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環境的影響主要通過(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環境的影響主要通過什么進行)
一、農業廢棄物對自然的影響?
傳統畜舍生產的畜禽糞便可以及時用于農業生產,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但是,大規模養殖造成的畜禽糞便污染相對集中,沒有足夠的土地承載大量畜禽糞便污染。同時,種植業和水產養殖的分離使得水產養殖廢棄物無法直接返回農場,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
一、對水體有害
農業廢棄物未得到妥善處理或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如果不加以處理,會增加水中微生物數量、有機物和懸浮物含量,改變水體的生化特性,破壞水環境的生態平衡。隨著農村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畜禽糞便總量不斷增加,氮磷總量已大大超過農田的承載能力。不可吸收氮、磷營養鹽已成為主要水體的重要污染源。
二、對土壤的危害
施用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含量。然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物質如果不經無害處理直接施用于土壤,最終將降解為氨、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如果施用量過大,將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這導致有機物不完全降解、厭氧腐蝕、土壤硬化和水滲透性降低。過量的亞硝酸鹽還將通過雨水侵蝕污染地下水,對人類和牲畜飲用水構成巨大威脅。這種污染很難控制,并將成為持久性污染。
三、對大氣的危害
農場排放到大氣中的灰塵、氣體、氣味和微生物會污染周圍環境,對人畜健康構成威脅。例如,硫化氫是一種有異味的有害氣體,是酸雨的主要來源。氨會破壞呼吸道粘膜,引起呼吸道疾病。甲烷的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隨著甲烷排放量的增加,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嚴重。
以上就是關于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一般危害,我們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不難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而不顧環境的保護,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
二、農業固體廢棄物特點?
桔桿是主要廢棄物不易腐爛戰具空間
三、固體廢棄物對環境會造成哪些污染?
固體廢物在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過程中,其本身含有的和產生的有害成分,會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
1)侵占土地方式:固體廢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處置,需占用大量寶貴土地。
2)污染土壤方式:固體廢物及其淋洗和滲濾液中所含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結構,并將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產生影響。后果: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有礙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同時會在植物有機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及人體健康。
3)污染水體方式:世界范圍內,有不少國家直接將固體廢物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甚至將海洋當成處置固體廢物的場所之一,這是有違國際公約、理應嚴加管制的。后果:固體廢物棄置于水體,將使水質直接受到污染,嚴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影響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堆積的固體廢物經過雨水的浸漬和廢物本身的分解,其滲濾液和有害化學物質的轉化和遷移,將對附近地區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資源造成污染。縮減江河湖面有效面積,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4)污染大氣方式:堆放的固體廢物中的細微顆粒、粉塵等可隨風飛揚,從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廢物填埋場中逸出沼氣。后果:顆粒物、沼氣造成空氣污染,動物、人類健康危害;沼氣消耗其上層空間的氧,從而使植物衰敗。
5)影響環境衛生垃圾大量堆放成為蚊、蠅、嚙齒類動物繁殖的溫床,危害動植物及人類健康。擴展資料:固體廢物污染途徑1)進入環境的固體廢物是潛在污染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物理或生物的轉化,導致有毒有害物質長期地不斷釋放,進入環境,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大氣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多種危害。2)工礦業固體廢物所含化學成分能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場,能形成病原體型污染
四、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途徑有哪些?
1、如將固體廢棄物簡易堆置、排入水體、隨意排放、隨意裝卸、隨意轉移、偷排偷運等不當處理,破壞景觀,其所含的非生物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進入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對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系統造成一次污染,破壞生態環境。
2、將有害廢棄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澤或通過管網排入水體,或粉塵、容器盛裝的危險廢氣等大氣有害物排入大氣,不僅導致水體或大氣污染,而且還導致污染范圍的擴大,后果相當嚴重。
3、長時間不當儲存與堆置過程中,廢棄物堆體滋生霉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加速老鼠、蛇和蚊蟲等生物體的繁殖與生長,帶來疾病和疾病傳播危險。
五、固體廢棄物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
堆放占用土地,破壞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風沙揚塵等;滲濾液污染環境水體;如果固廢中含有危險廢棄物,造成的環境問題更嚴重。
六、休閑農業對旅游環境的影響?
1、鄉村社區一般較少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得不到充分凈化,就會對水渠、河道產生污染,進而污染農田土壤、農作物。
2、農家生態旅游交通沿線,在黃金周、周末等高峰期,大量運載游客的汽車會造成空氣質量超標,而很多旅游公路兩側對綠化樹種的選擇也欠考慮,分布在沿線兩側的農田所受污染更為嚴重。
3、大量旅游者產生了大量代謝終產物,鄉村地域是否具備對這些代謝終產物的分解和吸納能力也需要認真研究;部分旅游者不負責任的旅游行為,會使大量不可降解物質進入鄉村地域。
七、曼德勒省地理環境對農業的影響?
緬甸大部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7度.曼德勒地區極端最高氣溫逾40度.1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月份.平均氣溫為20度以上;4月是最熱月,平均氣溫30度左右.6-9月是雨季,降雨量因地而異,內陸干燥區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區3000-5000毫米.地形特征:緬甸地形北高南低,地形結構呈馬蹄狀.東、北、西部均為高山和高原,中央為平原, 從北向南一馬平川.緬甸境內有三條平行的山脈,由北向南延伸,即優瑪山脈、勃固山脈和撣邦高原.海拔5881米終年積雪覆蓋的哈卡玻-日則峰是東南亞地區最高峰.這些山脈把整個緬甸分成3個江河體系,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均從北向南流淌,注入大海 .其中,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水系,全長2170公里,流入印度洋.農業發展的有利因素:終年高溫,熱量充足;年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南部平原面積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而廉價;農產品消費市場廣闊;農業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季風氣候易發生水旱災害;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不足;農業技術水平低,農業生產憑經驗.
八、農業固體廢棄物的四化是什么?
針對五類不同農業廢棄物特點,優化集成技術方案,探索有效利用路徑。對于畜禽糞污,分類采取干濕分離或沼氣轉化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對于病死畜禽,通過專業化無害化處理中心集中處理;對于農作物秸稈,采取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種方式綜合利用;對于廢舊農膜及廢棄農藥包裝物,探索基于市場機制的回收處理再利用機制
九、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通過哪些途徑?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對處置作了明確定義,處置是指將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縮小固體廢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份的活動,或者將固體廢物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
處理則沒有查到明確的定義,個人理解,處理更多是強調過程和方法,處置更多是強調活動及最終的消納。
十、大宗固體廢棄物的含義,以及區別工業固體廢棄物?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是指我國各工業領域在生產活動中年產生量在1,000萬噸以上、對環境和安全影響較大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和電石渣。
工業固體廢物(產業廃棄物)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各種廢渣、粉塵及其它廢物等。如化學工業的酸堿污泥、機械工業的廢鑄砂、食品工業的活性炭渣、纖維工業的動植物的纖維屑、硅酸鹽工業的磚瓦碎塊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