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及固體廢物畢業論文(土壤及固體廢物畢業論文題目)
一、固體廢物的來源、分類及危害?
1固體廢物來源 固體廢物來自人類活動的許多環節,主要包括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的一些環節。
固體廢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轉化,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采取的處理方法不當,有害物即將通過水、氣、土壤、食物鏈等途徑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一般工業、礦業等廢物所含的化學成分會形成環境污染,人畜糞便和有機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場,形成病原體型污染。2固體廢物的分類 固體廢物有多種分類方法,按其化學性質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按其危害狀況可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通常為了便于管理,我們按其來源分類,可分為礦業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城市垃圾、農業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簡稱之為礦業廢物、工業廢物、垃圾、農業廢物和放射性廢物。3固體廢物的危害 3.1侵占土地 3.2污染土壤 3.3污染水體 3.4污染大氣 3.5影響環境衛生 3.6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二、東亞土壤及植被概況?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東亞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當代的習指東亞不同于字面東亞,習慣上主要包括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5個國家,其中中國香港·臺灣·澳門隸屬于中國。 東亞的土壤類型主要有荒漠土,黃土、黑鈣土、磚紅土、灰化土、紅壤 東亞地區在植被上東南半部為季風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主要植被南方地區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地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西北部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沙漠氣候,植被帶主要是草本科植物和耐旱的樹木帶,例如胡楊林等等; 西南部屬山地高原氣候,有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到亞寒帶硬葉林垂直分布。
三、福州土壤類型及特征?
根據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福州土壤共分為5個土綱、8個亞 綱、12個土類。地帶性土壤有赤紅壤、紅壤;山地土壤垂直分布較明顯,自下而上為赤紅壤、紅壤、黃壤,鑲嵌有紫色土、粗骨土、石質土等初育土壤;平原地區 則分布著鹽土、風沙土、沖積土及水稻土等非地帶性土壤。
四、中國南方土壤酸化原因及土壤酸性改良?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指土壤酸性增加,變為強酸性、極強酸性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土壤吸收性復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交換性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堿性(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酸化是土壤風化成土過程的重要方面,導致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影響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變土壤中養分的形態,降低養分的有效性,促使游離的錳、鋁離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
土壤吸收性復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交換性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堿性(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
酸化是土壤風化成土過程的重要方面,導致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影響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變土壤中養分的形態,降低養分的有效性,促使游離的錳、鋁離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
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我國南方土壤本來多呈酸性,再經酸雨沖刷,加速了酸化過程;我國北方土壤呈堿性,對酸雨有較強緩沖能力,一時半時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脊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作物減產。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于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
土壤酸度的兩大類型
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直接反映,其強度用pH來表示。土壤pH越小,表示土壤活性酸越強。
潛性酸:其由交換態的氫離子和鋁離子等離子決定。當這些離子處于吸附態時,潛性酸不顯示出來。當它們被交換入土壤溶液后,增加其氫離子濃度,才顯示出酸性來。是可逆的過程。
土壤酸化的原因
1、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強烈,鈣、霉、鉀等堿性鹽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
2、施石灰、燒火糞、施有機肥等傳統農業措施的缺失,使耕地地土壤養分失衡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3、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長期施用尿素也造成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的危害
1、土壤酸化抑制根系發育: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結,使根系伸展困難,發根力弱,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小樹,老僵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長勢弱,產量降低。土壤酸化加重農藥浪費:酸化土壤中植物長勢減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不得不增加施藥量。
2、土壤酸化可導致: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很低。土壤酸化導致肥料流失嚴重,肥料利用率不足30%!土壤酸性不單使70%的氮素的流失,同時也使60-80%的易生成不溶性物質的磷鉀成份吸收不了,加上酸性導致根系生長弱及養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結果導致大量使用化肥,作物卻生長緩慢,病害多,產量低,品質差,造成投入增加,效益大幅度降低。
3、土壤酸化可導致:作物營養不良,缺素癥嚴重,如蘋果苦痘病、紅點、根瘤、叢葉、花葉、果銹病及梨鐵頭、斑點、雞爪印等缺素癥及病毒等病頻繁發生。樹勢抗逆力弱,容易受病菌侵蝕,用再好的藥也控制不了病害的發生!免疫力差,抗逆性弱,病害爆發。由于土壤酸化,改變了土壤微生態環境,根際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量繁殖,且這些病害控制困難。
4、土壤酸化可導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種群變化,細菌個體生長變小,生長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機質及其蛋白質的主要微生物類群芽孢桿菌,放線菌、甲烷極毛桿菌和有關真菌數量降低,影響營養元素的良性循環,造成農業減產。特別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細菌和固氮細菌的數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對農作物大為不利。
土壤酸化的綜合治理
1、施用石灰,調酸補鈣。施用石灰,一調酸二補鈣,調節酸堿,可以增加養分的有效性,所以,調酸(施石灰)就相當于施肥。秋收后,把地里的秸稈雜草收拾干凈,畝撒生石灰100公斤,翻耕,鈀勻。但宜少量多次,不宜多施。
2、熏制火糞,一舉多得。用地里的秸稈和天邊地角的雜草熏制火糞,也是治理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火糞呈堿性,含鉀較多,有調節土壤酸堿度和不鉀的作用,土家先民就是靠施用火糞維持土壤的酸堿平衡和鉀元素的平衡。
3、施有機肥,平衡酸堿。有機肥有極大的緩沖性,有調節土壤酸堿度的作用,長期施用,可以平衡酸堿,培肥地力。覆蓋栽培,減輕淋溶。在農業生產中覆蓋栽培(地膜覆蓋和草覆蓋),減輕降水對土壤的沖帥,降低土壤中堿性鹽基的淋溶。
4、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按土壤按作物需求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酸化,施用氮肥時,選擇碳酸氫銨,2.7公斤碳酸氫銨相當于1公斤尿素。
5、實行水旱輪作,改善理化性狀,酸性土實行水旱輪作(2年—3年—換)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狀,又能有效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同時又利于有機質的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的整體效益。一般輪作田比沒有輪作田增加效益達20%以上。
6、施用硅肥。硅是水稻等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硅肥呈堿性,增施硅肥,可中和土壤酸性,補充硅素營養。具體方法按照不同硅肥品種的說明合理施用。
7、施用土壤調理劑。土壤酸度調理劑種類繁多,作用不盡相同,應用效果也有差異。施用土壤酸度調理劑前要先進行試驗,選擇質量過硬、效果良好的品種。
五、福州主要土壤類型及分布?
