含有銅化合物的廢物含溴化(亞)銅,氫氧化銅,硫酸(亞)銅,碘化(亞)銅,碳酸銅,硝酸銅,硫化銅,氟化銅,硫化(亞)銅,氯化(亞)銅,醋酸銅,氧化銅鉀,磷酸銅,二水合氯化銅銨的廢物◆有色金屬采選和冶煉◆金屬、塑料電鍍◆銅化合物生產。
因此,銅鉬礦采選的固體廢物是危險廢物。
六、固廢三防措施是什么內容?
為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固體廢物。
產品應當采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可以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農用薄膜。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