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再利用 現狀
我們現在廢物再利用率比較低。有很多可以再利用的廢物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回收利用。
可用于回收的物質及一些事例有以下一些
●節約用水
一個家庭的三分之一用水是在衛生間里消耗的。如果你刷牙時水龍頭一直開著,一分鐘就會有9升的水流進下水道。專家建議用淋浴代替盆浴。在馬桶水箱里放一個裝滿水的塑料瓶,這樣每次沖馬桶都可以節省一部分水。另外,刷牙的時候記著關掉水龍頭。
●拒絕使用塑料袋
塑料袋是一個很嚴重的污染源,而人們到商場購物,大多使用塑料袋,于是家家戶戶都有用不完的塑料袋,白色污染越來越嚴重。人們可以使用兩種簡單的方法減少塑料袋垃圾,一種是使用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另一種是出門購物之前帶上上次你裝物品的塑料袋。
●將空調的溫度下調1度
據統計,大約30%的二氧化碳是從我們的家庭中產生的。但只要使每家每戶的空調降低1度,一年下來就會減少10%的電費,而將室溫調低1度對你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你甚至根本感覺不到。你還可以通過早點拉上窗簾,在門窗上使用絕緣條,或保持室溫,減少開支。
●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綠色能源來自多種可再生的資源,其中包括風力發電和水電。無論你在哪里居住,如有可能,可選擇綠色能源中的任何一種。當然,在很多地區,綠色能源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這類能源的生產相對滯后。當務之急是,政府加大綠色能源技術研究的投入,產生更多的綠色能源。
●循環利用
報紙、玻璃和鋁罐等大約80%的廢物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但是,人們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在英國,每年超過50億個鋁罐可以再利用,實際只有16億個被重新利用。
●購買當地的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生產與傳統農業相比對環境破壞很少。但你應該考慮到運輸問題。你在購買有機食品時應該首先看看它是本地產的,還是外地產的,如果是外地產的,那么不管通過空運還是公路運輸、鐵路運輸,運輸工具都會產生二氧化碳,顯然,運輸的距離越近,排放量越少。
●減少廢物
即使是循環利用也是要消耗能源的,因為可循環利用的“破爛”仍然需要用卡車運輸,有些廢物還需要重新熔化。因此,人們在考慮循環利用前,最好先想一想如何減少廢物,因為80%的包裝被直接丟進了垃圾箱。專家建議,盡量購買散裝貨,買散裝水果和蔬菜,不買那些使用多層塑料紙包裝的物品,購買那些容易降解的物品。
●植一棵樹
樹木吸收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氧氣。我們每人每年平均排出11噸二氧化碳,可是,如果我們植樹的話,就可以兩相抵消。讓人欣慰的是,樹苗并不貴:每人每年只需拿出幾十元錢,就能種植幾棵足以將你排出的二氧化碳吸光的樹。
●關掉多余的燈
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是生產讓電燈亮起來的電時產生的。所以,如果你要離開房間,不要忘記關上電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使用節能燈泡,它們不僅可以延長10倍的使用壽命,能耗也只有傳統燈具的五分之一。
●在家里度假
一架波音747飛機平均每次飛行燒掉200噸燃油,航空業是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在50年內,航空業將成為這種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飛機飛行也會帶來許多壞處,例如機身后面的尾流通過反射地球表面的紅外輻射,將空氣里的熱量攔住,如果沒有飛機尾流的話,這些熱量會逃逸到太空。
現在的飛機票價格非常誘人,但越來越多的人乘飛機旅行只會使環境變得更糟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即使是最愛護環境的人也難以抵御乘坐票價低廉的客機到國外度假的誘惑。可是,需要指出的是,一架客機從英國飛到紐約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當于家用汽車一年里釋放的二氧化碳!
