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污水的ph值?
一、養殖污水的ph值?
《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養殖水體PH值范圍為6.5—8.5,這是魚類生長的安全PH值范圍, 魚類苗種培育階段的最適PH值為7.5~8,成魚養殖階段的最適PH值為7~8.5。
PH值小于6.0時,水體中魚類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
PH值過高時,離子銨(NH4+)轉變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體為強堿性,腐蝕魚類的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嚴重時使魚窒息。強堿性的水體還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
二、養殖污水回用水質要求有哪些?
我國是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污水處理后回用是我國未來水處理和分質供水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對畜禽養殖業生產過程中大量沖洗用水以及對水質要求較低而言,顯得更為重要,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養殖污水回用的水質相關規定。
國家現有的污水再生利用標準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 18921―2002),畜禽養殖業污水回用可以參照其中的指標內容執行,僅限用于圈舍地面沖洗,但必須對沖洗圈舍地面回用水加強消毒處理,嚴格控制其中病原微生物。
三、養殖污水處理的特點有哪些
養殖污水中含有大量環鏈有機化合物(高濃度COD)、疊氮類無機化 合物(尿酸)和氨氮、懸浮物等,這些物質無論是進入水體(如排入地面水體或 滲入地下水體),還是其中的一些物質釋放進入大氣,他們都會直接的或間接地對動、植物產生嚴重的危害,破壞生態環境。
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可分為有機物 和無機物兩大類。無機物一般以銨鹽等形式存在,如NH4+、NH3、SCN-、CN-、 SO42-、TP等。有機物除CODcr、BOD5、SS等外,還包括脂肪族化合物、雜環類 化合物和多環芳香烴等,同時還包括石油類、動植物油類物質。污水中含有大量 的有毒有害物質,其中某些酚類化合物能使細胞蛋白質發生變性和沉淀,對各種 細胞都有直接毒害作用,還可以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其中氰化物屬劇毒物質, 進入有機體后,可與高鐵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變成氰化高鐵型細胞色素氧化 酶,使其失去傳遞氧的作用,從而引起組織缺氧而致中毒;其中大量的多環芳烴 和雜環類化合物,不少被疑為致癌和致突變物質,其中大量的有機物排入水體后, 還將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體缺氧,危害水生生物。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
水產養殖污水處理
牛羊養殖污水主要包括尿液、糞便及養殖舍地面沖洗水、料槽和飲水槽沖洗水等,污水具有有機物濃度高、氨氮濃度高、懸浮物和致病菌含量較高等特點,屬高濃度有機廢水。這種污水若不經處理直接外排,會使水中固體懸浮物、有機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從而改變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群落組成,使水質變壞;且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還會通過水體或通過水生動植物進行擴散傳播,危害人畜健康。此外,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糞污雖是嚴重的污染源,但也是寶貴的資源,原糞中除含有大量有機質和氮磷鉀及其它微量元素等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外,還含有各種生物酶(來自畜禽消化道、植物性飼料和腸道微生物)和微生物,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及其肥力,改良土壤結構,起著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經過堆肥處理后施用。因此,無論是從生態角度,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牛羊養殖污水的處理都非常有必要。那么,牛羊養殖污水應該如何處理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養殖污水處理工藝A/O工藝
水產養殖廢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氨氮、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磷及污損生物。畜牧養殖廢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征即有機物濃度高COD高3000-12000mg/l,氨氮高達800-2200mg/l,懸浮物多SS超標數十倍,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細菌,氨氮、有機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好,沖洗排放時間集中,沖擊負荷大。根據水質特點處理,先去除懸浮物與色度,采用混凝沉淀工藝,有機物、氨氮、有機磷采用生化處理。由于其濃度較高,還會采用其它工藝或設備進行輔助處理。這方面我們做過很多案例
四、水產養殖對水源、水質有什么要求?
1、 溫度;18―35℃為正常溫度,25―32℃為最適宜生長溫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發揮優勢,氨氮、硫化氫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頭。 3、 鹽度;0―1%,鹽分過高會影響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長繁殖。
4、 氨氮;0―0.02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鰓,高于0.5時會引起無法進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氫;0―0.1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中樞神經,高于0.5時會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亞硝酸鹽;0―0.02mg/L,過高會引發出血病,是誘發暴發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時會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體中的優質藻類生長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水華,不利于鳙、
鰱、蚌的生長。
8、 透明度;20―30cm,過高肥度不夠,過低影響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會影響魚類的攝食,小于2mg/L時會出現浮頭,小于1mg/L會出
現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養殖用水的諸多化學性質中,對魚類關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氣體與溶解于水中的無機鹽和有機物質。 一、溶解氣體
水中溶解有多種氣體,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由空氣中直接溶解入水體,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動以及底質或水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而在水體中產生,水中氣體的溶解是因水體環境而出現差異,其差異如下。
與水體溫度成反比,水溫升高,氣體的溶解降低。 與大氣壓成正比,氣壓增大,氣體溶解度相應也增大。 與水中雜質濃度成反比,雜質多的水會降低氣體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變,淡水水體中溶解氧的飽和度僅為8―10mg/L,不到空氣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這表明水中魚類的呼吸條件較差,不時都有面臨缺氧窒息的威脅。由此可見,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動態規律對水產養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大氣中的氧與水面接觸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時所釋放的氧氣,大氣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產氧量的1/10。
2、硫化氫;硫化氫是在缺氧條件下,由含硫有機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鹽的水中,由硫酸鹽還原變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氫。
硫化物和硫化氫對魚類都是有毒的,硫化氫的毒性最強。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氫形式存在,當水中溶解氧增加時,硫化氫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氫對魚類的毒害作用就是與血紅蛋白中的鐵化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的能力,造成魚組織缺氧。因此,在養殖中要特別注意硫化氫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氣不足時由有機物分解而產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細菌還原而生成。水生動物代謝的最終產物都是以氨的狀態排出。氨氮對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濃度很低也會抑制魚類的生長,必須密切注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