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土壤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一、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區別?
(1)工業(城市)廢水和固體廢物在工業(城市)廢水中,常含有多種污染物。長期使用這種廢水灌溉農田,便會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積累而引起污染。利用工業廢渣和城市污泥作為肥料施用于農田時,常常會使土壤受到重金屬、無機鹽、有機物和病原體的污染。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的堆放場,往往也是土壤的污染源。
(2)農藥和化肥現代農業生產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和除草劑也會造成土壤污染。如有機氯殺蟲劑DDT、666等在土壤中長期殘留,并在生物體內富集。氮、磷等化學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都在根層以下積累或轉入地下水,成為潛在的環境污染物。
二、土壤肥沃的原因?
養分因素 養分因素指土壤中的養分貯量、強度和容量,主要取決于土壤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數量和組成。
三、土壤酸化原因?
1、土壤過度消耗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產量有大幅上升,實現了長季節栽培和反季節栽培,導致作物對土壤養分的攝取有極大增加,有的土壤全年無歇,養分持續消耗,導致土壤無法修養恢復養分平衡,造成土壤貧瘠和酸化。
2、灌溉方式不當
多雨季節的雨水集中沖刷,或是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淋溶作用加劇,導致鈣、鎂等堿性鹽基的大量流失,這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3、施肥方式不當
為了提高農作物產,化肥是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但有些種植戶在使用化肥時,施用方式不當,大量使用酸性肥料肥、偏施氮肥等,這不僅會造成土壤酸化,還會影響土壤的有機質,減弱土壤的緩沖能力。還有大氣污染所形成的酸雨也對土壤酸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土壤酸化改良方法
1、化學物品調節PH值,比如施用一些堿性物品,通過中和反應降低土壤的酸性,比如施用適量的生石灰、堿渣、氯化鈣等等。
2、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有非常大的緩沖性,能夠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改良土壤環境。
3、科學施肥、澆水,改掉不良的施肥習慣,平衡施肥、科學澆水,作物缺啥補啥,切忌盲目用肥、過度用肥。
四、土壤肥沃原因?
養分因素:指土壤中的養分貯量、強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決于土壤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數量和組成。
物理因素: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它們影響土壤的含氧量、氧化還原性和通氣狀況,從而影響土壤中養分的轉化速率和存在狀態、土壤水分的性質和運行規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長力和生理活動。
化學因素:指土壤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
生物因素: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們對土壤氮、磷、硫等營養元素的轉化和有效性具有明顯影響。
五、南方土壤酸化的原因?
這是指土壤中鹽基離子被淋失而氫離子增加、酸度增高的過程。
土壤酸化出現在以下條件下:①排水良好的土壤常有不同程度的酸化;②在氧化還原條件下氧化亞鐵氧化成氧化鐵時,土壤膠體被交換氫離子占據,可使土壤酸化;③濱海紅樹林下的硫酸鹽鹽土經排水之后,由于硫化物氧化生成硫酸,導致土壤高度酸化;④茶園土壤由于茶樹富集鋁而使土壤活性鋁增加,引起土壤酸化;⑤酸雨攜帶的酸性物質沉積于土壤;⑥植物對鹽基離子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溶解和有機酸的解離都可導致土壤酸化。此外,在農業生產中施用生理酸性化肥也是引起土壤酸化的原因之一。酸化土壤中的氫離子和活性鋁離子對作物有毒害作用,而且在酸化土壤中磷肥的有效性降低。
六、土壤堿性弱的原因?
土壤酸堿性(pH)是土壤的重要屬性,它是受母質、生物、氣候以及人為作用等多種因素控制的。我國土壤pH由北向南漸低。華北地區堿土pH可高達10.5;而華南地區強酸土pH可低至3.6~3.8。土壤水浸提液的pH一般在4~9之間。土壤pH可分為7級。
土壤酸堿度分級指標
土壤pH與施肥的關系主要反映在土壤酸堿性對養分的有效性影響很大,這點在影響土壤養分有效性中已作了較詳細的論述。因此,了解土壤的酸堿性對施肥有指導意義,即通過調節土壤酸堿性來控制養分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之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七、臺灣土壤肥沃的原因?
臺灣省大部分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區屬于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2℃,1月為15℃,7月為28℃;年平均降水量2430毫米.地形多為山地,臺灣山脈海拔高,森林呈垂直變化,樹種豐富,臺灣島森林覆蓋率達55%,盛產樟、紅檜、扁柏等.被稱為森林森林寶庫.地表植被經過長期腐蝕形成腐殖質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因此臺灣土壤肥沃。
八、土壤容重下降原因?
由于擴散角的存在,也就是說,隨著深度增加,建筑物的荷載逐漸分散到邊上的土層。
這樣的話,土壤自重產生的應力與應變逐漸增加,建筑物荷載產生的應力與應變逐漸減少。
隨著深度增加土壤體積含水量出現明顯回升的趨勢,直接原因可能是 .蒸發減弱,根系分布減少 ,地表徑流增加
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規律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體積含水量和土壤質量含水量均有大幅度的變化,且隨著海拔的升高,均呈現先減小后變大的趨勢。在0-10 cm的土層中,土壤容重的大小隨著海拔的升高逐漸減小,在10-30 cm的土層中,土壤容重的大小隨著海拔的升高呈現單峰曲線變化,>5 mm、0.5~1 mm粒級的土壤水穩定性團聚體隨著海拔的升高呈遞減變化,1~2 mm、2~5 mm粒級的土壤水穩定性團聚體隨著海拔的升高呈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而0.25~0.5 mm粒土壤水穩定性團聚體級隨著海拔的升高呈遞增趨勢。
九、土壤退化原因?
土壤肥力衰退導致生產力下降
土壤退化,是在各種自然尤其是人為因素影響下,所發生的不同強度侵蝕而導致土壤質量及農林牧業生產力下降,乃至土壤環境全面惡化的現象
十、白色土壤形成原因?
原因是氣候干旱、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過高及海水浸漬是土壤積鹽。
土壤顆粒通過不同的堆積方式相互粘結而形成土壤結構。除砂土外,土壤顆粒在自然條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結構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土壤質地對土壤生產性狀的影響也是通過土壤結構性表現出來。
土壤結構的類型有片狀的、塊狀的、柱狀的和小顆粒粒狀的。在旱地表層常出現片狀的土壤結皮和板結層。
在荒漠、半荒漠地區土壤表面由于苔蘚、地衣、地錢、真菌、細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長而形成的一個復合的生物—土壤片狀結構,又稱為荒漠生物結皮,是沙地固定狀況的重要標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