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對土壤的影響有哪些(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
一、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
固體廢物在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其本身含有的和產生的有害成分,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
1)侵占土地方式:固體廢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處置,需占用大量寶貴土地。
2)污染土壤方式:固體廢物及其淋洗和滲濾液中所含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結構,并將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產生影響。后果: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有礙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同時會在植物有機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及人體健康。
3)污染水體方式:世界范圍內,有不少國家直接將固體廢物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甚至將海洋當成處置固體廢物的場所之一,這是有違國際公約、理應嚴加管制的。后果:固體廢物棄置于水體,將使水質直接受到污染,嚴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影響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堆積的固體廢物經過雨水的浸漬和廢物本身的分解,其滲濾液和有害化學物質的轉化和遷移,將對附近地區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資源造成污染。縮減江河湖面有效面積,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4)污染大氣方式:堆放的固體廢物中的細微顆粒、粉塵等可隨風飛揚,從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廢物填埋場中逸出沼氣。后果:顆粒物、沼氣造成空氣污染,動物、人類健康危害;沼氣消耗其上層空間的氧,從而使植物衰敗。
5)影響環境衛生垃圾大量堆放成為蚊、蠅、嚙齒類動物繁殖的溫床,危害動植物及人類健康。擴展資料:固體廢物污染途徑1)進入環境的固體廢物是潛在污染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的轉化,導致有毒有害物質長期地不斷釋放,進入環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大氣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多種危害。2)工礦業固體廢物所含化學成分能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場,能形成病原體型污染
二、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土壤是巖石圈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是陸地植物生活的基質,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礦物質元素和水分,是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交換的重要場所;同時,它本身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部分和無機環境部分相互作用的產物。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等性質的綜合反映,這些基本性質都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提高土壤的肥力,就必須使土壤同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土壤質地、結構、容量、孔隙度)、化學性質(土壤酸度、有機質、礦質元素)和生物性質(土壤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土壤供給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的能力,稱土壤肥力。土壤的這些條件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氣性就差,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過少,又不能滿足藥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時由于好氣菌活動強烈,土壤的有機質分解過快,也會造成養分不足。各種植物對土壤酸堿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數植物適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長。植物生長發育需要有營養保證,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鈣、鎂、硫、鐵、錳、硼、鋅、鉬等養分,其中尤以氮、磷、鉀的需要最多。在栽培過程中應注意平衡施肥,同時重視農家肥的利用,以利改良土壤。
土壤膠體上吸附的交換性鋁和土壤溶液中的鋁離子,它是一個重要的生態因子,對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長和演替有重大影響;在強酸性土壤中含鋁多,生活在這類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鋁甚至喜鋁(帚石蘭、茶樹);但對于一些植物來說,如三葉草、紫花苜蓿,鋁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鋁時生長受抑制;研究表明鋁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土壤緊實度對養分向根表運輸的影響也與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本身的養分含量有關。在含水量適中、施肥量合適的土壤中,中度土壤緊實有利于養分向根表運輸,這是由于中度緊實的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加大,非飽和導水率也加大,所以增加了質流和擴散,這樣會有更多的養分離子運輸到根系表面。但如果土壤緊實度繼續增加,土壤的通氣狀況和機械阻力就成了主要限制因素,影響養分在土壤中的移動。
土壤污染破壞植物根系的正常吸收和代謝功能,通常同植物體內酶系統作用有關。銅已被公認為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銅在生物中參與鉻氨酸酥酶生理.生化作用過程。如果土壤中有效態銅含量小于6~13ppm,植物的光合作用就顯著衰退,氮的代射過程也受到影響,如果過量,銅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形成穩定冊絡合物,就會破壞植物根系正常代謝功能,引起植物冊生育障礙。土壤污染物有:(1)無機物(重金飛行員屬、酸、鹽、堿等);(2)有機農藥(殺蟲劑、除莠劑等);(3)注機廢棄物(生物可以降解和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廢物);(4)化學肥料;(5)污泥、礦渣和粉煤灰;(6)放性物質;(7)寄生蟲、病原菌和病毒。
污染物通過土壤途徑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與污染物通過大氣或水作用于植物是大不相同的。這種影響既涉及污染物在不均勻的、多相的土壤系統內部復雜的運動過程,又涉及土壤膠體與植物根膠系統之間作用。
三、廢電池處理不當對土壤的危害?
廢電池正在日益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有關資料顯示:一節電池產生的有害物質能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爛在地里的一號電池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國是電池生產消費大國,電池的年產量高達140億節,消費約100億節,占世界總量的1/3。以全國13億人口計算,假設每年每人用6節電池,那么這些電池可以污染46800億立方米的水,相當于中國全年徑流總量的1.73倍;也可使78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這相當于1.23個上海或15個浦東新區的面積。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320億節廢舊電池被丟棄,其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觸目驚心! 廢電池的主要危害在于它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物質,包括鉛、鎳、汞、鋰、鋅、錳、銀、鎘、鈉等有毒有害物質。其是汞、鎳、鎘、鉛、鋅5種重金屬物質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成為國家明令嚴格控制的危險廢物。這些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如鉛及鉛化物,能導致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中毒和其他病變,表現為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頭痛頭昏眼花和失眼、精神恍惚、疾乏無力、煩躁易怒,并伴有關節痛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手足麻木,手指可有輕度顫抖、貧血等;汞能導致精神狀態改變,如脈搏加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等疾病,使人體牙齒松動,毛發脫落,手指抖動,神經錯亂;鎘、錳能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引起金屬熱,會出現肺水腫、蛋白尿、腎臟和骨骼損害,突出癥狀是肌肉、骨關節疼痛;鎳會引起金屬熱劇烈、瘙癢和溫疹,羰基鎳可引起惡心、嘔吐、胸悶頭痛、頭暈、步態不穩等,神經系統麻痹,嚴重刺激呼吸道,從而引起炎癥和肺水腫。 廢電池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但目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把廢電池隨垃圾一起扔掉,以致嚴重地污染了生態環境,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池的生產量卻越來越大。目前全世界的電池產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存的重大問題,而加強廢舊電池的環境管理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嚴峻的課題。 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而無法飲用,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電池里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對自然環境威脅巨大的物質,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我國沿海某省的一些農民在回收鉛酸蓄電池中的鉛時,因為回收處理不當,把含有鉛和硫酸的廢液倒掉,不僅造成了鉛中毒,而且使當地農作物無法生長。專家們認為,由于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
四、固體廢物對環境和人類有哪些危害?
固體廢物對環境人類主要危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侵占土地城市生活垃圾如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和處置,將會占用農田,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地貌、植被、自然景觀等。 (2)污染土壤固體廢物如果處理不當,有害成分很容易經過地表徑流進人土壤,殺滅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土壤的結構,從而導致土壤健康狀況惡化。 (3)污染水體固體廢物可以隨著天然降水或者隨風飄移進人地表徑流,進而流人江河湖泊等水體,造成地表水的污染。而除了上述途徑以外,有些固體廢物還可能造成燃燒、爆炸、接觸中毒、腐蝕等特殊損害。另外,固體廢物還可能通過植物和動物間接地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重金屬污染等。
五、人們倒的塑料垃圾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嗎?
人們倒的塑料垃圾會對土壤造成極大的污染,而且塑料垃圾在土壤里極難降解,它不光污染土壤對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