根據全國和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福建土壤劃分為:鐵鋁、初育、半水成、鹽堿、人為等5個土綱。赤紅壤、紅壤、黃壤、石質土、紫色土、石灰(巖)土、新積土、風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水稻土等13個土類,26個亞類。森林土壤主要是赤紅壤、紅壤和山地草甸土。
六、以色列怎樣改良土壤及沙漠?
以色列于1948年建國。當時,荒漠化處于發展過程中。北部的半濕潤干旱地區和半干旱地區,土壤鹽堿化,自然植被減少,生態環境惡化,一些地方出現荒漠化現象。南部的干旱地區,生態和水文作用受到破壞,生態系統的服務作用被削弱,造成土地生產能力逐漸地全面衰退。當時人們沒有認識到荒漠化的影響,仍然過度地使用土地,使得旱情增加,荒漠化擴大。
為防治荒漠化,以色列采取了一些辦法,在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同時,恢復已經荒漠化的土地。如,制止亂砍濫伐及過載放牧、大規模植樹造林、排水、開發水資源、減輕對土地的使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化農業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荒漠化地區得到治理,生態系統逐漸恢復,防止了進一步荒漠化。依靠農業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推廣服務相結合,依靠農業和體制創新,使農業發展具有了可持續性,避免了半干旱地區的鹽堿化,并利用這些經驗加上“北水南調”工程,對以色列中部和南部半干旱地區和大部分干旱地區,甚至超干旱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防治荒漠化工作。
七、吊蘭的養殖適宜土壤濕度及土壤ph值?
養植蘭花的土壤酸堿度以PH值4.5-6.5之間為宜,土壤應見干見濕,但空氣濕度以保持在70%為宜。
八、固體廢物區別?
區別分為有害無益、可回收再利用
九、固體廢物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及處理方式?
⑴污染水體。
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
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料、霓虹燈管、電池、朱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涂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制自來水管、防銹涂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污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
我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污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污染大氣。
固體廢棄物中的干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污染土壤。
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占土地。
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顯眼 固體廢棄物處理通常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1)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場壽命的預處理技術。
壓實是一種普遍采用的固體廢棄物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壓實處理。
適于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還有垃圾、松散廢物、紙帶、紙箱及某些纖維制品等。
對于那些可能使壓實設備損壞的廢棄物不宜采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2)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尺寸減小,預先必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
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使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更容易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用的低溫破碎和濕式破碎等。
(3)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定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質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選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
根據不同性質,可以設計制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
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4)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過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棄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理解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特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
這樣的固化產物可直接在安全土地填埋場處置,也可用做建筑的基礎材料或道路的路基材料。
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以分為水泥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自膠質固化等。 (5)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把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于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采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占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提供能源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歐洲國家較早采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廢棄物,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并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于土地緊張,采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于發電。利用焚燒爐發生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于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例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污染,設備銹蝕現象嚴重等。 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C)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于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的顯著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6)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種種技術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十、楊梅栽培土壤及溫度條件?
一、楊梅對溫度的要求
楊梅屬于常綠果樹,喜溫暖氣候,較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要求年平均溫度在15~20℃,最低溫度不低于-9℃的氣候條件。一般以1月平均氣溫為3℃,7月不低于29℃,花芽分化期適宜溫度為20~25℃。高溫干燥對楊梅生長不利,特別是烈日照射,易引起枝干枯焦而死亡。
楊梅開花期的氣溫在5℃以上,結實良好。若氣溫降至2℃以下,影響開花受精。0℃以下,花器受凍,落花嚴重。幼果期溫度高于35℃,就會形成大量落果,或是果實糖分減少,酸分增多,品質下降。
二、楊梅對土壤的要求
種植楊梅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含沙礫的沙質紅壤或黃壤沙礫土為宜。如土壤肥沃空隙度大,有利于根系生長,楊梅喜酸性土,以PH值5~6為宜。在有蕨類、櫟、杜鵑、桃金娘、松樹等生長的地方,就能種植楊梅,且生長好。楊梅樹適宜種植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區種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