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三化原則不包括(寫出垃圾處理的原則,以及白色污染的3R運動?)
一、寫出垃圾處理的原則,以及白色污染的3R運動?
城市垃圾處理一般遵守以下原則: 1綜合處理原則; 1廢物利用原則; 3固體廢物處理標準化原則; 4分類處理原則 ; 5及時就地處理原則。
對于固體廢物處理“三化”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采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1.減量化:
減量化意味采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資源和能源,這是治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首先要求和措施。
就我國而言,應當改變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就產生和排放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而言,法律要求其合理地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可使廢物產生量最少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2.資源化:
資源化是指對已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即通常所稱的廢物綜合利用,使廢物經過綜合利用后直接變成為產品或轉化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實現資源化不但減輕了固廢的危害,還可以減少浪費,獲得經濟效益。
3.無害化:
無害化是指對已產生但又無法或暫時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對環境無害或低危害的安全處理、處置,還包括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危險廢物的有害濃度,減輕和消除其危險特征等,以此防止、減少或減輕固體廢物的危害。
二、三化管理原則和全過程管理原則是否矛盾?
“三化”管理原則和全過程管理原則并不矛盾。?
原因如下: 固體廢物的“三化”管理原則是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即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理固體廢物,這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基本技術政策。而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集、運輸、利用、貯存、處理和處置的全過程及各個環節都實行控制管理和開展污染防治。?
這兩個管理原則并不矛盾,“三化”管理原則主要是從技術政策、技術方法角度來闡述國家關于固體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全過程管理原則是從固體廢物可能污染或影響環境的途徑來進行管理。這兩個管理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從這兩方面著手,才能真正控制固體廢物對環境可能的不利影響。
三、環境保護統計主要指標?
環保指標應該分不同場合說的,沒有一個特定的條目,這個是十一五期間國家的環境保護指標,你可以參考一下:
1.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0萬噸;
--塵(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控制在2000萬噸;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300萬噸;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65萬噸;
--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控制在2900萬噸,其中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貯存或
處置;
2.工業污染防治指標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萬噸;
--煙塵排放量控制在850萬噸;
--粉塵排放量控制在900萬噸;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650萬噸;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70萬噸;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0%;
--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0%。
3.城市環境保護指標
--50%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60%地級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按功能區劃達標;
--50%地級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和區域環境噪聲達到國家標準;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5%;
--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達到92%;
--新增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15萬噸/日;
--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
4.生態環境保護指標
--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陸地國土面積的13%以上,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萬平方公里;
--天然林和成熟林、過熟林的面積保持穩定,質量穩中有升;
--新的水土流失面積、“三化”草地面積和沙化土地面積的增速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60%;
--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率達到25%以上;
5.農村環境保護指標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到環境質量標準;
