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固體廢物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
一、石油開采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
01、首先會產生氣候和環境問題,大量開采使用石油,會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全球變暖,空氣中的硫元素也會增加,造成酸雨,對土地、植物和生物都會帶來危害。
02、地表下沉,我們知道,石油是沉積在地下經過很多年的沉淀而形成的的,人類短時間內大量開采,必定會讓地面下在一定程度上鏤空,再加上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的建設。地表早晚會不堪重負,緩慢下沉。雖然不明顯,但是時間長了肯定會導致地面下降,導致部分地區海平面高于地面,從而被海水淹沒。
03、會對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帶來毀滅性的傷害,過量使用使用會產生酸雨,對土壤會帶來嚴重的危害。一些動植物都要依靠土壤生活,破壞土壤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終將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04、石油的形成至少要經過200多萬年,有的甚至長達億萬年,可以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過度開采,終會將地球上的石油開采完畢,那時候。交通工具無法運行,電廠發電也會面臨困難,我們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可以說到時候地球將會陷入癱瘓狀態。
二、破壞森林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
1、二氧化碳-大量的積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顯著升高,在生態和地球化學方面造成災難。 2、一氧化碳-大量積累會破壞同溫層的平衡。 3、二氧化硫-污染大氣,形成酸雨酸霧腐蝕某些合成纖維及金屬設備,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4、一氧化氮-是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罩中的主要成分,影響人的呼吸道。 5、碳酸鹽-造成河流湖泊污染。 6、汞-污染食品,尤其是海產品,人體中積累會損害神經。 7、石油-流入海中,會破壞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魚類資源,并污染海灘和港口設施。 8、鉛-影響酶和細胞的新陳代謝。 9、DDT農藥-過量使用會毒死鳥類和魚類,甚至導致某些癌癥。 10、輻射-它是10大污染物質中最危險的一種,如管理不善,會引起惡性腫瘤。 二、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于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YellowRiver---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三、為什么說人口劇增會帶來環境問題?
人口急劇增加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首要環境問題。據統計,世界人口在1830年為10億,1930年為20億,1960年為30億,1975年為40億,1987年7月11日為50億,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達到60億。從人類200多萬年歷程中人口達到10億,到目前超過60多億的短短170年時間,每增加10億人口的時間分別為100年、30年、15年和兩個12年。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每年8000萬的速度增長,其中發展中國家速度更快,是發達國家的2倍以上。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20世紀初,我國的人口不足4億,到50年代初為4。5億,現在人口已經超過13億。我國在50年代初鼓勵生育,到1974年人口增長到9億,平均每5。
3年增加1億。在實施計劃生育的國策后,人口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平均每7年增加1億,同期我國的經濟發展高速增長。可見,控制人口增長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人口急劇增加導致人口與環境之間的嚴重失調,加劇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
首先是人口增加導致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大,加劇了資源供需矛盾。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依托和條件,但是地球上的許多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或需要很長的更替時間,其承載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約。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全球資源匱乏的危機與日俱增,如土地不斷減少和退化、糧食短缺、森林減少、淡水嚴重不足、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某些礦產、能源瀕臨枯竭等。
以土地與糧食為例,由于世界糧食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目前世界上有4億多人的飲食嚴重不足,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有1500萬至2000萬人直接死于營養不良,其中有3/4是兒童。地球表面的陸地僅占1/4,但有一半的土地暫時還不能供人類利用,包括終年積雪、凍土、沙漠、陡坡山地等,而依賴有限的土地資源生活的人卻越來越多,1975年世界人均耕地0。
31hm2,目前下降到0。15hm2,減少了一半。20世紀70年代初平均1hm2地養活2。6人,目前需要養活4個人。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發展占地的不斷增加,還將使耕地面積不斷縮小。
其次,人口增加導致人類活動以及對資源的利用的增加,尤其是化石能源的利用急劇增加,加重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的活動范圍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使得生產和消費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有害廢棄物的排放量急劇增加,從而加重了環境污染,直至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氣污染,如全球氣候變暖、酸雨沉降、臭氧層破壞,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固體廢物的污染,以及噪聲、輻射、光污染等。
生態環境破壞主要有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和草原植被破壞,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海洋生態問題等。 。
四、農產品加工工業會帶來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農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副產品和廢棄物,如 谷殼、筍殼、果皮、果核、禽畜的內臟、毛、血等固體廢棄物和 各類廢水、廢氣,產生的廢棄物和廢水直接排放,會引起嚴 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大量的農產品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 堆置于環境中,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破壞了周 圍的生態景觀;污染土壤和水體,各類固體廢物在環境中長 期堆放釋放出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直接造成土壤的污染,同 時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又會通過滲漏和淋洗而進入地下水和 地表水;廢水則會直接浸入土壤和水體。
其中的大量有機物 和營養鹽引起水體的缺氧和富營養化問題;污染大氣,農產 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直接危害人體 的健康和空氣質量;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和資源能源 的浪費。
農業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本身就是難得的資源和能源,可以作為沼氣、有 機肥料、伺料等的原材料,不經處理直接丟棄,無疑是造成 經濟損失和資源能源的浪費。
五、煤炭開采可能帶來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煤層開采后處于氧化環境,酸性礦井水的形成對地下水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同時還會腐蝕管道、水泵、鋼軌等井下設備和混凝土井壁,也嚴重污染地表水和土壤,使河水中魚蝦絕代,土壤板結,農作物枯萎,影響人體健康。
六、入戶門監控會帶來哪些問題?
現在很多智能門鎖和智能貓眼會帶有入戶監控功能,有一些家庭也為了安全考慮,再入戶裝上了監控設備,其優點不言而喻,增加了安全防護,但問題也是比較明顯的,如果家庭成員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和隱私性,這種監控的存在,會造成一些社會問題的
七、環境污染會帶來哪些自然災害?
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自然災害有: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異常、水土流失、臭氧層破壞、地面沉降、赤潮、土地鹽堿化、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泥石流、海嘯、海平面上升。
減少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八、固體廢物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酸雨定義?
酸雨是固體廢物產生的二氧化硫超標而造成的
九、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或影響有哪些?
一是人口數量增加,對資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數量增長給資源帶來的壓力是對其環境產生的最基本影響。
二是伴隨著人口數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來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費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劇增。有資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鄉村,如果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就會造成環境污染。這是人口數量增多,從生活方面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三是伴隨著人口數量增長,人類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當然要帶來更多的廢棄物,處理不當也會造成環境污染。我們雖然沒有理由把人口數量增長完全等同于生產活動擴大的原因,但人口數量增長應該說是生產活動增加的推動力之一。這是人口數量增多,從生產方面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十、環境主管面試會問哪些問題?
環境主管面試一般會問你一些相一些環境相關的問題。比如說一些環境的基本知識等等。以及你打算參與工作之后有什么整改的措施,有什么計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