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甲醇汽油試點嗎
云南是甲醇汽油試點嗎
是,5月28日,昆明中醇化汽車新能源有限公司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公司目前所拓展的業務均符合國家和云南省政府的節能減排產業。據了解,中醇化集團主要從事新能源及替代能源應用裝置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其拳頭產品―汽車用加裝汽油/甲醇雙燃料系統(汽車汽油―甲醇雙燃料橋配電子噴射系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將現有的汽車加裝為燒“甲醇+汽油”的雙燃料汽車,并經科技廳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專家鑒定,認定集團拳頭產品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發布檢驗報告,認為,汽車加裝該系統后,低溫冷啟動性能、整車性能各項指標均合格,且尾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由于使用了甲醇燃料比單獨使用93#汽油省錢51.17%,同時尾氣排放污染物中非常規污物排放――塵遲―甲醛指標優于國家工信部【2012】42號文件規定的甲醛排放指標,在能源界實屬一大奇跡。
目前,全國已有80余個地區合作商、239家汽車用甲醇加注站、20000多輛出租車、駕校車、教練車、私家車在使用中醇化系統,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11年國家八部委聯合發布文件“鼓勵使用醇醚燃料汽車”。2012年工信部確定兩省一市開展甲醇試點運行。2013年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12號文件明確鼓勵“開展汽油/派消李甲醇雙燃料燃燒技術”在乘用車用汽油機上的應用。2011年5月國務院明確提出了要把云南省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和新能源示范基地。目前,云南已有文山州的第一座中醇化加注站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開遠和蒙自已投入建站,預計今年7月底可投入使用,并拓展了文山州的廣南縣、馬關縣;楚雄州、紅河州、昭通市的昭陽區等合作代理商。昆明中醇化歡迎社會各企業界有識之士共同參與分享云南汽車新能源的財富盛宴。
“十三五”稅收力量助推云南高質量跨越發展
人民網-云南頻道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圍繞八大重點產業發展、世界一流“三張牌”打造,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在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五年來,云南省衡薯各級稅務部門始終聚焦黨中央為云南明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稅務智慧和力量支持云南經濟 社會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推進“綠色稅制”為“美麗云南”添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首次把“綠色發展”納入五大發展理念,為經濟轉型升級添加強勁的“綠色動力”。為了全面落實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要求,云南省稅務部門持續推進綠色稅制建設,充分發揮稅收調節作用,與財政、環保等部門積極協作,推動搭建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2016年7月1日,全面實施資源稅清費立稅、從價計征改革后,云南省稅務部門深入貫徹落實資源稅改革工作。自改革推開以來,資源稅與礦產價格直接掛鉤,較好解決了不同品質和不同價格礦石稅負不均衡的問題,促進了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對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加強礦產品的深加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資源稅法,讓“綠色稅制”更進一步。云南省財稅等部門在資源稅法授權范圍內,擬定資源稅稅率、計征方式和減免稅辦法等有關事項,明確實行幅度稅率的應稅資源的具體適用稅率、地熱等六個資源稅目的具體計征方式、尾礦等的減免稅辦法。
“資源稅法實施后,我們公司開采的低品位礦預計每月可以減免資源稅8萬多元,全年預計減免近百萬元。這筆錢我們就可以用來更新機器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希望國家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帶動資源枯竭型企業轉型升級。”云南某鉛礦有限公司辦稅員趙壽蓮介紹說。
――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稅法。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施行,成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為確保環境保護稅法在云南順利實施,云南省稅務部門及時制定配套文件,落實稅收優惠,強化效應分析,鼓勵治污減排,成功實現制度平穩轉換、征收平穩有序。
“環保稅引導企業進入轉型增效的良性循環。”云南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敦山表示,2019年該公司投入資金99萬元,對包裝機進行加裝收塵器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享受了減按50%繳納環保稅的優惠,少繳納環保稅248.49萬元。嘗到了低排放的“甜頭氏州”,企業準備再推動環保項目改造,在轉型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五年間,云南省稅務部門立足主責主業,構建生態稅收體系,引導企業走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之路,實現“增加投入―環保稅減免―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政策導向機制作用已逐步顯現,“綠色稅制”助推綠色發展的動能正在長效釋放。
優化營商環境為“開放云南”增力
“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內企業“走出去”,更多的企業“引進來”,云南省稅務部門發揮“沿邊”和“跨境”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積極拓展稅收合作,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邊境貿易創新發展等工作,為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精準服務護航企業“走出去”。云南省稅務部門建立“走出去”重點企業聯系機制,通過實地調研、入戶走訪、稅企座談、在線答疑等多種方式,開展“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加大“點對點”“面對面”的政策輔導。
從事果蔬種植、加工,面向泰國、越南等國家銷售的云南某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級龍頭企業殲攔蔽,在談到公司這幾年發展時,公司總經理孔祥萍感慨:“公司開展出口業務后,及時收到了稅務部門的《“走出去”稅收指引》、出口退稅宣傳冊,境內外稅收宣傳輔導全覆蓋,享受的稅費優惠讓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做到有品有牌、優品優價。”