--秸稈禁燒區的秸稈禁燒率達到95%,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水排放達標率達到60%,糞便資源化率達到70%;
--農業灌溉用水基本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6.重點地區環境保護指標
四、手機電池和手機配件對環境污染究竟有多大?有誰知道個具體的答案?請給我說一下?
一塊手機廢舊電池的污染量相當于100塊普通干電池,可嚴重污染約6萬升水,而目前手機廢舊電池的回收卻處境尷尬---
這兩天,蘇寧電器河北分公司在其位于省會中山路的國貿店和電展店同時開展了回收手機廢舊電池的“綠箱子環保計劃”活動,雖然是有償回收,可應者寥寥,這讓活動組織者多少有些失望。而據筆者了解,目前如何處置越來越多的手機廢舊電池,依然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綠色回收”應者寥寥
筆者在蘇寧電器國貿店的回收現場看到,回收箱上面花花綠綠的紙寫明了回收優惠條件:一塊手機廢舊電池可獲價值100元的一份環保紀念品,如果同時在該店購買手機或手機配件,可讓利10元。
盡管回收規模不小,條件也算優厚,但被送回的手機廢舊電池并不是很多。筆者粗略地數了一下,國貿店有50塊左右,另一個回收點也是四五十塊。該公司市場策劃部部長馬雅洵介紹說,這項活動為期一個月,產生的費用從公司利潤里出。廢舊電池收上來后送到有關手機廠家處理,也沒有任何利潤可言。去年,該公司就與索愛公司合作回收過手機廢舊電池,但回收上來的數目不大,大約有一二百塊,今年估計會比去年多一些,但也不會太多。
回收廢舊手機電池的商家與廠家的社會責任感讓人欽佩,但相對于社會上數目龐大的手機廢舊電池來講,他們的努力畢竟只是杯水車薪。因為對于大部分手機廢舊電池持有者來說,他們并不知道該把這些東西送到哪里,更不知道它們對環境究竟能造成多大危害。
“綠色回收”蹣跚起步
在國貿店交了5塊手機廢舊電池的省會市民王先生告訴筆者,他用過很多手機,廢舊電池扔了不知多少塊。
要不是這次在買電器時偶然發現這個回收點,他還會像以前一樣把廢舊電池扔掉。
大多數人也像王先生一樣,對手機廢舊電池的處理方式就一個字:扔。筆者在省會范西路上隨機問了十幾個回收二手手機的人,大部分人對手機廢舊電池的處理也都是扔掉。只有個別人說如果是“靚貨”,可以“翻新再賣”。筆者調查發現,目前的手機廢舊電池基本上是兩個“出口”,一是扔掉后進入垃圾中轉站;二是隨舊手機流入不法商販手中,經過不知名的地下手機電池廠改頭換面后,重新上市。
扔掉的手機廢舊電池對環境危害到底有多大?大部分人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河北經貿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專門研究化工與環境保護的溫志英老師介紹,一塊舊手機電池基本等于100塊普通干電池的污染量,能夠嚴重污染6萬升水。手機電池中含有金、水銀、鉛、鎘等重金屬成分,如果不加處理就丟棄,會直接污染土壤和水資源,污染物如果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將嚴重危害健康。
有嚴重的污染卻沒有正確的處置方式,這便是手機電池回收問題的癥結所在。目前,一些相關單位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采取措施,但尚在起步階段,離真正實現成規模回收還有不小的距離。
石家莊市危險廢棄物處置廠副廠長王建斌告訴筆者,回收廢舊手機電池是他們的業務之一,但目前全市設置的廢舊手機電池回收箱數量很少。今年9月,他們將在市內各生活小區投放600至800個手機廢舊電池的回收箱。中國移動公司也正在與部分手機廠家在全國十四個城市舉辦“綠箱子環保計劃”,回收各種品牌的廢棄手機、電池及相關配件。這項計劃也包括石家莊市,但筆者在河北移動東風路營業廳卻沒有看到相關的回收設施,也未見有回收行動。
“綠色回收”誰來埋單
省環保局污控處正處級調研員張靜道告訴筆者,目前,國家沒有專門針對手機廢舊電池回收的政策,但今年4月國家出臺的《廢棄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同樣適用于手機廢舊電池,該政策規定對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推行“三化”原則,即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手機廢舊電池只要能回收上來,基本上就能做到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溫志英老師介紹,手機電池基本分為三種: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雖然其中都含有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金屬元素,但也包含有利用價值的金屬元素,比如金屬鈷,而且1噸廢舊手機電池可提煉出100克黃金。目前,手機廢舊電池的資源化處置技術已基本成熟,關鍵是怎樣能回收上來。
據了解,目前廊坊市美華電子廢物處理服務中心的經營范圍包括回收廢舊手機電池,不過它處理的廢舊手機來源都是海關等部門罰沒所得或是手機生產廠家送來的不合格產品,并非社會上回收來的。雖然其處理技術已比較成熟,處理效果也不錯,但如果從社會上回收廢舊手機電池,就需要有人承擔回收成本。所以,按照“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由生產企業承擔回收成本或由國家出臺配套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回收系統,這才是解決當前廢舊手機電池處置問題的關鍵。
五、什么是垃圾處理的“三化”?
固體廢物的“三化”處理,指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無害化,指通過適當的技術對廢物進行處理(如熱解、分離、焚燒、生化分解等方法),使其不對環境產生污染,不致劉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香港廢品回收處理 減量化,指通過實施適當的技術,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負和容量。
其中,前者的實施主要在于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從生產源頭控制固體廢物的產生;后者則包括分選、壓縮、焚燒等方法,對固體廢物進行處理和利用,從而達到減少固體廢物容量的目的。
資源化,指采取各種管理和技術措施,從固體廢物中回收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和能源,作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人使用。
廣義的資源化包括物質回收、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三個部分。 固體廢物的“三化”處理是固體廢物處理的最重要的技術政策,其中無害化是前提,減量化和資源化是發展方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