●充分利用視像會議
信息技術不斷進步,人們不需要再聚到一起,大家都呆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照樣可以把會議開得圓滿成功。這種會議方式有一個特別大的好處,就是有利于環保。英國進行過一項統計,去年英國電信局因為推出視像會議服務,從而減少了4.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從英國飛到紐約參加會議,飛機要制造半噸二氧化碳,坐汽車參加一次會議平均可產生32千克的二氧化碳,但一名與會者利用視像會議系統,平均每小時只會制造0.002千克的二氧化碳。
●送綠色禮物
逢年過節,送禮成為最常見的交往或聯絡感情的方式。過去人們送禮,都喜歡挑選包精致、好看的禮物,很少考慮環保。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而且一些禮品公司已經推出一系列特殊的綠色禮品,給發展中國家的人贈送一個蜂箱、一畝雨林,一頭驢子,給缺水地區贈送一個用于收集雨水的儲水罐等。禮品公司會給受禮人寄送一張卡片,提醒他們,他們已經為保護環境做了一件好事。
●紙張兩面用
僅以英國為例,為制造辦公室里使用的紙張,英國每年有超過3.5億棵樹被砍伐。所以,你最好在復印機上貼上“請利用紙張的兩面”的提示語。
●手機以舊換新
手機越來越普遍,淘汰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廢舊手機成為環境的大敵。其實,現在很多廠家推出了手機以舊換新服務,你完全可以拿你的舊手機換一部新手機。被回收的手機里的金、銀和白金鉑等金屬可以提取出來再利用。
●拔掉電器的電源開關
有統計顯示,電視每天的待機時間是17.5個小時。其他電器還包括DVD播放機、錄像機、洗衣機、洗碗機和音響等,如果人人都記得每天用完這些電器后拔掉它們的開關,節省下的電足夠大街的電燈使用。
●盡量少用私家車
以英國為例,大約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運輸業,公路運輸又占了其中的絕大部分。盡管最先進的技術使現在的汽車比過去更加省油,可是由于汽車總量增加,交通越來越擁擠,汽車尾氣排放量還是增加了。環境顧問、“超越綠色”組織主任喬安娜?亞羅表示,我們平均一年有9天呆在汽車里。她建議:“如果你需要自己駕車,那就把車速放慢。時速50英里比時速70英里可節省25%的燃油。”當然,更好的辦法就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征文:廢物再利用也是節約
河南省規模最大、鄭州市首家瓦斯發電廠正在登封磴槽集團金嶺煤礦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年利用瓦斯438萬立方米,發電2190萬千瓦時,可降低登封全市瓦斯事故發生率12個百分點。利用瓦斯發電,目前被認為是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的最有效的途徑。(據《鄭州晚報》8月18日報道)
我國每年瓦斯的實際利用率不到2%。我國在煤礦開采中所抽放的瓦斯多排入大氣成為廢氣,既浪費了資源,也污染了環境。利用瓦斯發電,把“廢氣”利用起來,意義重大。
由此看來,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垃圾和廢物的范圍要縮小很多,有很多傳統意義上的垃圾和廢物經過廢物再利用處理后,變成了新的產品,這還能叫垃圾、廢物嗎?
其實,廢物再利用也是一種節約。比如經歷過“水荒”或停水的人們應該頗有感受,淘米、洗菜的水存下用來擦地、沖廁所,洗臉的水也用來沖廁所。這時候的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平時的廢水得到再利用,這不就是節約用水嗎?試想,如果平時都能像鬧“水荒”時那樣廢水再利用,那將會節約多少水啊。這就需要人們能養成一種廢物再利用的習慣,增強節約意識。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比如垃圾分類處理,不但利于環保,還可以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收集處理后生成新的產品,這也是節約啊,是一舉多得呢。
生活中是這樣,生產中也一樣。工廠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廢氣、廢水(液)等也有很多是有利用價值的,只要經過回收處理,完全可以再次成為生產資料。如果細算下來,不但可以節約工廠的生產成本,甚至還能創收呢。據報道,湖南省再生資源行業加大廢棄物循環利用,每年為社會新增財富250億元,多么可觀的數字啊,足見廢物循環利用的價值空間有多大了。
有報道說,目前我國廢物回收利用的無序狀態十分嚴峻,大部分還處于“撿破爛”式的手工作坊階段。其主要原因是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我國首部《循環經濟促進法》已進入起草階段,預計將于2007年下半年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相信隨著法律和制度的跟進,廢物再利用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廢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就減少了對新的資源的開放,就是一種節約。
廢物再利用 飲料瓶變“大公雞”
四川新聞網-樂山晚報報訊
(實習記者 張同欣 攝影報道)為響應“創建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昨日,樂山師院的大學生與中心城區興發街社區居民在高北門“8.19”廣場開展一次利用生活廢棄物制作工藝品展覽活動。
昨天上午9:30,在該廣場上,很多市民都圍在那里,觀看“章魚”、“公雞”、“小豬”等制作精美的工藝品。記者走到跟前看到,原來這些“章魚”、“公雞”、“小豬”等都是用廢舊物品制作的。這些工藝品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幾位大學生在一旁給小朋友們講解制作過程,小朋友們顯得十分好奇,都想自己做一只“大公雞”。
其中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這些工藝品的材料其實很簡單,都是利用礦泉水瓶、廢紙等廢棄的生活用品清洗干凈后制作而成,“你看!大公雞和章魚是用飲料瓶做的,筆筒是用衛生紙紙筒制作的。”記者看到,還有很多工藝品非常漂亮,有紙盒做的小房子等等。興發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與大學生一起舉行這樣的活動就是為了向市民宣傳“勤儉節約、廢棄物再利用”。
其他資料
廢物再利用 環保又節約
近日,在吐魯番城區的主要干道,環衛部門集中安裝了近500個不同色彩的垃圾分類桶,據悉,這是我地區為促進“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又一項新舉措,這些購買安裝的垃圾分類桶是利用生活、生產所產生的廢棄物,通過科技手段加工再生而成,既環保又使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還降低了成本,環衛部門表示將逐步推廣和取代現有的環衛設施,同時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還可以將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收集處理后生成新的產品,真是一舉多得,值得推廣。目前,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料、廢氣、廢水(液)等也有很多是有利用價值的,只要經過回收處理,完全可以再次成為生產資料。如果細算下來,不但可以節約工廠的生產成本,甚至還能創收。目前我國廢物回收利用的無序狀態十分嚴峻,大部分還處于“撿破爛”式的手工作坊階段。其主要原因是法律體系的不完善。相信隨著法律和制度的跟進,廢物再利用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廢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就減少了對新的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更是一種節約。
“我不贊成簡單地談垃圾如何處理的問題,”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葉文虎教授開門見山地說,“這實質上應該是怎樣對待垃圾的問題,應該是研究為什么垃圾會成為困擾社會生活的問題。”
“人類以前的活動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自然資源為原料的生產業、加工業和對這些產品的消費上。從這個角度上說,人,就是把有用的資源消費成垃圾的動物。而且我們也習慣用生產和消費產業的發達程度對所在的社會進行評判。但是,如果我們衣著光鮮、收入很高,卻住在垃圾堆里,或者每天喝著被垃圾污染的水、呼吸著被垃圾熏臭的空氣,能說我們的社會是發達的是進步的嗎?”