五年間,云南省稅務部門集中力量對南亞東南亞國家稅收制度、征管體制、企業涉稅風險等進行研究,組織編寫并持續更新老撾、緬甸、柬埔寨、孟加拉《國別投資稅收指南》,同時與省發改委、商務廳等部門聯動開展政策執行調研,加強對企業境外稅收風險管理培訓,為企業提供跨境稅務風險提示,合力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稅務部門不斷升級出口退稅服務,通過引入“互聯網 出口退稅”管理理念,提升出口退稅便利化水平,實現無紙化退稅申報,正常出口退稅辦理速度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以內,其中要求自貿試驗區出口企業不超過6.5個工作日,促進云南主要出口退稅產品的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優化環境助力企業“引進來”。“十三五”期間,多項穩外資稅費優惠政策相繼出臺,2017年實行的“遞延納稅優惠新政”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該政策,云南某糖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境外股東將分配利潤直接投資于在江蘇鹽城的某糖業有限公司,享受到遞延繳納預提所得稅776.94萬元。政策的有力實施,引導外資企業將分配的利潤再投資生產。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外資企業境外投資者享受遞延納稅政策分配利潤金額達19122.33萬元,為穩外資外貿提供了稅務支持。
為助力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云南稅務機關作為納稅信用重要指標的提供部門,注重“點對點”深化“銀稅互動”。在昆明市盤龍區,當地稅務部門針對需求調查中企業反饋存在資金短缺的112戶企業,輔導其進行“銀稅貸”流程操作,目前,僅建設銀行一家就累計為企業發放銀稅類貸款978筆,貸款金額共計4.25億元,有效實現“企業有發展 銀行有效益 納稅更誠信”的良性互動。
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自貿試驗區稅務部門專門招錄東南亞語言專業人才,為外籍納稅人制定“新辦納稅人套餐”,開辦外籍納稅人學堂。“我來中國經商已經13年了,是稅務部門的常客,在中國辦稅很方便,我的很多親戚都來中國做生意了。”緬甸某企業法定代表人貌索登昂說。
五年間,云南省稅務部門積極與周邊國家建立稅收交流合作機制,舉辦“瀾湄”基金中國-老撾稅務雙邊培訓班,增進共識、促進合作。組織對邊境州(市)開展“稅收服務‘一帶一路’邊境行”走訪調研活動,了解涉稅訴求,提升服務質效。同時,8個沿邊州(市)局和27個邊境縣(市)局依托當地外辦和商務部門,與毗鄰地稅務部門互訪交流,促進雙邊經貿往來。
助力脫貧攻堅為“和諧云南”鼓勁
“十三五”以來,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云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但云南仍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云南省稅務部門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凝聚全省稅務系統力量,實現政策扶貧與定點扶貧點面結合、協稅共治與三級聯動縱合橫通,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稅收優惠政策精準發力。近年來,云南省稅務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全方位、多渠道宣傳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不斷釋放稅收紅利,助力產業扶貧、創業扶貧、就業扶貧,實現精準扶貧從“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轉變。2016年以來全省稅務部門落實支持“三農”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額達184.61億元。
在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云南省會澤縣,某畜牧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小堅介紹,稅務部門將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和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銜接整合,為參與精準扶貧的企業量身定制涉稅輔導、政策宣傳、“非接觸式”辦稅等服務,公司今年已享受促進農業生產稅收優惠減免企業所得稅超過3000萬元。
“十三五”期間,中央和云南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657億元,完成云南省實施9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以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貧困人口最多的昭通市為例,2016年至今昭通全市涉及易地搬遷項目有389個,惠及人口36.24萬人,當地稅務部門認真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有關稅收政策,積極宣傳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推動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開展定點扶貧筑牢基礎。稅務干部當扶貧第一書記、鄉村百業興盛除窮根……“十三五”期間,云南省稅務部門始終把定點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全省先后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2810人,實現613個黨支部與483個掛包責任村結對共建,幫助掛鉤聯系扶貧點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前,共有148個單位、381名扶貧稅務干部獲表彰獎勵,其中,獲省部級表彰獎勵的單位13個,扶貧稅務干部14人。
在滇西深處,曾榮獲“云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貢山縣稅務局干部胡建龍,在2018年初作為最年輕的“90后”第一書記來到獨龍江鄉馬庫村時,村里的44戶獨龍族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鞏固脫貧成果、振興鄉村發展”成為他駐村工作的重點。在大力引導村民鞏固養殖技術,積極發展鄉村 旅游 業后,2018年底馬庫村被評為“怒江州鄉風文明示范村”。
五年間,在云南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像胡建龍這樣奔走在扶貧一線的稅務干部還有很多。攜同年老多病的母親和牙牙學語的兒子“一家三代人”駐村扶貧的昭通市稅務局干部蔣仕祥,引導發展烤煙、竹子、中藥材和蔬菜種植等產業,2019年實現入社群眾年戶均增收9000余元;主動請纓帶著“拐杖”扛起雙江縣小壩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擔子的臨滄市稅務局干部趙云龍,牽頭發展土豆種植,小壩子村成為了全縣的脫貧“樣板村”……
幫扶工作在于持之以恒。2018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以來,全省稅務部門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4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8億元,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1341萬余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2872.57萬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鼓勁。
站在新的 歷史 交匯點上,展望“十四五”光明前景,對稅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云南省稅務部門將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厚植有利于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稅收環境,積極做好稅收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各項工作,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服務產業升級、促進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郭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