葉教授最近提出了“廢物再利用是第四產業”的觀點:“人們消費過后的產品―――也就是垃圾―――本應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而且從物質運動層次和能量的角度看,退出自然循環的物質越少,世界就會越趨向于永恒。可是人類現在一面過量地向自然索取物質,另一面強迫流過人類生活的物質成為‘廢物’,退出這一循環。而日益嚴重的生活問題和資源問題又迫使人們向垃圾伸手要資源了。從垃圾產業的工作方式和性質來看,這是任何一個其他性質的產業都無法兼顧的產業。”
廢物可以成為資源而不是生產的最終結果,這一點已經漸漸被大家接受。自然界經過工業社會近300年的純粹消耗后,可供人類開采利用的自然資源已經迅速枯竭,因此人類必須尋求替代的資源,“廢物”正是最重要的選擇之一。
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自然資源中含有很多“廢物”,而“廢物”中又含有很多可被利用的“資源”。以鐵、銅、鉛、鋅為例,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只有15%,銅的平均品位更低。也就是說,在這些礦產資源中,85~95%以上的成分是廢石和尾砂。而“廢物”中,比如在生活垃圾中,鐵、銅這些礦物的含量并不比在礦產資源中的低。比如廢舊電池中所含鉛、鋅的比例就比礦產資源中的含量還高。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廢物”其實是另一類礦山。 葉教授認為,要能使廢物不廢,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機制。
“垃圾圍城,在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以前我國都是由政府投入資金和人員完成收集、處理垃圾的工作。但是,政府取之于全體民眾的資金主要應該用于提高公共的福利和生活質量,如果由政府承擔處置廢物的全部費用的話,就等于把取自于全民的資金變成了為某些企業追求更高利潤,又不計入企業成本的‘社會成本’。當政府財政難以解決垃圾無害化問題時,這些垃圾就會以有毒、有害的形態進入環境,人類共有的生存環境就為某些企業獲得利潤而付出了‘環境成本’。”
葉教授的語氣很沉重:“而且,從我們目前的現狀看,城市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每一種都由一個部門管理,每個部門要成立自己的收集和處理系統,從分工來講這有道理,但從效率來講,就是極大的浪費。對全體公民而言,完全由政府承擔廢物回收、處理或再利用的責任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因此,建立一個能使垃圾處理、再利用的企業良性運行的機制,是維持社會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環保和環衛行業就必需要開放。”
他認為這個機制可能實行的前提是:垃圾收集和處理是有利可圖的。“實踐證明,一個社會越發達,它所產生的垃圾越多,而在垃圾當中再回收利用的可能性也更多。怎么樣回收和利用以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單靠行政命令和為數不多的員工恐怕難以對付。”
據他介紹,在西方發達國家,如果有這種需要,都是由政府提出要求和條件,吸引相關企業來競標,政府從中選定最合適和最有保障的企業簽定規則詳細的合同。
“這對人民、國家和企業都有利。當然,一下子就要求我們的社會達到這一水平困難還是很大的。”葉教授說,“但是,我們首先要使全社會意識到,這樣一個行業的到來將會為大家帶來什么樣的利益。”
葉教授所在的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已經準備對企業進入垃圾收集和處理行業進行調查。“在中國,這個行業將興未興,可是前景是極好的。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垃圾構成造成了垃圾分類的細致化需要,而這需要大批的勞動力,此外,除了高新技術之外,我國在這一領域也不存在明顯的空白。如果政府有明確的政策,同時鼓勵大家的積極性,垃圾問題就不會總成為問題。”
小哥廢物再利用,簡單幾樣東西自制WiFi,還怕流量不夠用?
回答的都很精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